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程茗茗失踪,22天17小时。 距离方良失联,2天22小时。 三人在车内商议调查32号的办法。 “让警察扮成工作人员查水表怎么样啊,对了,还有电表?” 小韩说。 镜说:“查水表又能查到什么,毕竟水表本身的位置就不隐私。” 兰蕾建议:“以社区为名义,邀请韩先生出门,去参加活动,他一走,则搜他的家,如何?” 镜说:“可以一试……但不报希望,韩先生未必肯答应,而即便答应了,我们去翻他的家,什么都没找到的话,会留下痕迹,那就彻底坐实我们对其涉失踪案的怀疑了。” 嫌疑人一过度怀疑,则首要想的是自保收拢行为撇清嫌疑,方良二人或许直接被韩先生放弃。 小韩又说:“干脆直接停他的水、电,当然小区陪着一起停,看他是不是出来买水,蜡烛,食物。” 镜说:“他走后再去搜家么?和前面一样的逻辑,而且他未必没有备用的水和蜡烛,包括食物。” 陆陆续续,提了七八个方法,都是小韩和兰蕾建议,镜来挑毛病。 ——结果是没有一个方法有效或后患小。 最后小韩先气馁了,说:“那沐姐你说,用什么方法呢?” 兰蕾也问:“是啊镜,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镜缓缓说:“我想要的,是既能彻底搜索韩先生的家,又不至于因搜索行为过于惊吓到他,最好是,能在他本人首肯下,当着其面搜索,其后,还可让他很大一部分上认为,警方不是因着失踪案对其产生怀疑找被囚禁者而去查他的家的。” 这样啊……兰蕾和小韩琢磨了下,都说:“嗯,这个思路的出发点很好,原本就该这样。” 接下来又是一阵无语,每人都在想办法,却又没有盲目开口,而是先在内心比对,看是否符合上面那个逻辑基础。 这个不行……这个也不行…… 时间悄悄在车内溜走,小韩忽瞥到不远处哪位同事留下的一叠都市早报,随手拿起,又欲丢下时,扫到某版面上的部分内容,眼一亮,哈哈笑说:“这个……怎么样?” 兰蕾和镜都被惊了一下,兰蕾问:“哪个,你想到什么主意了?” 小韩将报纸递过来,说:“兰组看看这个。” 兰蕾接过来,一扫,皱眉:“只是几天前的报纸而已。” 小韩忙说:“不、不,我是说,看中间那版,有配图的。” 中间有配图的? 兰蕾和镜都将视线投注过去。 只见那版的标题是“品牌酱油造假案主谋逃窜”,配图则是一副那个主谋的模拟肖像。 看内容,无非是警方根据线报,突击捣毁了一处酱油制假的窝点,并沿顺着查了一堆售卖此假酱油的商家、个人。 可惜的是,突击时只抓到了一个当地雇佣的员工,对核心的情报完全不知,而主谋犯则在突击行动中逃遁,至今未有捕获。 小韩解释:“这个酱油制假案,最早我在案情分析会上提过一次的,兰组,就是在搜查走访程茗茗失踪线索时,突击了一个可疑现场,意外查到了造假案,那次突击就是我亲自参与的,不过地方派出所争功完全当成了自己功劳,并且在报告里和程茗茗案做了切割,一般民众读起来,大约只以为是警方情报惊人办案神勇而已。” 兰蕾想了起来,这个案子的由头,最早小韩是几乎当笑话提过,不过……她看着那个配图,疑惑问:“你不是说,只抓到了一个员工,而那个员工告知,老板都是戴着口罩出现的么?这个面貌模拟图怎么回事?” 小韩说:“老板平时是戴口罩刻意隐瞒身份,不过那个被捉员工不是说过,他有一次多了心眼偷偷去跟踪老板离开作坊么,他看到老板坐了出租车所以警方判定老板是‘外地’城区的人,可坐出租车戴口罩不是净惹嫌疑么?所以那员工是看到过老板进入出租车时的侧脸的,左右脸对称,所以模拟画像最终还是出来了。” 镜心思一动,说:“你莫非是想……以搜索那个老板的名义,上32号突击调查?” 小韩兴奋点头。 兰蕾立马说:“不妥吧,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囚禁绑架犯,被警方前面登门造访过,不过没收获,后来警方又上门,说你涉及到另一个案件,我们要查一查,这无论如何不自然。” 嘿嘿一笑,小韩说:“兰组,沐姐,你们听我说完……我不久前不是搜集了32号居户的资料么,发现原屋主不是韩先生,这一家是出租屋,你猜怎么着,我忽然发现,原屋主留的一张照片里,和这个模拟图,很有几分神似呢!” “真的?!”