李渊等李世民把话说完,示意裴寂道:“你说说看,尊隋夹辅应该是什么意思?” 裴寂自认为很明白李渊此话的含义,它就是李渊的内心独白,所有行动的支点。 “国公的意思,大隋天子几近废黜,大隋国祚将崩。李唐当运筹时势,扶助大隋基业,借此成为辅佐之臣。” 李渊未摇头,也未点头赞许,而是目光看向了刘文静,道:“肇仁,你说说看。” 刘文静很是感慨道:“国公心系黎明苍生,思虑万千,所谓尊隋夹辅,实有高山仰止的雄心和万丈胸襟。国公这是准备学文皇帝,先成伊霍之事,再让静帝自行禅让帝位……” 刘文静用文皇帝比喻李渊,就比裴寂更直白。话说清楚和不说清楚,在不同语境下就是不一样。此时,庭内多少人都想听这么浅白的话,都禁不住替刘文静叫好。 裴寂也称许道:“肇仁一语中的,一语中的,哈哈哈!” 长孙无忌也道:“国公的四个字,极有深意,岂是那些草莽豪强所能比。就是当年杨玄感,也是未议致身,先图问鼎,难成伊霍之事。国公高屋建瓴,日后拥戴者必将多不胜数。” 李世民听着庭上这些热议,他发觉父亲比自己的确高明许多。而且,父亲极善于玩这种深谋远虑的事。 “孩儿第一次听到这四个字,孩儿也有一番见解。” 李渊鼓励道:“你说来听听。” “不管是尊隋,还是夹辅,都是以我李氏为重,所谓大隋基业,成也在李氏,败也在李氏,天下难有可匹敌者。起兵之事,父亲讲究师出有名,道义为先。父亲缜密的心思,孩儿深以为教。” 李渊点点头,道:“诸位都说了对尊隋夹辅的见解,本公也来说说。” 众人目光都热烈的看着他。 这些目光里,有崇敬也有渴盼。他们希望李渊赞同或是驳斥自己的说法,无论是哪一种都不重要,他们只是希望李渊把“尊隋夹辅”掩盖下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李渊道:“尊隋夹辅,本公在今日提出来,它就已经无须再多解释了。” 说完,李渊闭口不语。 他的目光深沉的扫过一众人,而那目光里还有一种极有穿透力的光,俘获了所有人的目光。 众人立时出现极为短暂的沉默,他们都在迅速的消化这话的含义。 难道…… 原来…… 霎时,众人脸上都绽放出兴奋之色。 国公这是宣示了吗! 大家从迟疑到完全兴奋,也就在须臾之间。 “父亲的意思,咱现在就立时起兵!” 李世民两眼放光,这无疑是他最想听到的消息。他从父亲那目光里似乎已经得到答案,顺手端起案几上的酒杯,一饮而尽,抓起已经凉了的羊骨头就大嚼起来。 裴寂见状,他忙朝那些歌姬和乐工挥了挥手,让他们赶紧退下。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叫道:“咱总算是盼到这一天了,在太原玩了一年多,天天都在盼着……” 李渊看着兴奋不已的众人,抬手示意稍安勿躁,道:“此事也实属无奈之举,还望诸君多多襄助。” 气氛到此,众人都要离案拜他,李渊打住道:“要成就之事,也非一日之功,本公今日正式提出来,还有许多事要与诸君商议。” 看着李渊一脸的沉静,大家才意识到,唐国公说的立时起兵,并不是现在就出去,站在滴水檐下大喊一声,起兵造反啦! 李渊指着庭外那一片天空,说道:“本公在河东郡经营多年,又辗转至太原戎边,别的不敢说,关陇豪杰却结交了不少。而今也是兵强马壮,令四方所忌惮。但若起兵,总要有万全之策,不能草率为之。” 裴寂接话道:“天下大势,我与国公常一起商议。太原地处边关,能引八方震动。东面有王仁恭,南边有屈突通,而北边则有突厥人。若是太原一动,则会引来群狼环伺。这第一要解决的就是起兵的人马数量,还有大业皇帝的那些耳目如何处置……” 听到国公开始商议这些具体事宜,大家都很兴奋。 李世民随即道:“父亲不用担心,王威和高君雅此两小人,就交给孩儿好了。” 李渊道:“郡内的事,不止是王威和高君雅,还有人马草料等诸般事务。” 众人都点着头,认真的聆听。心里也都暗赞,国公别看表面上不疾不徐,想得却十分周全。 “今日把大家召集而来,也不是为了听诸君声讨,而是望诸君献策。招兵买马之事,肇仁虽说未能达到预期,不过,本公也相信,若真的起兵必然能一呼百应。” 刘文静连连点头,道:“国公尽可放心,我刘文静在晋阳几地,虽说明里招募壮士有限,不过,也早就暗地做了安排。只等国公一声号令,数万之众可顷刻间拥来。” 众人听刘文静如此说,都纷纷赞刘文静。 李渊继续问:“刀剑弓弩呢?” 李世民指了指刘弘基和长孙顺德道:“孩儿与他两人也暗中早做了安排。” 李渊颔首称许,又略显忧虑道:“边关以防御居多,战马一直紧缺,此一项还需筹措。” 裴寂道:“属下也替国公考虑过,战马可从陇西去采买。只因王威和高君雅在,此事一直未能成行。今日国公定了心,咱们就可派人前往陇西一带。” 李渊摇摇头:“来不及。” 看他如此,众人也都有些讶异,原来国公心里也在着急。 李渊道:“此次起兵,本公是剿匪兼救子。挥师南下,直指东都,问罪屈突通和段达、元文都,必要战马无数。去陇西买马,时日太久,恐怕会生变。” 看一众人默然,李渊继续说道:“听闻江都的钦差已经到了马邑,他到太原来,也就在这几日。他若一来,又是传罪己诏,又是开太原仓,必然逼得本公要早日动手。” 裴寂道:“国公担心得是。” 刘弘基道:“国公派咱去钦差必经的关隘设伏,将钦差斩了就是。” 李渊摆摆头,“钦差先去马邑,应有所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