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也正因更懂得这5个字,军人与众不同! 借猎鹰的宝地,请让我举杯对那些最寻常不过的士兵们说:“兄弟们,你们辛苦了!光头在这里请你们喝一杯!干!” 《士兵宁小夏》自序 作者:猎鹰 猎 鹰 一直想写一群兵,一群普通的士兵。可是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怕写不好,怕写出来被战友骂,也怕被读者骂。两件事情让我下了决心动笔,我一定要写。 第一件事情是某天一位网友给我看了一个普通士兵写的一篇文章(士兵的QQ昵称是“品味中的寂寞”),讲述的是他的创业经历和当兵时到西藏训练的故事。这篇文章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想到了我曾经的班长、排长、连长,我的那些亲如兄弟般的战友们。 于是我想写一写他们——我的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战友们。 第二件事情是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叫小夏的士兵辗转找到我,问道:“班长,你啥时候写写我们这些普通的士兵啊?”我对他说我不敢写,我怕写不出好兵挨骂。小夏就问我:“班长,你还记得连长跟我们说的那5个字吗?” 我当然记得那5个字——责任与忠诚!刻在好兵骨头里的5个字! 小夏的提醒让我有了蒙眬的想法,我想动笔了。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私心:我带过的兵不多,我觉得小夏是我带过的兵中最好的一个。来自大城市的他很聪明,一点就通,能吃苦,没有城市独生子女的娇气。更重要的是,他很主动,不服输。可是最后他因为在一次训练中摔伤了腰椎,不得不退出了特种部队。小夏离开的时候很伤感,他说他刚摸进兵的门就不得不走了,回了地方真不知道能干些什么。连长对他说:“当兵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他就带着这句话退伍了。 部队有时候就这么残酷,行就上,不行就滚蛋!没有任何情面。 我很想把小夏写进我的故事里,以弥补他中途退伍的遗憾。于是就有了《士兵宁小夏》这个书名。 和小夏谈起退伍后的事情,感想颇多。我也想到了自己退伍后的艰难困苦,想到了初到社会的不适应,这段岁月,跟军营生活一样让我感慨万千:当过兵的人,没有过不去的坎!我想感谢军营教给我的一切,感谢曾经的战友教给我的一切! 我就对小夏说:“我写,我就写好兵是怎样砸出来的,就写士兵的责任与忠诚。” 于是我动笔了。 我没有去拟订提纲,没有去过多地思考结构和情节,也没有去斟酌字句,因为这一切都曾经发生在我身边,写的时候几乎不用过多思考。那些传遍南北军营的俚语,一串一串地在我脑子里冒出来。写的时候想起部队,想起那些战友,想起连长动不动就用养猪威胁我们使我们不断向前,内心百感交集。他们的声音萦绕在耳旁,他们爽朗的笑容就在眼前!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写作的过程,只是觉得那么自然,好像他们就站在我身边对我说:“猎鹰,你该这么写才像我。” 我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动笔的时候奶奶生病,我在照顾奶奶的时候,用冻僵的手抽时间在自己的博客上一点一点地写。我没有赶时间,但内心却有股力量拖着自己不能停下,多写一个字,就离目标更近一步。 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因此水平不高。我无法将那些活生生的战友们描写出来,只好模糊地勾勒出他们的身影。但是我知道,好兵都会小心地扛起肩上的责任,守护内心的忠诚。我觉得能写出这点,我就成功了。 在这里要感谢流浪的军刀给我提供了不少素材并作序,感谢战友“品味中的寂寞”跟我讲述他的故事并允许我改编后写进本书。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士兵们,我在你们身上学到了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兵! 亲爱的战友们,在此猎鹰给你们敬礼了! 在这里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小记者,刚刚大学毕业的实习记者,叫夏雨。八一建军节前夕,总编要我们写个专栏宣传军民共建。总编大人一声令下,我们下面的人跑断了腿。其实这专栏原本很好写,军民联欢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是难就难在总编大人要我写退伍兵创业的故事 。据我所知,许多退伍兵不是做保安就是民政局安排个工作,创业的很少,创业成功的那就更是风毛麟角了。我还只是个实习记者,总编就给我这么个差使,说是给我锻炼机会,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题材不好写,没人愿意接这活。军民共建、军民联欢的通讯稿多好写啊,找个范文,时间、地点、人物一改,再弄点修饰词语渲染一下就完了。 正当我苦恼的时候,一个早我两年进报社的同事听了我的诉苦后哈哈一笑,说道:“退伍兵创业的多了去了,我给你介绍一个,你请我吃顿肯德基就行了。”我两眼放光,立马请这小子吃了顿肯德基。末了他把那油汪汪的嘴一抹,说道:“知道兄弟家电么?就俩退伍兵开的。”兄弟家电我知道,前一个星期才刚刚在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开了家分店,不过我还真不知道是俩退伍兵开的。我赶紧讨好地又递上根鸡翅问道:“怎么找他们老板?成了我再请你吃肯德基。” “那可是你的问题了。妞儿,你可是记者,无冕之王知道不?”这小子心安理得地接过鸡翅,呱唧呱唧塞进肚子里,打个饱嗝接着说道:“透露点机密给你,兄弟家电的老板之一以前是特种部队的,叫宁小夏。不过先告诉你啊,两年前兄弟家电刚开张的时候我就想采访他了,可是没成功,宁总很低调,你自己看着办吧,哈哈。” 这小子敢情是在骗吃骗喝啊!我恨不得当场揍他一顿! 别的记者的稿件已经交给总编审批了,我还一筹莫展,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兄弟家电碰碰运气吧。 兄弟家电里人山人海,生意看起来不错。我在里面转了一圈又一圈,很多店员都没空搭理我,转了半天我才找到店长。问他宁总的办公室在哪儿,他找来了经理,经理又找来了办公室主任,七拐八弯的,最后办公室主任告诉我宁总不在。我急了,亮出了记者证。办公室主任一看 ,很为难地说:“小姐,宁总不接受采访的,您还是请回吧。” 这下我真是快哭了,拉着她的袖子说:“大姐,我才刚毕业,如果这个通讯稿写不出来,总编就要我‘下课’了。”或许是我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博得了她的同情,她说:“小姑娘,这样吧,宁总不在办公室的话,就会到教育路89号,那里有个军品店,他会在那里的。” 谢过主任大姐,我就直奔教育路。那里是大学城,已经到郊外了。终于找到了那家小小的军品店,里面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正在给两个学生介绍着什么,看到我进来,礼貌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