镜和兰蕾一同问,有点儿不敢相信。 小韩说:“当然,我敢打包票!” 两位女士互望,一时眼里情绪莫名。 竟有这种巧合?还是上天的眷顾以助他们摆脱困境? 小韩完善自己的想法:“我们只要说‘韩先生你的房东涉嫌造假’,并给他看模拟图,韩先生租房肯定签过协议吧,签协议就会见过原人,这样和模拟图一看,韩先生就会认为,哦,真的很像一个人呢,而且原屋主现在也还没查到去了哪里,疑似逃匿,我们突击调查他遗留的32号房以找线索,合情合理嘛。” 兰蕾想了想,说:“这个办法可试。” 镜也说:“可行……不过我和小韩不能参与了,我们和韩先生见过两次面了,都是以失踪案的名义拜访,突然成了其他案子的侦办者难以置信。” 兰蕾说:“我来主持行动……不过做戏要做全套,我们要仔细商量下细节。” 三人商讨认为,搜索的过程很关键,上次因为针对新家园区域上百户搜索的,却没在32号收获到什么,除了那家里确实没有藏人的可能,就是搜索不够专门、缺针对性。 所以,行动里将派入一名建筑搜索专家,需要一些探测仪器,同时,还将那些分局派给的警力资源用上,作为后续保障。 至于警犬还是算了,警犬被证明对32号无效,还会过早惹对方猜疑。 这个过程,用了将近三个小时,到可以采取行动时,已是傍晚临近了。 所有居民都不知道,新家园区域重新布局了不少的警力,有的是在面包车里待命,有的便衣模式在外,这一切,都以32号居户为核心。 而自被怀疑并重点针对后,32号居户也古怪地没有任何一次的出门离开篱笆院,似乎自身心知肚明,在和警方暗中较劲。 下午五点半钟,一行四人走向了32号居户房,为首是一名女子,英姿飒爽,携带着一个卷宗,目不斜视。 她一左一右稍靠后,是两名得力干员,眼神看都是那种精明的人。 最后一人,戴着眼镜,稍微瘦弱,三十多岁。 这自然是兰蕾带头的搜查组,最后戴眼镜那位是建筑搜索专家。 四人来到篱笆门外,向内看一眼,忽然小心起来,由两位干警在前开道,如闯贼窝一样来到了门前,两人正面立在门前,其他两个竟一左一右持枪贴到了墙两边。 正面的两人就是兰蕾和那位伪装专家。 兰蕾按响了门铃,猫眼微暗,这次足足三分钟,门才被打开。 门一开,露面的主人还未说话,已被一左一右的警察用枪顶着进入,对方举双手的同时大叫:“你们是谁,要干什么?” 兰蕾随着步入,很模式地开口说:“我是甘南分局一级警司兰蕾,这是搜查令,郭先生,我们现在怀疑你跟一桩制假案件有关,想调查贵府,同时也请您之后随我们去一趟警局协查录取口供——” 这时候,对方插断问:“谁是郭先生,我不姓郭,你们到底怎么回事?” 兰蕾仿佛到此才开始辨认面孔,打量后说:“咦,你不是郭先生……你是谁?” 被枪逼着的,自然是韩先生,他满是怨愤,回答:“我姓韩,只是这里的租客,我的房东确实姓郭,但与我无关。” 兰蕾说:“啊,抱歉、抱歉。” 她做了个手势,一左一右的警察将枪放了下来。 韩先生揉了下前面活动幅度稍大的身体,满脸不愉快。 兰蕾趁机说:“您所说的一切,我们需要核查,另外我们需要问一问原屋主的情报,并搜索他的这栋房产,请您配合。” 人家都带着枪上门了,谁还好说不配合? 韩先生只好拉着脸,转身回走,说:“请进吧,玄关替换的拖鞋没那么多,你们直接踏进来吧,我去倒咖啡。” 兰蕾说:“那就麻烦了。” 四人完全进屋,来到了客厅。 茶几上很快多了四杯咖啡,韩先生坐在了对面。 兰蕾坐下,其他三人则站着未入座,四处张望,一副办公事警惕中的模样。 自然没动仅为客套摆出来的咖啡,兰蕾问:“韩先生什么职业?” “搞点儿个人研究,不值一提。” 这对话仅为热场,兰蕾下面就直达主题,问:“可以看一下您的租赁合同么?” “稍等,我要找一下。”韩先生表情比门口时平顺了许多,站起来,来到了客厅一边靠墙的一个柜子里,用钥匙打开一个抽屉,将一份文件翻找了出来,之后回到茶几前,坐下,将纸由茶几推了过来。 这张租赁合同条目很简约,仅够半张纸,不过签名、日期倒是齐全。 从日期上看,签署在大概一个月前。 兰蕾问:“你从房东那里租到房,是什么时候?” 韩先生回答:“一个月前吧……就是协议上的日期。” 兰蕾问:“你们是面签,就是当面签的协议吧?” 韩先生说:“是的。” 兰蕾说:“那之后,你有没有再见过他,他有没有回来这所房子?” 