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和他的蒲山公营在回洛仓铩羽而归。 不止是没有在回洛仓抢到一粒粮食,还被段达的隋军斩杀了一千多士卒。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过蒲山公营自成立以来,还从未吃过这种亏。 李密一时羞愤难当,又怕把整个蒲山公营彻底的报销在了回洛仓,只得赶紧撤回到洛口仓城。 翟让和房彦藻看蒲山公营损兵折将的模样,只能宽慰李密,也不好说别的话。 而李密看翟让的眼色,则冷冰冰的,甚至有了几分怨恨。 翟让则是一副热脸贴冷屁股的样子,没来由的,他的心里还多了分歉疚。 “段达那厮比张须陀差太远了,他追了我营两里地就不敢再追了。本公要是手里还有五千人马设伏,定让他重蹈张须陀的覆辙……” 李密用力将兜鍪扔在大椅上,气哼哼,心有不甘的模样。 言外之意,段达那厮这次差点折我手里,而不是我折他手里。要是翟让能跟他一起去回洛仓,则一定会抢到粮食。 翟让讪笑着,有点不好意思,只能好话宽慰他。 虽然李密固执,也不怎么仗义,但蒲山公营对外也是瓦岗寨的一支义军。翟让领兵而来,大家虽说意见相左,但一起进退也是基本道义。此刻,蒲山公营落败,翟让自然不会幸灾乐祸。 房彦藻一边道:“魏公也别生气,多保重身体……” 李密冷笑一声,“房公的话果然言中了,回洛仓那边是早有准备。那边不光在放粮,还有隋军在设伏。只是,段达那厮占尽了先机,也实在不怎么样。” 房彦藻也不想充事后诸葛亮,忙道:“我们从历阳过来,这一路都大意了。没有留心洛阳这边的消息,甚至连附近荥阳等地的消息,都没留意。要不然,大总管和魏公也都不至于冒进至此……” 李密很不高兴房彦藻的实话,冷哼一声。 “蒲山公营非是冒进,只是在瓦岗寨里,不得兄弟相助而已。” 翟让忙道:“魏公言重了、言重了。” 房彦藻道:“也不怪魏公心急,一时说气话。其实,天下豪强,此番都被大业皇帝戏耍了。” 李密问道:“房公又无事准备抬举昏君了。” “非也!非也!”房彦藻直摇头。“本公不是先知,也没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也是才听我侄儿……房乔你来说说。” 房彦藻伸手招呼他身后的房乔站出来。 房乔于是走到前面朝李密拱拱手。 “我侄儿房乔。” “见过魏公……” 李密冷眼瞟了瞟,未多加理会。 翟让一边也说道:“房乔,你就好好给魏公讲讲,你这一路的见闻……” 房乔于是不卑不亢的说道:“晚生一直很景仰魏公,此番来投叔父,也是听说魏公在瓦岗寨。瓦岗寨有了魏公这样的人物,当真是如虎添翼一般。魏公一到瓦岗寨,即将张须陀这样的名将斩于马下,实在是说不出的英雄气概啊……” 房乔这一番说辞,多少还是令李密有些受用。 而且,此刻重提斩杀张须陀的智勇,让李密的难堪和气馁,也顿时消散了了大半。 李密一张冷冰冰的脸,此时也缓和下来不少。 “房公的侄儿?我看你与我年岁差不多……我们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见过?” 李密重新打量起眼前这个瘦高的书生后,突然察觉自己好像认识此人。 房乔重新一礼道:“魏公当年在宫里是骁骑尉,晚生也曾在宫里混过几日。” 李密皱眉思索,一时也没想起来是谁。 “那应该是有过照面,只是不太熟识。” 房乔点点头:“魏公好记忆。当年晚生进宫时,魏公正好要离去。也真还是有过一面之缘,只是当时比较短暂,也就作罢了。这么多年过去,晚生还能想起当年魏公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时,魏公在左右千牛备身中,也是风云际会的人物了。后来,果不然与杨玄感干了一番大事……” 李密含笑摆摆手,“都是过去的事了……这么说,本公当初还真是错过了。” 房乔见李密衰颜改,于是就开始讲自己这一路的见闻。 李密和王伯当等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消息,根本没想到,房乔带来的消息如此令人震惊。 等房乔讲完罪己诏和大隋各地开仓放这些事,李密一时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失落和惆怅里。 “洛口仓、回洛仓、黎阳仓、常平仓、广通仓、太原仓……都放开了?” 李密讲这些话时有些悲怆,他的情绪也再次感染了其他人。 翟让点点头,整张脸都垮下来,完全绷不住。 “昏君把官仓都放开了,他就是要收买天下人的人心。不过,我看他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房彦藻摇摇头:“大业皇帝此举,可说是顺天意民心,也可说是断绝了天下豪强的万丈雄心。官仓的粮食到了老百姓手里,老百姓的心就给了大业皇帝。民间仓禀实,知礼仪。还有多少人愿意跟诸位豪强一起造反?义军手里没有了粮食,我们又到哪里去抢粮食,只能去老百姓手里征用……” 房彦藻的疑问,直接了当把问题的严重性摆了出来。大帐内,一时大家都陷入了一种悲怆中。 李密此刻虽然震惊了,不过他已经见识过了洛口仓和回洛仓两个地方成群结队的老百姓领受粮食的场景,此时,他已能够很快就从这种震惊中摆脱出来。 他说道:“房公对昏君还是过誉了。你只看到了他的巧思和障眼法,未看到他此举的无奈和大隋基业的衰败不堪。天下豪强之所以群起而攻,你认为真的是昏君失了民心这么简单!” 房彦藻不无赞同的点点头:“我明白魏公的意思。从大业九年杨玄感起事开始,本公就在留意天下大势。杨玄感当初起事,也是以天下黎明苍生计,一呼百应,迅疾有十余万人马。虽然后来人亡事息,杨公难成其事,不过,天下豪强从此就看到了天下公器,并非遥不可及。多少豪强此时起事,不是因为当年杨玄感的义举而动了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