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柜里的东西让警方大喜过望。 非但包括上次离家旅游那户人家报案中失窃的古董,还包括其他一些堪称赃物的东西,以及大量现金,一些赃物上有着贺六老齐的指纹,警方正在将赃物和其他窃案中的失窃物对照,估计多个悬案就可破解了。 在这样的证据下,贺六老齐总算低下了头,而老齐为了表现,尤其供出让警方大惊的内容,他告知了警方一个网盘的账号密码——这本是贺六开设的一个“内部公开”账号。 那个账号里的信息让警方重新认知了本案,以及贺六。 原来,贺六表面上仅是个无业混混,偷鸡摸狗,其实胸藏“大志”——他竟打算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犯罪集团,这个集团将从盗窃起家,扩充资金,并建立销赃链条,招揽各式各样的“人才”,主要则通过网络通讯。 老齐是贺六一年前就招揽的老成员之一,未来帮派骨干,他和贺六有个单线的联络渠道,也各自有专门用于帮派事务通讯的手机,且手机只用乱码一样的简讯传递讯息,如此可防窃听,调查。 这个帮派虽还未定名,但已立有诸多规矩,包括不泄密,按演练过的方式应付警方,等等。 老齐之所以干脆地破坏了“帮规”,是他在这段在押受审的日子里,清晰地理解了自由的重要性,那些所谓的成立犯罪组织从此人生走上上流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一时的口号蛊惑,类似传销,他跟贺六毕竟本质上不是一档子的人,而且他也想明白了,贺六之所以招揽他,一则他嗜赌缺钱,二则有那栋老宅可充当临时基地,那个保险柜的密码他根本就不知道…… 到此,这个案子算是大致破获,而一桩涉案金额数百万之巨还涉黑的案件,总算让李局长舒了口气,警枪事件虽还未破,有这个“政绩”在,多少可以顶一下了。 而从此开始,警方就可专注于警枪案上了。 但警枪案也不顺遂。 虽说可用于支配的人多了,可依旧“不够”。 自上次成功耍弄了警方之后,黄波变本加厉,几乎每天都要用私信发布“犯罪预告”,每次却都证实是一场游戏。 每次之后,黄波还要在贴吧内用新帐号发个帖子,用来对警方各种嘲讽,虽说被封的速度够快,也禁不住没完没了。 而每次行动后,都有警察叫嚷逮捕黄波。 警察们日常要处理的事件是很多的,可不能全部耗在此案上。 甘南分局局长李长海和刑侦队队长王展亲自荟萃骨干开会,分析此案。 会上,针对有警察提出的带有情绪性的话(逮捕黄波),局长并未点头,一则不合律条,二则肯定还要再放出来,两抓两放,只能证明警方无能乃至理屈,很容易被舆论扭曲,带来压力。 也有带建设性的话,孙警官提出,黄波之所以如此猖狂,没完没了耍弄警方,应该源于一种病态心理,毕竟,自在那家大企业受了工伤,且不能说话后,黄波就成了残障人士,彻底孤僻,据说数年中都没有交友经历——不论男女朋友,也不再找新工作,而是整天憋在自己的2012……不,212房上网,用网络抒发内在,这样的人,精神不出毛病才怪,他未必就想有害于别人,或许仅仅想获取到关注,包括在高校门口跟踪女生,也是近似心理。 孙警官的意见,源自和镜跟方良的商议。 这话人不少人认同,不过,如何据此确定行动方针,还要先去请教心理专家。 另外,得到特别认同出席分析会的小韩忽神秘地说:在心理专家支招之前,或说其他行动见效前,我觉得有另一种方式可以暂缓嫌疑人的恶作剧系数,只不过嘛,需要警方相应地放下些脸面…… 别卖关子了,快讲! 小韩吓了一跳,赶紧说出了点子…… “心理专家的意见是,对付这类心底渴盼关注的嫌犯,无视他不行,过度关注受其步调牵引也不行,必须转移视线,防止其继续钻牛角尖,从而让其没有恶作剧的工夫,慢慢改变其个人,而当先的,是从黄波所在的社区、那栋楼出发,借助其邻居们的力量,将黄波拉进集体世界中来,给予关怀……” 以上,是会议后不久,孙警官转述的警方心理专家的意见。 听完后,镜长舒口气,懒惰地以后背靠在柜台上,伸一个别扭的懒腰,说:“哈哈,这下,不用每天晚上都去监视那个家伙了——” 警方其实从来未硬性要求事务所的二人一同监控,只是两人对此案放心不下而已。 方良也点头,老像第一次的那个炸弹事件那样,会身心俱疲的。 不过,挥动着鸡毛掸子,男助手犹豫了下,说:“社长,你说,会不会,我们的目标错误呢?” 镜问:“什么意思?” 方良说:“黄波被确认为嫌犯,不过他在贴吧发的那一套和抢劫者雷同的衣服,但是,见过知道这套衣服的,其实人也不少吧。” “你是指谁?” “两家超市的王老板,利多被抢时,他在店里,之后利多还走了几名顾客,两个超市的收银员是受害人,甚至那一对被劫持的情侣,都见过抢劫者服饰的……现在是网络时代,吃个饭都发个微信微博的,这些人会不会忍不住上网发了什么帖子,从而暴露嫌犯装扮特征呢?