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真是如此,才真的是一眼望到头的绝望和苍白。 他这一生有何意义? 年少,名不见经传,声名不显,处在雍王的阴影之下。 世人只知,大雍朝有惊才绝艳的雍王殿下。 后来,守得云开见月明,侥幸的被授以册宝,正位东宫,守邦嗣大统。 短短数载,美梦便要被惊醒了吗? 一时间,梁少渊竟不知是如梦境一般自焚一了百了痛苦,还是以女子之身立于世难熬。 “你是不是在心中庆幸?” 梁少渊看着依旧心平气和坦然自若的崔灿雯,脱口道。 崔灿雯抬了抬眼皮,淡淡道“我只是不愿做无谓的庸人自扰。” “车到山前必有路,若无路,那便闯出一条路。” “不是吗?” 她的确无法跟梁少渊感同身受。 在梁少渊心中,女子天生卑贱弱小,理应被束缚在三纲五常之中,以夫为天,不能有自我,更不能有违逆。 在梁少渊与她互换身体之后,一面继续鄙夷着女子,一面又不得不暂时屈从于现实。 所以,梁少渊心急如焚,迫不及待。 但她不一样,那日龙辇上的灵光一闪,让她打定主意,她的人生不止有一种可能。 她有了野心,有了想做的事情。 无论是披着梁少渊这身皮,亦或者是回到自己的身体,此志不移。 庸人自扰吗? 梁少渊凄苦一笑。 早朝时他有多期待,现在就有多绝望。 但愿一年半载,可以重现四星连珠。 如果可以,他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好吧,他心知肚明,他从不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 若大雍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他能做的也只是与大雍共存亡。 仅此而已。 恍惚间,梁少渊有些记不清先帝爷交在他手上的江山是什么样子了。 先帝爷是有意让谢太后助他稳固朝局,遏制老臣的,但他不愿。 在他的言语挤兑下,谢太后很是爽快的还政于他,甚至还索性离宫不理俗事。 谢太后一走,他的确是神清气爽。 但,也只有短短时光罢了。 在朝堂上,他既不能制衡,又无法压制,只好美名其曰的效仿先贤的垂拱而治。 他错了吗? 梁少渊皱着眉头,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我们还能换回来吗?”梁少渊幽幽道。 崔灿雯坚定道“能!” 她从来都不想一世以梁少渊的身份建功立业。 她想走出后宫,想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但更想为这天下的女子争取一个机会。 唯有她以女子之身,登临高位,才可能上行下效,让女子也可自由决定。 坚决,不假思索的回答,让梁少渊颇为诧异。 互换身体,崔灿雯还不乐意了? 如果不是这个契机,崔灿雯只可能抱着贤后的虚名枯熬一世,然后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崔皇后,素有贤德。 不会有浓墨重彩的记录,更不会有跌宕起伏的一生。 崔灿雯应该感恩戴德才对。 “你竟不乐意?” 梁少渊问出了口。 崔灿雯轻笑,拨弄着扳指“谁愿顶着旁人的身份活一辈子。” “你愿意吗?” “反正我不愿意。” “崔氏女也有崔氏女的傲骨。” 梁少渊追问“那你可以一世为帝王,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机遇。” “我替陛下青史留名?” “那陛下呢?” “言行无状,污我崔氏清名吗?” 崔灿雯似笑非笑,望着梁少渊。 无论是青史留名,还是身前大业,她都会自己筹谋,无需旁人代劳。 “不要这么绝望。” 崔灿雯起身,拍了拍梁少渊的肩膀。 梁少渊:他就是控制不住的绝望。 “陛下,皇后娘娘,祥珈姑姑求见。”王宝尖细的声音自殿外响起。 崔灿雯对着梁少渊抬了抬下巴“找你的。” 梁少渊:(;′??Д??`) 他脆弱的小心脏已经千疮百孔了,谢太后还要再撒上一把盐吗? 今日,他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谢太后,演不了虚假的母女情深。 “能说我病了吗?” 梁少渊蔫蔫道。 崔灿雯挑挑眉,反问“你觉得呢?” “用你的脑袋想一想,你若是病了,刚刚经受了打击的太后会不会把你接到兴庆殿,小心看护?” “日日夜夜,抬头不见低头见。” “你还病吗?” 梁少渊疯狂摇头。 他年轻力壮,怎么可能生病。 如果他和谢太后朝夕相处,他怕大雍皇室发生惨剧。 不是他死,就是谢太后死。 “还算聪明。”崔灿雯戏谑道。 崔灿雯抬高声音“进来吧。” 祥珈嬷嬷依旧不苟言笑,但规矩却挑不出错。 “陛下,皇后娘娘。” “太后知晓观主会入宫为睿贤长公主祈福,深觉这是个好日子,便自作主张的邀了安王殿下和康乐长公主入宫一起用午膳。” 梁少渊下意识松了口气。 还好,不只有他。 “太后娘娘遣老奴过来一问,陛下和娘娘是否有时间移驾。” “太后娘娘说了,就当是一家人小聚了。” 的确是一家人。 先皇还活着的子女,再加上太后和她。 满打满算,也才六个人。 只是,不知谢太后此举又何用意。 崔灿雯眉眼温和“母后相邀,怎能不去。” “嬷嬷先回去复命,朕和皇后稍后便到。” 梁少渊心中的疑惑并不比崔灿雯少。 他和谢太后一向不对付,所以谢太后任何的小动作,他都会下意识多想。 “老奴告退。” 祥珈一走,梁少渊就轻声问道“太后何意?” 梁少渊深深怀疑,谢太后是不是接受不了雍王殿下被谋害的事实,怒火中烧,丧心病狂的想要将先帝留下的血脉统统毒死,以泄心头之愤。 “过去用午膳,得万分警醒。”梁少渊补充道。 看来看去,他竟成了最安全的。 毕竟,崔灿雯和谢太后是真的有母女情分的。 崔灿雯蹙眉“是你蠢,还是太后傻?” “既然睿贤、安王、康乐都受邀,太后十有八九是因睿贤与陆喻之的闹剧有所反感,生了为安王和康乐赐婚的心思。” “安王和康乐,都也到了婚嫁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