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灵石峪伏击战 外面正在散集,四乡八村的人都往回走。王家安带着枣花混到人群里,安然离开了阁老庄。 这边厢,等一众人吃够了酒。集也散了,天也黑了。鱼老太爷吩咐刁老三套好了轿车。几个人喝得醉醺醺的不疑有他,到后面就把被里人连人带被抬上车去。 那刁老三一路赶车,一路迷糊。只见少爷和副官长把人抬出来,却没见到何妈。这时候他是想不到,鱼老太爷招呼上来的啪啪耳光的。 灵石峪是个不大的山村,几十户人家鳞次栉比住在东山坡上。山里林木密集。山坡下是一条南北公路。路面虽疏于养护,还能勉强通车。 因为战争原因,这条公路如今超负荷运转,帮着鬼子往南运输物资。村子就在一个山垭口上。鬼子也看到这里地形的重要,就在村北头制高点上按了一个石头炮楼。 炮楼才建成不久,楼下还修了个院子。一个小队的日军驻扎在这里。 家安带着枣花返回根据地后,向姜海山复述了内线得来的情报。次日上午,姜海山就带上几个营连干部便衣来看地形。 这个地方离敌人重兵把守的古郡城不到三十里,附近的最高点已经被日军控制。但是有一个情况被姜海山发现了。 村北头有一片大树林,几棵大树参天而立。树稍正好挡住了跑楼上敌人的视野。也就是说,如果在村南这个五六百米长的垭口上设伏。战斗打响前,炮楼上的鬼子没有居高临下的视野。 既然有‘大太君’要在这里出现,那我们就会会他。在阎王爷眼皮底下打小鬼,利弊都很突出。要做的就是胆大心细。 当天下午八路军就形成了作战计划。和地方同志接洽后,凌晨时分部队隐蔽进入伏击区域。大夏天的草木茂盛,虽然免不得蚊虫叮咬,但部队埋伏下后,十分安静。 灵石峪村的伪村长是我们的人,他已经通知村里百姓,天明不要乱走动。 天亮之后,公路上鬼子的汽车有所往来。但只是两三辆车的规模。战士们十分焦急。鬼子的大官不会就在这几辆车里吧。 姜海山同样也焦急。如果他判断失误,可能抓了小虾漏掉大鱼。如果情报准确有高级军官的话,那肯定会有卫队保护。 从黎明时分一直等道上午接近九点钟,那条计划中的大鱼还没有出现。设伏部队已经在草丛里五六个小时,被蚊虫咬的全身是疙瘩。王家安也在这些人里。情报是他带回来的,而且是凭记忆复述。这要万一出现记忆错误。 正当家安伏在草里望眼欲穿,只听到一阵汽车马达声传来。了望哨打手势示意,又是几辆汽车联袂而来了。 姜海山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举起望远镜。十秒钟后他低声命令道:“准备战斗!” 挺进支队这次一共来了三个营加一个特务连。真正用于伏击的只有四个连队。其余五个连用于打援和监视炮楼。 山垭两边各两个连,都是老六团的主力。 十几分钟后,进入战士们视野的是十几辆汽车。开头的一辆车厢里全是人,驾驶室顶上还架着一挺机枪。再往后是运输物资的车辆。看样子像是粮食。倒数第二辆车却是一辆轿车。油亮的的车身早被浮起的尘土弄脏了。轿车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前后颠簸,看样子还不如坐在卡车里舒服。 这辆轿车两头都是警备车。两辆汽车里全是鬼子兵,都支着歪把子机枪。 虽然敌情不那么很准确,姜海山还是根据估计把神枪手分配在路两边。战斗一打响,这些神枪手先干掉司机和机枪。 姜海山带着王家安来看过这段公路。因为是在山区,路基下面全是石头,根本不适合埋地雷。再说八路军那土造的地雷威力有限,能不能把汽车炸翻不好说。 这次伏击战能不能打好,看的是是否成功拦头打尾。只要把两头的车打翻了,中间的这些就是瓮中捉鳖了。 大鱼终于上来了,可姜海山粗略一算,押车的鬼子居然有一个中队。自己四个连不过五百多人,对方却有二百多。二比一的比率,而且对方全是鬼子。 作为全军的最高指挥员,这个战场态势要姜海山下决心。短短不到十秒钟,姜海山的脑筋就转了无数圈。 打,能不能赢,或者歼敌一千自损八百,这都是未知数。但是堂堂的八路军,费尽辛苦埋伏在此六七个小时,因为鬼子人数较多就不敢动了。这传出去是什么名声!什么影响。 狭路相逢勇者胜。打,坚决打! 按照安排王家安也是神枪手的一个。山势陡峭,路面不平,鬼子的车队走到这里速度很慢。伏击部队得以迅速安排。十几个神枪手各有各的目标。 王家安要干掉的是最后一辆车的司机和机枪手。先干掉司机,再干掉机枪手。两枪要连续不断,防止敌人逃脱。 两分多钟时间,敌人的车队全部进入伏击区域,全体战士只等司令员打出第一枪。 姜海山这一枪是朝天打的。朝敌人打,射程有限根本够不着。姜司令枪声未落,王家安的第一枪也打了出去。那司机被准确爆头。 车侧翻了,车里的鬼子很机灵。赶紧爬出来,依托着车身负隅抵抗。 王家安不管别的,机枪在谁手里他就招呼谁。啪!又是一枪。机枪手被干掉。这个时候山崖两边那就大打起来了。手榴弹,掷弹筒像群飞的蝗虫铺天而降。机关枪打得像炒豆一般。 不得不说鬼子士兵的战斗意志,面对对方居高临下的伏击。依然拿出一份战斗到底的劲头。甚至有士兵在军官指挥下发起反冲锋。这期间,王家安又打死了一个操作机枪的鬼子。 从整个战场态势来说,应该说战斗意图已经实现。一共十一辆汽车都被堵在公路沟里。双方对着射击。鬼子作战顽强,他们也有掷弹筒。打出的榴弹落在我方阵地,十几个战士伤亡。 前后打了有半小时后,敌我双方依然在胶着状态。但这里距离古郡城太近了,那里有敌人的重兵。如果沟里的鬼子获得增援,那这个仗就打烂了。闹不好会被反包围吃掉。 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时间越拖对我方越不利。稍有头脑的人也能看出来,刺刀见红的时候到了。 姜海山放下手里的望远镜,举枪喊道:“吹号,全体上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