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 宋濂拱手上前,激动的无以复加: 好诗、好句、好韵! “太子殿下的才气,又是精进了良多,寥寥数日,再攀高峰,老朽叹服啊!” 朱标面含笑意,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悠然道: “宋先生以为,孤这一首诗,能否名垂千古? .... 对于太子没来由的傲然,宋濂怔了一下,不免有些不适应。 要知道,太子朱标从小便是温文尔雅,不骄不躁,用谦谦君子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敢夸太狠,生怕引来不悦。 如今这是? 来不及多想,宋濂匆匆敛容行礼,坦然道: 此诗,三尺之外,顿感英雄气,逼面而来! “如此豪迈霸气,又不失英雄气概的诗,恐怕放眼整个天下,便只有陛下和太子殿下,心有所感了...“足矣千古流芳!” “不瞒殿下,老朽一开始便是这样认为的,奈何犹豫再三,没敢直言。 “还望殿下恕罪! 朱标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把鹤发白须的老者搀起,紧忙解释道: “宋先生言重了,您不用紧张,孤跟您开了个小玩笑。 “其实这首诗并非孤所写,更非父皇所写,而是出自一位高人笔下。” 宋濂:“?? ..... “这怎么可能?! 宋濂看向朱标的眼神充满了不可思议。 他作为“浙东四先生”之一,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在诗词歌赋上面,亦是造诣颇深。 而墙上挂的这首千古绝句,他自认再年轻三十岁,也写不出这股向死而生的英雄气魄。 大明何时出了如此高人?! “宋先生,孤还至于骗你吗? “不...老朽不是那个意思,吾一时失言,还望殿下莫.... 稳住宋濂颤颤巍巍的身形,朱标不由笑道: “无妨,不碍事,宋先生不必惊慌,毕竟是孤有错在先,吓到了先生。” “太子殿下折煞老朽了! 宋濂艰难的吞下唾沫,忙不迭道: “老朽斗胆,殿下的这首....自哪位名师大家之手?可否为吾引荐一番?” 朱标两手一摊,无奈道: “现在肯定是见不到了,等到日后有机会的,孤带他登门拜访。 宋濂若有所思,难掩失落之色: “原来如..... “却也是老朽唐突了...”. 正说着,他脑海中灵光一现,眼眸大亮: “敢问太子殿下,不知原稿可还在? “能否让老朽瞻仰一番?” “见字如见人,便也当作老朽先行拜见了!” 对于宋濂的求知若渴,朱标莫名有些尴尬,早知不该开玩笑的,实在不好解释:....原稿是还在,可其放的位置,稍稍有些特殊...孤不太方便去拿。 宋濂大步朝前,眼神无比的热切: “殿下但说无妨,老朽为饱眼福私欲,岂敢劳烦殿下屈尊!” 朱标见此倍感头大,心说,刚才不是挺有眼力见的? 百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俯身贴耳,轻声道: “诏狱!” 宋濂:“???” ...... ..... 与此同时。 朱元璋那边也没闲着。 “少跟咱扯那些没用的,你就说这仗能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