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唇寒齿亡 天下起小雨。郭栓子喝令民工搭起灵棚,把伪军尸体扒出来移到里面。尸体都烧成黑炭一般,惨不忍睹。带队前来的鬼子小队长进灵棚里看了一眼,白手套捂着鼻子出来了。 “郭地,八路地非常非常坏。村里,有人私通八路,要这个!”小队长比划了一个劈砍的手势。 “太君放心,这事不能这么算了。”郭栓子叫嚣着,扭头命令保长,“去,叫人把物资卸车!马车都去城里棺材铺拉寿材!可怜我的弟兄,死得如此之惨。” 尸体烧得面目皆非,只能棉被一裹再放一套新军装,就这么草草入殓。 死亡伪军的家属来了,对着棺木哭天抢地祭奠。民工们清理着废墟心中发笑,还哭,谁知道棺材里装的是谁啊?汉奸当到这份上,叫人说什么好? 炮楼还得继续修。不久,郭栓子毫无根据地指控两户人家私通八路,杀光灭门。理由是这两家离炮楼最近,知情不报。这残酷行为除了发泄和立威,更叫百姓恨之入骨。 陈来福更过分。为收买人心,煞有介事在古郡城召开追掉会。纪念这十几个为大东亚圣战,为日中亲善‘死难’的‘义士’。发誓要杀光八路,报仇雪恨。日本军官少不得又到场祭奠如仪。 这场合自然更少不了孟江海的一篇祭文。无奈生花妙笔,终掩不住龌龊无耻,死有余辜。 看到闹剧现场乌烟瘴气,往来行人无不暗自嗤笑。一帮狗土匪烂汉奸,就和你们日本爹自娱自乐吧。 家安烧了一座炮楼,却无法改变整个战略态势的不利。经过残酷扫荡,平原根据地被敌人蚕食殆尽。公路纵横,炮楼林立,各种封锁沟,封锁墙,即便是几个人的武工队也不好活动。清风山根据地进入全面困难时期。 八路军根据地被蚕食,季虎亭的太平镇地盘顿感唇寒齿亡。季虎亭估计,下一步古郡的日军就要收拾他了。 在华北敌后抗战的国军中,季虎亭的317团战力不弱。经过补充装备也算精良。但是要抗击鬼子一个野战大队,恐怕也力不从心。我军各方面和日军的差距依然明显。 几万鬼子进山扫荡,太行山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日军分路出山后并未回防,而是顺势打击了豫北和冀豫边区的国军。该地区大批国军被击溃后降敌。整个古郡局面愈加严峻了。 卷川中佐决定集中两个大队主力扫荡太平镇。陈来福的部队则开入半坡镇驻防,防止八路军趁虚而入。 “不行,无论如何不能让共军进入我防区!”作战会议上,一身军装的林怀远高声反对。 “林主任,大敌当前啊。八路军过来是协防,不是来夺地盘。”李峰回不满地说。 “那也不行!共军不可轻信。他们的地盘本在陕北,你看现在伸到哪里来了?”林怀远疾言令色道。 季虎亭在旁边一直吸着烟斗不吱声。军长从遥远的湖北来电报,叫他们不要随便得罪这帮重庆来人。 “林怀远等乃军统局秘派人员,其意见可上达天听。你部在敌后生存第一,一定搞好平衡,不可与共军交往过密。” 这些话含义丰富,季虎亭不得不重视。最后他说:“林主任的意见很对。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可以通知八路军,配合作战可以,但不得擅自进入我方防区。” 与会的团营长有些不解地看着季虎亭。季虎亭面无表情。 “王参谋,你负责去和八路军姜海山联系。请他们出击敌后,策应我方反扫荡。”季虎亭磕磕烟锅,一锤定音。 季虎亭的部队两个团三千多人,要应付近两千人的日军,一千多人的伪军。在这种无后方作战中并无胜券。此时华北的国军游击队除了投降的,多数和日军存在默契,共同防共互不侵犯。如季虎亭这样态度鲜明的抗日者,自然成为日军优先打击的目标。 王家平骑马去清风山找姜海山,陈来福的信使同样也骑马去了太平镇。这次和上次一样,依旧带来一封措辞文雅的劝降信。并且再一次提到两人见面,什么都可以谈。 陈来福土匪出身识不得几个字,这信肯定又是孟江海捉刀代笔。这家伙有文采,却不用到好地方。 季虎亭拿着没开封的信去找林怀远,试探一下这个军统分子的反应。 听季虎亭说明来意之后,林怀远有些意外又有些警觉。 “季司令,不知道你这是何意?写给你私人的书信不必叫我看。” “这应该是一封劝降信。来自古郡城的皇协军司令陈来福。”季虎亭盯着林怀远的眼睛说。 林怀远楞了一下把信接过来,撕开封皮看信。季虎亭装好烟锅,坐下来静听下文。 “你们是结拜兄弟?”林怀远看着信问道。 “以前在西北军结拜过。后来分道扬镳,也多年不见了。”季虎亭思量着说。 “那你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关系和陈来福联系一下?最好我们双方达成默契,互不侵犯。” “这个怕是不成吧?我们虽结拜过,现在却是敌我关系。自古汉贼不两立,和汉奸拉拉扯扯会被人骂的。”季虎亭吸着烟说。 “那司令的意思是我们硬抗扫荡?我们这点兵抗得了多少鬼子?援军的事别想了。”林怀远垂下眼皮。 “抗不了也得抗!鬼子打上门来了,不抗我们怎么办?”季虎亭对林怀远的暗示装糊涂。 “我刚才不是说了嘛,通过陈来福和日军达成默契,双方互不侵犯。”林怀远有些不耐烦地说。 “你觉得陈来福能办这件事儿?”季虎亭讥讽道。 “可以试一试嘛。” 季虎亭沉思了一下,说:“好,那大家开会研究一下。” “这个事情不能开会啊司令。一旦散播出去,对我们的军心,对司令的名誉都没有好处。”林怀远还算清醒。 季虎亭有些茫然起来。真的论起打游击,国军的能力比不得八路军。也学不来八路军。首先这些挑水扫院子,下地帮百姓干活的差事国军学不来。一到地方,他们更习惯于和当地士绅交往。听取他们的意见。什么减租减息,改善民生一类的漂亮话,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国军里没有谁真会去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