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今日,刚到放朝时间,主事便快跑到许珍面前,说道:“员外郎啊,你先前不是问我们招不招生吗?” 许珍点点头,她的确这么问过,可鸿都学馆先前和她说了不招,她就去问了老妪所在的太学,排队等别人退学多出名额。 她正要这么告诉主事。 那主事颤手说道:“招!招!”他低声喊,“我们现在招生了!!员外郎若是方便的话,明日就带那学生过来吧!” 许珍大喜:“你们是有名额了吗?这么快?明日就能来?要不要考试之类的?” 主事哪敢啊:“不用,直接来办手续就好。” 许珍又问:“束脩呢?” 主事报了个最低的价格,比先前青龙山的学费还便宜。 许珍很开心:“那我明日早上就带她过来!” 主事说:“好,我随时恭候!” 两人约完,许珍和主事道别,沿着河道往回走,沿岸是一片片热闹的叫喊。 她望着翻腾的河水,想到自己今日将自救内容科普成功一大半,并且让小叫花可以继续上学,真是好事连连啊! 许珍激动不已,忍不住多买了两块jī肉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叫花(深沉的):总觉得先生是萝莉控 第34章 三十四个宝贝 回到家中, 许珍和小叫花说了学馆的事情。 等第二日宫中休沐,许珍便带着小叫花去学馆报名上学。 鸿都学馆教学内容多,包括书画、尺牍、史学、经纶等四十多门科目, 每个学生至少要报六个课程, 学馆五日一休,上学时候每日学一到三门课。 学生千人,规模和正规程度都不是青龙山书院可以比拟的。 学馆虽在长安街角,但靠山建立,环境优美,有泉水叮鸣,山边建立藏书阁、静思房, 竹林茂密,山岳叠峦。 主事坐在门边办理学馆学务。 许珍jiāo完束脩,走到门边填写课程, 她尊重小叫花意见, 转头询问道:“你想学哪六门?” 荀千chūn说:“听先生的。” 许珍点点头, 随便挑了几个热门的,包括学武的、儒学道学史学等。 主事帮忙做给荀千chūn做了牍,他将牍jiāo到荀千chūn手中时, 看着荀千chūn易容过的脸,一通夸赞道:“员外郎的阿妹果真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啊!” 许珍听了后忍不住的笑。 这是大反派, 当然气度不凡了。 主事又jiāo代了几件事情,比如同学和课程时间安排之类的。 许珍认真的听完,带着小叫花去找教室, 找到之后,看着小叫花和学堂内的同学作揖点头,气氛融洽,这才放心离开。 然而没走几步,她瞧见路边有三个人,长的眼熟,似乎是上次一起踢蹴鞠的。 有个眼尖的同样瞧见了许珍,远远喊道:“嘿!” 许珍不想多管闲事,转身就要走。 那眼尖的已经往许珍这儿跑了过来,跑到许珍面前拦她去路,喊问道:“你不是之前的帮工吗!怎么在这里站着?” 这人便是之前将球踢到许珍面前的,当时这人没要耍无赖让许珍赔钱,让许珍对这几名踢球少年的印象不错。 她想了想,好脾气的解释道:“我不是帮工。” 那人竟十分礼貌,笑着说:“不管你是不是帮工,上次你的才学实在是厉害极了,你的算科是从哪里学的,是不是也是鸿都学馆?为何先前没在学馆见过你?” 许珍说:“我也不是学馆的,今日只是凑巧过来。” 那人闻言欣喜,点点头:“那正好!” 许珍没听明白什么正好,想问的时候,那人伸手拽许珍袖子往前走,说道:“你懂得多,快来劝劝我兄弟!” “什么?”许珍没搞明白,停下脚步,没要跟着往前。 那人说:“跟我来啊!” 许珍道:“你先说清楚啊!!” 那人没办法,只好压低声说:“我兄弟不爱学习!你劝劝他!” 许珍还是没懂:“我只是——”她顿了下说,“按你们的说法,我只是个短工啊!” “可是你都能劝的我们都去学算科了!!”那人忍不住有点激动,说完后又道,“你劝我兄弟爱学,我分你钱币。” 给钱?而且还是做好事给钱?这很棒啊! 许珍立刻就心动了,正准备答应。 忽然想到自己已经是个员外郎,自然应该矜持点,不能如此见钱眼开了! 许珍端架子,咳了两声说:“钱财于我如浮云,对了,你兄弟为何不爱念书?” 那求助的见寻找询问,觉得许珍应该是真的有点见识的,便拉着许珍往边上走,和正在谈话的其他两个兄弟保持距离,防止被偷听到。 走到一片小草丛边之后。 那人小声说:“道学!” 许珍问:“啥?” 那人解释:“因为我兄弟他家中人,都信仰道学!主张无为!他从小被熏陶,便一直不学习,也不练武,只有玩蹴鞠时候有点力气。” 许珍问:“那你们怎么认识的?” 那人说:“父亲同在朝中当官。” 许珍了然,同事的儿子,饭局上自然少不了碰面。 那人继续说:“我兄弟成日看老庄读物,我们若是劝他学习考科举,他便说,树长得太好,容易被砍,散木因为无用,没人去砍伐,才能长成大树。人也是一样的,学的太多,懂的太多,容易被灭口,所以还不如不学。” 许珍听着点点头,挺认同的:“这不是挺有道理的吗。” 那人瞪眼看许珍,小声指责:“我是让你劝他念书!不是劝不念!” 许珍想到这人是个愿意花钱帮兄弟上进的好少年,忙说:“我想想。” 她很负责的认真思考起来。 先前那道家学生说的无用之树,来自《庄子》,其实后头还有一段话。 说的是后来庄子和学生遇到了农家杀jī,杀的是不打鸣的jī,也就是无用的jī。 庄子学生觉得奇怪,为什么树无用可以保住性命,而jī无用反而丢了性命,便跑去问庄子。 庄子表示,对于树和jī来说,有用无用虽然矛盾,但对于人来说,并不矛盾,因为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改变。 只要切合实际,做到为我所用便好。 许珍觉得拿这一点劝学应当正好,便说给那求助自己的学生听:“你看这两点是矛盾的,所以要切合实际来看。当今实行全民教化,是要重读书,你兄弟顺势读书才是无为。若不读书,反倒成了不打鸣的jī或是无法被做成木材的散木,太突出了!” 那踢球学生听后,恍然点头:“后头确实有一段杀jī的,我太久没看,都快忘了。”他说着觉得不保险,“可即便如此,他依旧能说,宋国人卖帽的故事。” 许珍问:“怎么说的?” 踢球学生先说了遍那故事:“宋国人想去越国卖帽,觉得那里蛮夷没见过帽子,自己定能做成一大笔生意,可到了那里,方知越人都是断发文身,用不着帽子。” 说完顿了顿,接着说:“因而我那兄弟会说,想要胸怀开朗、天地广阔,就不能被知识所束缚。” 许珍道:“怎么可以这么想呢,按他这么说,他读了庄子,不也是有知识、被束缚的,如何再去做到胸怀开阔。” 踢球学生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不知道如何劝说。” 许珍道:“那就和他说肩吾与连叔的故事,连叔读书少,因此眼界受限,不信世间有神人,他若不读书,可不就是那个心胸不宽阔的连叔吗。” 踢球学生点头:“还有——” 许珍傻眼:“怎么还有??” 这特么没完了!自己这笔买卖,完全就亏了啊! 那踢球学生完全不懂许珍心中的苦,又说了不少好友经常说的话,说了齐物论,说了人性论。 许珍听得脑壳大,挨个的想了反驳内容,好不容易才将这踢球少年忽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