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泥人生

文化、艺术、美学、手工艺、工艺、制造、冶炼、工具、工业、文字、传承、组织、分工、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泥土。原始人通过泥土做出第一件泥塑作品的同时,也意味着人类进化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泥人就是在前人不断的玩耍中产生的最低端的手工艺、艺术,然而人间百态尽...

作家 老炮 分類 都市 | 141萬字 | 579章
第67章 突然就成了经营天才
    第67章 突然就成了经营天才

    “老刘,你可千万别杀……人啊!我错了还不行吗!”刘婶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抱住刘德发的小腿。

    刘成青也怕父亲打死小胡,打架没事,打死人可是要偿命的。

    他一脚将小胡踢出去三米多,转身拦住刘德发:“爹,你孙子孙女都有了,可不能蛮干!”

    小胡在那边哼哼,其实盯着逃走的路呢!

    燕兴这时候走过去。

    他不是这里的租户,虽然和张彦好,可是也不是张家人,所以他走到小胡身边,也没人管他。

    小胡已经有点明白了,这一切恐怕和燕兴或是蔡婆婆脱不了干系。

    他低下头,这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小胡知道,这时候只要自己出声,必定遭到更惨烈地打击。

    “还不滚!再到这个院子里来,打断你的腿!”燕兴吼着,抓起小胡就往门口一推。

    小胡自然是顺着就跑,转眼就不见了。

    刘德发看看燕兴,再看看一边炒菜的蔡婆婆,最后看向自己的老婆。

    这个男人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源于贪念。

    老婆最初接触小胡的时候,小胡给他们画了一个大大的大饼,老婆不仅陷进去了,还把身子给搭上了,自己不明就里跟着喝酒,商量,愣是被大饼迷昏了眼,没看出来两人之间勾搭上。

    刘德发看到小胡的一瞬间,的确产生了杀念,可是在铁锄劈下的瞬间,他动摇了,手抖了一下……

    等被拦下的时候,刘德发已经不想杀人了,为一个自甘堕落,自己又顺水推舟推出去的老婆子杀人,根本不值得。

    刘德发需要一个台阶下,燕兴的出现,正好给了刘德发这样的机会。

    等尘埃落定,小胡逃走,燕兴准备离开的时候,刘德发冲进屋里,摸出来一个东西塞给了燕兴,小声地说了声:“谢谢。”

    也不知道是谢谢燕兴揭穿小胡,还是谢谢燕兴胡搅让刘德发顺势下台阶。

    燕兴暗笑,这老头还蛮讲究。

    他看看手里是一个石头雕成的小东西,也就心安理得收了下来。

    燕兴放心回慎守居。

    他还要想着明天怎么去帮查易叔叔呢。

    回到慎守居,燕七叔还在门卫室看电视,胡婶也在。

    胡婶想让个座位给燕兴,燕兴却没留下。

    “这孩子怎么是个闷葫芦啊?”

    燕七叔摇摇头:“怎么会?不过身上压力大,他现在是成了老爷子的徒弟,可是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学出什么名堂,我猜他一定想着笨鸟先飞,所以回去用功呢。”

    燕兴也确实回来捏泥人,他准备要捏出一批新的泥人,作为粗货原模拿到查易去挣钱。

    将查易的库存出完之后,这就是燕兴的下一步计划。

    等他坐定之后,却一时间没有思路。

    要是说照着脑海里的成百上千的“原型”做一批出来,几乎不菲吹灰之力,可是燕兴不想这么做。

    太没技术难度了!

    做粗货要成功:“我有的人家没有,人家有了我做新的。”

    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不过在燕兴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围绕着泥人,裕江其实存在着一个非常可观的产业链。

    泥人有粗货和细货之分,粗货是指大规模用模具生产,廉价销售的大路货,基本上是粘土和石膏制品。

    细货才是像裕城泥人技师创作的产品,一般用于高档礼品和参加各种展览以及中小型的艺术品拍卖会。

    正常的模式是,泥人世家们家里出色的家人负责制作细货,其他人组织生产粗货,每年都有获奖的细货被转移到粗货市场,一开始卖高价,后来模具流传出去被仿造了,就成了大路货。

    燕庄附近的人家很多都是依附这条产业链吃饭的,从原料到制模,再到生产、运输、贩卖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裕城泥人商界也就这样保持着技师加匠人加作坊的运作模式,几乎一尘不变。

    而每年走量的却不是这些新产品,而是卖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典产品,诸如团阿福、金童玉女、福子等作品。

    这些泥人就是裕江大大小小的泥人店的主打商品,不管什么时候都保持一定的数量,要是模具不行了就翻新,每年做出来大批的同类产品,最多就是大小、色彩和一些细节上有些变化。

    正因为同质化太严重,所以都不挣钱,还都不敢不卖这些商品,形成了恶心循环。

    燕兴在查易那里搞得营销算是一种新理念。

    可以预见,这种营销方式出现,势必带出来更多人模仿,聪明的还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改出新的来。

    要怎么样才能让查易的店脱颖而出呢?

    一边想着,燕兴一边拿出刚得的小玩意把玩。

    这是一个石雕的三腿蟾蜍,身上还刻着多个铜钱纹饰,不过嘴里却没有,而是伸出来一个圆形的舌,形成一个小凹坑。

    这时候,燕兴的记忆里出现了一个瓜皮小帽的男人,食指在凹坑里醮一下,然后在灯下翻阅一页账本。

    燕兴顿时笑了,这个东西居然是这样的用处。

    与此同时,燕兴也明白了这东西的来历,这是裕江历史上著名的红顶商人魏八业用惯的东西,最初是从乡下带上来的,是他发家后留在身边唯一的一件“老古董”。

    魏八业专做丝茧生意,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到三十年后成为裕江缫丝一厂的前身伟业缫丝厂的老板,这个石蟾就一直跟着他。

    做生意无非是“诚信”和“见机”二词。

    诚信众所周知做到却非常难,见机行事才是做生意的天赋所在,看准机会,找到机会,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发现机会……

    燕兴不知不觉懂得很多的细节处置办法,好像魏八业在一点一滴地传授着……

    这是商战中的“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

    魏八业白手起家,成为裕江首富,可不是平白得来的,期间多少勾心斗角,不输于真正战场的搏杀,似乎这些知识都被灌输进了燕兴脑海里。

    他只觉得脑袋里“正”、“奇”商战的种种层出不穷。

    等燕兴清醒过来,他错愕不已,难不成自己成了经营天才?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