黄波又肯定是网络老客,说不定就看到了某个表述性的文章呢。” 镜歪了下头,说:“你说的很有意思,不过,又不能搜查黄波住处及电脑,网络又大,这个想法难以证实。” “也对……” 虽说警方对于黄波案转变了应对思路,但具体实施也不是那么快速的,至少要有一天工夫来跟黄波所属社区及邻居沟通,不过那些人很热心,下一天开始,针对黄波的爱心大奉送计划第一步就会出炉,所以——孙警官在电话里说:“……不出意外,这将会是最后一夜针对黄波的监控,二位来是不来?” “当然!” 五人组执行最后一次监控,五人分别是孙警官,镜,方良及小韩小郑。 连续监控了多日,对那个三层阁楼的周遭,都已经熟悉了。 这是晚七点,彻底黑夜的时候。 镜问小韩:喂,对方有没有发“犯罪预告”的私信? 小韩摇头,解释:“这家伙一般至早会在晚七点半才发私信,预告时间则为一两个小时后的九点左右,这种短时差,是为了让警方没有足够调动布局空当,手忙脚乱方便看热闹,算是典型恶作剧心理吧。” “那今夜不会还要再折腾一次吧?” “嘿嘿,”小韩得意说,“今晚他不会有机会的,看着吧。” 看来,是警方另有安排。 七点二十分的时候,二楼212房间的门开了,照旧一身黑色衣服——高仿那位劫匪服饰的黄波,出门下了楼。 咦?怎么出来这么早? 一般此人晚上都是八点后出门的。 镜说:韩小子,看看你的贴吧私信,有没有新预告。 小韩查了查手机,说:“放心吧,他提早出来是因为别的事,我们跟着,一直到他重新回来就行。” 而这次的出行,黄波线路很明确,脚步未拖沓,显然是有事。 至于后面可能的跟哨,他似乎没怎么在意,那些挑衅动作一次没有过。 于是,七点五十分,黄波就来到了目的地,一条主街边的胡同口,等在那里,似乎约了人。 跟踪五人组连忙潜伏在不远不近处。 不久,胡同口一辆车抵达,倏忽停下,从司机位的门里下来一个人,趁着街上的灯光看,竟是律师胡斌! 见到镜跟方良的惊讶,小韩得意说:“这是我在会上提出的主意,让胡斌协助,在预告时间之前登门拜访或将其约出来……胡斌毕竟不会愿意黄波将这种恶作剧没完没了持续,而他算是黄波的人生恩人,他的劝说,黄波总该听进去些吧?” “好主意!”事务所二人由衷说。 哪知道,这成了事件彻底改变走向的由头。 胡斌带黄波进来胡同一段距离后,根本没有谈心交流,而是开启了一场赤裸裸的批判大会。 无非是说你现在的行为简直是胡闹,无端挑衅警方,不仅为自己招惹嫌疑,还给我惹了麻烦,你知不知道这些天那些媒体都在盯着我,审视我跟你的关系呢?我当初愿意成为你的免费律师,虽说有一定私心,可也是看你可怜,可是,多年来你是怎么报答我的,不断招惹是非和官司,我总不能没完没了给你擦屁股吧,你又不是小孩子了,成熟一点儿,怪我这段时间里没有去看过你么?你知不知道我有一个那么大的律所要处理的,律所内那些合伙人也都在盼着我出问题呢,而一旦有事,我将不得不撇清跟你的关系,我是不会什么事都去为你辩护的,你想清楚些…… 就算是旁观者,看到这种似乎大人训斥嫌弃的孩子的场面,都会不舒服的。 跟踪五人组也有腹诽,分析,这个律师不上门也不选个咖啡馆之类见面,而是亲自开车找一条胡同不欲人见,恐怕是打算训完人就走吧? 小韩则想,原本指望这个跟黄波关系非同一般的人起劝导作用的,谁知道怎么是单方面训斥呢?这不会弄巧成拙吧? 这个念头成了真。 在胡斌的训斥下,黄波渐渐身体发抖,双拳握紧,可前者依旧不知,最终,在胡斌伸手指的时候,黄波的情绪积压到了极点,努力嘶吼一声,将胡斌使力一推,向胡同的内部跑去。 胡斌惨叫一声,后背撞在墙面上,不过看样子没有太大伤害。 黄波的奔逃实在太突然,让胡同内潜伏的五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被擦肩错过。 孙警官忙说:不好,人一旦情绪激动,容易干傻事,赶紧追上黄波! 五人忙去尾随——不,尾追! 可黄波的速度实在是快,五人寻迹跑了一段,前面的人影已经没了,而且多出好几个胡同岔口。 几人一对视线,忙分开到几个岔口处去看人消失到哪里了,然后小韩在一个岔口处大喊:这里,我看到影子了! 几人忙奔向小韩选定的岔口,往里看,只捉到一个人在里面拐弯的最后一瞬。 五人忙往这条胡同里跑,但跑了一半,孙警官哎呀一声,似乎踢到了什么东西,本就不够宽的巷道一下被他耽搁住了。 打开手电,向下一照,竟是块砖,看顶面的湿土,似乎刚被从地表翻出来,几人顺着踪迹一照,就发现了墙角的一个砖坑,小韩忽大叫一声,指着坑说:“啊,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