韩先生摇头:“那之后,就没见过了。” “那么,电话呢,有没有电话联络过?”兰蕾问。 韩先生说:“没有,他留过一个手机号,说有事打电话,可我没去打过。” “那个手机号,请告诉我。” “可以……稍等。”韩先生又去柜子那里,取出一张纸,上面有个手写的11位手机号。 兰蕾将携带的卷宗摊放在茶几上,翻到其中一页,和一个墨印的号码一对照,一模一样。 而那一页,还有个照片,就是原屋主的头像。 韩先生忍不住说:“看这样子,你们不是有号码么,为什么不搞什么电话诱捕呢?” 兰蕾摇头,说:“我们掌握的号码和你的一样,但没打通,显然是对方有意隐瞒。” 接着,兰蕾将卷宗在案几上掉了个,推过去些,问:“韩先生,请对照一下,和你前面签协议的房东,是不是这个人?” 韩先生初扫了一眼卷宗照片,又将上半身倾斜过去,好几秒后,肯定地点头,说:“对,就是他。” 兰蕾又问了一遍:“你确定?” 韩先生抬头,说:“我确定。” “嗯,我明白了……韩先生,一个月前郭先生和你签协议的时候,有没有暗示过,将去哪里呢,他身边有没有同伴,打过什么电话,当时又是什么打扮……” 接下来的七八分钟里,兰蕾先后抛出许多问题,似乎想从韩先生这里将一切可能的线索套取出来,韩先生回答得都疲惫了,忍不住问:“那个人……我的房东到底犯了什么案子?” 兰蕾看了下他,似乎有些犹豫,说:“他可能是一桩造假制假案的主谋,警方突击行动时逃匿了。” “造假案?”韩先生不理解。 兰蕾说:“酱油造假案,在一个私人工坊。” “酱油造假?”韩先生说,“这附近?” 兰蕾说:“不,在别的城区,这起案子不久前上过报纸,我们是贴了通缉公文的,报纸上也有登,就是几天前,有人根据报纸上的画像,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我们调查后就锁定了这栋房子的原屋主。” “这样啊,”韩先生苦笑,“我不怎么看报纸的,你们哪一天登的报啊?” 兰蕾示意,干警之一将一份报纸取出,放在了韩先生面前。 韩先生读了标题,仔细看那画像,吃惊说:“果然,很有些像呢。” 兰蕾说:“所以,韩先生,我们不得不要求,调查一下这栋房子。” 韩先生问:“这里还能查出什么吗?” 兰蕾说:“不知道,但对嫌疑对象搜寻居所,这是惯例。” “这个——”韩先生看上去,不太情愿。 兰蕾问:“怎么,莫非这家里的家具之类,都是您私人新购置的么?放心,我们会在您的监控下搜查,尽量不破坏什么东西。” “好吧。”韩先生终于退步答应了。 主客都站起来,开启搜索步骤。 戴眼镜的专家忽取出一部仪器来,和那两位干警三人一组在房间内利用特殊方式搜索了起来。 不但包括客厅、卧室、厨房,也包括卫生间,基本是地毯式搜索。 这个过程中,前后长达半小时,兰蕾未亲自动手,坐镇监控。 查完最后一处,那位专家向兰蕾摇了摇头,又手指地下。 兰蕾于是说:“韩先生,我们接下来想查一查地下室,好吧?” “地下室?”韩先生稍微惊震。 “这片区域的房子,基本都有地下室,您这里没有么?”兰蕾目光灼灼。 韩先生说:“不、不,只是我那里放了些用于科研的东西,稍微危险。” 兰蕾说:“没关系,我们会很小心的……” 新家园一辆监控车里,镜几乎不眨眼地看着显示器里的两组镜头画面,同时她还戴了一个耳麦。 原来,为了让自己也掌控搜索细节,应镜的提议及要求,搜查组兰蕾身上携带了一个窃听器,还有个针孔式摄像头,好即时录制搜索进度,再用无线信号返回到外界,另一个微型摄像头,则在那位专家身上。 这个细节,对于警方日后也有证据的潜在用途,何乐不为。 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 镜头里安然无事——同时也是无进展。 50分钟时,调查组转战地下室,偷录画面突然信号不良,很快就成了碎雪花,而耳麦里也接收不清了,声音动静时断时续。 不好……镜心想,地下室无线信号传播受损,她无法有效跟进了。 镜只好切换到一副清晰的视频图,这是调查者之一趁机在韩宅客厅里设置的另一个微型摄像头。 这镜头里,客厅空空如也,五人都不在了,显然都进入了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