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兩套神系的核心模式未知,卻吊起了荀聽極大的興趣。 尚且未被點亮的UI仿佛在告訴他:“守火人”玩家是這個世界唯一能夠同時使用四個神系的人。 不過,荀聽需要將這些未解鎖的部分留到下一條命去探索,這一命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涅肖”留下的爛攤子。 荀聽從巨獸屠宰宴回來之後,便開始準備今晚的碰面。 荀聽和同夥敲定的碰頭地點是“諒解儀式”的祭壇地下。日期是巨獸屠宰宴頭日的晚上。 荀聽發現,他們似乎非常喜歡選用“神聖之地”作為窩點或者集合地點。包括之前的乜伽大教堂。一方面這些地方非特殊時期罕為人至,另一方面涅肖大主教有通行和管理的權限。 而至於“諒解儀式”,《乜伽文明史新編》上是這樣寫的。 鼓婆大江發源於布萊特山,融雪匯聚成冷冽清澈的流水,穿過一片密林,綿延向西。 這片布萊特山底下的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母地,也是探索者殞命的未知秘林。 它被依賴著,也被敬畏著,它寄存人類最原始的情感。 就在這片密林中心,有一片英雄墓地。 傳說那裡是首次降臨乜伽女神賜碑的地方,後來第一賜碑的光芒消逝,化作了普通的黑石,被技藝最精湛的工匠刻成了同底座的三尊女神雕像。 人類將歷代英雄的骨灰埋葬在那裡——皇室聖明的君王、晟諭廷的高教階人士、一個家族的突出貢獻者、開拓知識的學者、負有功名的騎士等等,都有資格在這裡立一塊石碑。 尤其在“歸巢之路”時期。教皇懷社上帶領難民重回乜伽原首都“聖甘”,開路的點燈者以及無數流民在這艱險悲壯的回鄉之旅中死去,懷社上破例,將他們的骨灰全都被埋葬在了英雄墓地。 時過境遷,厄嬰之災二次爆發後,圓形大荒再次吞噬了“聖甘”、“明睛”兩座城市,乜伽晟國只能遷都“虔牙”。大半個布萊特山脈和山腳下的大森林也在災難中沉淪。 混沌隻扔給人類最後一片苟延殘喘的邊角料。 英雄墓地被困在大荒之中。只有很少的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前去祭奠,或者把死人的骨灰繼續送去那裡,於是那裡逐漸成了一個遙遠的“傳說”。 三尊女神雕像上爬滿了偽裝成藤蔓的烏膿,靜謐之地棲息著使人清智崩壞的怪物。 每到乜伽晟國舉行大型活動,人們都會朝著英雄墓地的方向進行一場“諒解儀式”。 儀式用以祭拜英雄,請求英雄們原諒後人無法將他們的骨灰全部帶離那片荒蕪之地。 諒解儀式上會出現一種奇怪的情況:無論祭台擺在哪裡,四周的旗子都會飄向沒落首都的方向,無一例外。 人們把這種奇特的現象叫做“望鄉”。 吟遊詩人們寫道:“風是旅人與英雄們的眼睛,望著他們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巨獸屠宰宴前的諒解儀式已經在開宴幾天前完成。 此時的祭壇空蕩無人,唯有望鄉之旗,在無風的夜晚不停地飄著。 萬裡無雲,一輪飽滿的明月掛在夜幕之中,死靜地向大地灑下柔光。而遠方的天際卻仿佛潑濺了一灘鮮血,發出如極光般波動的猩紅光芒。 寂靜之中,穿著黑色鬥篷的荀聽和爻,找到了祭壇的地下入口。 荀聽手中的提燈照耀著通向地底的石頭台階,他有些不安地抬頭望了一眼東方發著猩紅光芒的天際線。 “那是怎麽了。”荀聽不禁問道。 “高塔哨點前不久發了通告,”彌爾藍小聲說道,“說東方有奇異天象,他們經過勘測之後,確定來自於英雄墓地的上方。但他們無法判斷這天象是什麽。” 在鼓婆區東邊境關卡外的高山上,有幾座高塔哨點。 高塔哨點有最精密的天文儀器,駐扎著邊境關卡的守衛們,他們不僅負責抓捕越境走私的傭兵,還勘測大荒邊緣的侵蝕情況,以及探測天氣。 乜伽晟國的“天象預測”大多數都來自高塔哨點上的氣象台。 高塔哨點的這份通告突如其來,還沒來得及公開傳播,彌爾藍得到的是第一手消息。 三人所在之地就與“英雄墓地”息息相關,這不免讓人心悸。荀聽回頭望了一眼爻。黑色的鬥篷遮住了爻的大半張臉,只能看見他的嘴唇在動。 爻說:“我沒有感受到這裡有異常。” 他的話讓人安下心來。荀聽劃了根火柴,在提燈之外燃起了一根蠟燭,測試著地下的含氧量。 彌爾藍負責在外放風。荀聽領頭,爻緊隨其後,走下了長長的石階。 直到空間逐漸開闊,一陣空靈怖人的鬼鴞咕叫傳入耳膜。 同夥已經在此等候了。 對了暗語之後,荀聽摘下鬥篷帽子來,對方看了一眼他身後的爻,說道:“主教還帶了人?” 他的聲音經過了面具的過濾之後,嘶啞低沉,聽不出原本的音色。 這舉措說明同夥對涅肖的提防心很強。 “畢竟吃過一次單獨行動的虧,有備無患。”荀聽把聲音壓低了,自然地答道,“倒是你,為什麽一個人來。” 荀聽說的“吃虧”,指的是涅肖最初被謀殺一事。 對方話音一頓,慢慢說道:“人太多容易暴露行蹤,這次碰面的目的只是想詢問主教……接下來的想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