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记

大明史记

第40章
    蓝玉看着自己倒在地上的两名家仆,还有远去的胡惟庸,脸上渐渐露出一副凶相。

    世人都说蓝玉嚣张,可这苏鸿熙更加的嚣张,都直接打到他蓝玉的家门口来了。

    而且还是当着胡惟庸的面。

    这要是传到满朝文武的耳朵里,他蓝玉岂不是丢人丢到家了。

    蓝玉看向苏鸿熙,咬着牙齿说道:“苏鸿熙!你特么欺人太甚!”

    苏鸿熙却满不在乎的说道:“你女人和你孩子砸了我的院子,难道不赔钱?”

    “你要是不赔这钱也行,我现在就去找太子来说理。”

    “实在不行,那就进宫,让陛下来做主。”

    听到苏鸿熙准备要告到朱元璋那里去,蓝玉有些怂了。

    朱标那边他还可以耍些无赖,可是要是真闹到了朱元璋那里,他蓝玉估计免不了一番责罚。

    蓝玉憋屈的看着苏鸿熙,半晌憋出来两个字:“等着!”

    随后,就朝着府邸里面走去。

    苏鸿熙看着蓝玉的背影,又开口高声道:“侯爷,我要现银,宝钞我可不要!”

    蓝玉闻言,脚下一个趔趄。

    没过多久,就看见蓝玉侯府的下人拎着一个麻袋走了出来。

    那仆人将麻袋放在苏鸿熙面前,语气不善的说道:“我们侯爷说,让你拿着银子赶快走。”

    苏鸿熙拎起了麻袋,稍稍有点分量,大概六十多斤。

    感受着袋子的重量,苏鸿熙笑道:“你们侯爷真小气,也不给个箱子,也不送我一程。”

    仆人白了苏鸿熙一眼,转身回府,重重的关上了大门。

    苏鸿熙见状,将麻烦扛在了肩上,吹起了口哨朝着永宁街而去。

    而此时的蓝玉则在侯府中快要气炸了。

    ...

    另一边,胡惟庸静静的坐在马车里,有些幸灾乐祸。

    估摸着,这时候的蓝玉搞不好又和那个苏鸿熙干起来了。

    胡惟庸突然想起来了什么,开口问道:“高义,你认识那个苏鸿熙?”

    前面驾车的傅高义赶紧回道:“禀相爷,我和那个苏鸿熙只是同一届的考生,并不相熟。”

    胡惟庸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就这样让傅高义驾着马车,朝着回府的方向走去。

    这傅高义是新科二甲进士,在殿试结束的头天便找上了自己的府邸,想拜入自己的门下。

    而胡惟庸也对傅高义在殿试上的发言很满意,喜欢他的机灵劲,便让他给自己当车夫,试试心性。

    没想到,这傅高义竟然真的一口答应了下来,还真就勤勤勉勉的给自己当了两天的车夫。

    不管他是不是苏鸿熙说的趋炎附势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心思,光是这份隐忍,胡惟庸就觉得此子加以栽培,日后必成大器。

    “高义,你明天就去中书省报到吧。”

    “我给你一个旁听的位置,你自己好好看、好好学。”胡惟庸坐在车厢内,沉声说道。

    傅高义闻言一愣,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猛的转身,隔着帘子,朝着车厢猛磕了三个响头。

    “咚!”

    “咚!”

    “咚!”

    “多谢大人提携之恩,小人铭记于心,若有差遣,无敢不从。”傅高义身影颤抖的说道。

    胡惟庸在车厢内,听着外面的磕头声,微微点头,对傅高义的举动甚为满意:“好了,先回府吧。”

    ......

    另一边的苏鸿熙也已经回到了永宁街的住处。

    今天的他虽然被连滢和他那傻儿子搞了一下心态,但是却让蓝玉赔了一千两银子,也没亏。

    看着桌上那一堆白花花的银子,苏鸿熙心情变得畅快了起来。

    反正这几天朱标让他休息,那他就好好休息一番。

    这应天来都来了,总不可能不去秦淮河看上一番吧。

    稍稍清点了一下,苏鸿熙装上了三十两银子朝着门外走去。

    感受中怀中那沉甸甸约莫两斤多的银子,苏鸿熙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口袋有钱,心中不慌。

    秦淮河作为应天府最为繁华的地方,在整个京城之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地处内城与外城之间,既没有内城那般森严,又没有外城这般喧闹。

    两岸风景优美,大院林立,佳人如云。

    甚至有人说,应天以京城闻名,而京城以秦淮闻名。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增加朝廷收入,想赚取那些豪商巨贾的银子,特在秦淮两岸开设官妓,称大院。

    但没想到,去秦淮河风流的大多数都是朝廷官员和皇室子弟。

    甚至不少人使用公款去秦淮河作乐,导致收入没有增长不说,为此还亏空了国库不少银两。

    而后,朱元璋便慢慢废弃了官妓。

    但秦淮河的特色产业链却已经打造了起来,既然官方放弃,那就由私人开始开设青楼。

    但这些青楼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朝廷官员或者王公贵族的影子,毕竟,这钱也不是谁都能赚的。

    一时间,秦淮河两岸甚至比之前更加繁荣。

    五光十色的生活,吸引着各个阶层的人们来到应天府。

    既有一掷千金的大佬阔少,又有极愿在妓女身上花钱的徽州商人;既有诗酒风流的骚人墨客,又有唯利是图的帮闲流氓。

    各色人物荟萃一处,尔虞我诈,共同演绎了一幅声色犬马世相图。

    而秦淮之名,甚至远扬后世,令后世之人神往。

    此时的苏鸿熙正怀揣着三十两银子,站在秦淮河边的街道上,饱览着这大好风光。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