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所有埋伏在雪地里的士兵在替换下轮番的从前线撤了回来,而与他们一同撤至后方的,还有俄罗斯人的照会和抗议——俄罗斯人照会的内容很简单,强烈抗议中国人对己方坦克动武,并且要求惩办开火破坏和平者,同时送来的,还有一大堆各种各样关于对坦克越境的申辩和证据,从各种方面证明着这一切是中国方面的错误等等等等。 不过这一切得到的回答只有一个。副司令看到这一切,只是漫不经心的回答了两个字——扯淡,然后就再也不对此发表任何意见,而参谋部下发的回复也同样惜字如金——他们想打,让他们过来试试。 中国人貌似平和但实则极端强硬的态度,让波斯特尼科夫疑惑起来,中国看似毫无部署的边境线上,显然危机重重,那么他们强硬的态度背后又是什么呢?有些事情,波斯特尼科夫发觉,自己真的解决不了,看来,他只能寄希望于莫斯科,希望他们能拿出一个让他不用承担责任的意见或是命令了。 至于那辆一直摆在河面上的坦克,虽然在照会报告上已经明确指出拖回的要求,却在中国人的拒绝中始终无法达成,至于车内的尸体——中国人无论白天夜晚的声声冷枪,已经宣告了尸体的归属问题,现在,这一切,也只能如同贼赃一样摆在河面上,等着下一步的转机到来。 波斯特尼科夫没有再次进入岗哨,对于他来说,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至于岗哨玻璃上那个清晰的弹孔,他也没有让人换下去,作为一个警告,他觉得留在那里要比替换下去更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过士兵们显然与他的态度截然相反,从空洞刺入的冷风要比警告来的重要的多,所以在他离开后没几天,那里就已经被贴上了一幅裸女画像,对此,弹孔的创造者血幽飞觉得,这对自己来说是个好事,起码每天除了躺在雪堆里之外,还能有点视觉上的消遣。 相比于波斯特尼科夫的困惑和摸不到头脑,副司令此刻却非常清楚眼前双方的处境和兵力对比,在远东军区,俄罗斯人集结了十二万的机械化兵力,四千多辆坦克,这些力量如果投入战争,那么东北将会彻底成为一片炼狱。可自己这方面的力量呢?零!! 是的,没错,就是零,早在十五天前,军区总司令康杰就已已经下达了部队入关的命令,在他的命令下,军区百分之九十五的兵力被调派入关,准备投入到两江的战斗中,将敌人的攻势彻底遏制在上海地区。现在,军区能使用的战斗人员,只有区区数千人。而康杰临走的时候下达的命令则是死守东北。 所有的一切造就了眼前的局面,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其实完全是建立在空城的基础上,所有战斗部队都被投入到了第一线,任何俄罗斯的挑衅行为都将得到同等的甚至是超出的回击,而在后方,副司令已经动员了各地武装部,将所有可以集结起来的民兵加以训练,并且投入到战略要地,此刻的他,只希望康杰能尽快回来,否则,空城计迟早有被人识破的一天。可问题是,康杰能很快回去吗? 火车上,沿途的风景逐渐从洁白过度到青黄,虽然东北还被冰雪覆盖,而关内则早已经春意盎然了,冬小麦的麦苗已经摆脱了大棚的束缚,应着咋暖还寒的春风倔强的生长着,似乎在预示着今年的年景,而坐在火车里的康杰,却并没有因为这生机勃勃的景色而舒展眉头,相反,原本沉默的表情却变得更加阴郁。 目前的战争情况远非所想的那么简单,中国四面受敌的情况足以让任何一个杰出军事家焦头烂额,内部消息已经下发,并且开始讨论有限使用核武器的问题,讨论的激烈程度已经超过了预想,但是无论双方的理由怎样充分,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军人有决心为国捐躯,但是军人的态度能代替老百姓吗? 这样的会议在康杰看来,越少越好,有那些经历,为什么不放在怎样应付敌人上,这也是康杰为什么要放弃飞机,而专门乘坐军列的缘故——他很难保证自己先一步到达北京之后,会不与其他的同僚发生争吵。 火车仍然在有节奏的前进着,轰隆轰隆,单调而沉闷,车厢内,参谋们仍然低头讨论着什么,似乎对于他们任务的不确定性还有所顾虑,而康杰却不担心可能遇到的战况,此刻的他,更担心的是东北的状况是否会继续恶化下去。 现在看来,情况已经很明朗了,俄罗斯人肯定是要趁着中国内乱分上一杯羹的,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却留下一个空荡荡的东北给俄罗斯,如果让对方知道,恐怕是要笑掉大牙了。 可问题是,现在的情况已经逼迫着总参不能不这么做,与其他方面相比,此刻唯一还有点战略迂回能力的也只有东北军区了,所以,此刻他也只能唱一出空城计让老毛子听一听。 此刻,康杰唯一寄希望的是,东北军区的部队能在投入战斗的伊始,就会对敌人造成威压,限制住他们的扩张速度,否则,一旦变成持久战,那么东北军区内调的事情恐怕就不再是绝密,到那个时候,即便俄罗斯人再多疑,他们也会明白在他们前面摆的到底是什么。 “首长,电报,总参刚刚传来的。”就在康杰为战局忧虑的时候,作战参谋忽然快步走过来低声报告了一句,随后将手里的电报递给他,疑惑的看了对方一眼,康杰看了看电报的内容,原本阴郁的表情忽然间变得惊愕。 “立刻入疆,俄入侵。”电报只有七个字,却一下子将所有人一下子推入到战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