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大繁荣时代(美利坚成长史:打破
  大崩盤1
從9月份開始,紐約股市便起起落落,讓人捉摸不定。根據《紐約時報》收集的資料顯示:9月初股市再次下跌,可是隨後又出現了反彈;9月19日的股市指數比9月3日的還要高,緊接著又出現一次下跌,並且跌幅越來越大;斷斷續續直到10月4日,多隻股票才最終停在了剛上市的價格水平上。幾隻領先的股票都不樂觀,其中美國鋼鐵公司股票由幾周前261.75的高度,跌到了現在204的低谷;美國製罐公司的股票比該年度的最高價下降了20點;通用電氣公司股票比該年度的最高價下降了50點;美國無線電公司股票更慘,從114.75一下子跌到了82.5點。
和以往多次股價下跌不同,這次下跌讓人們心中似乎有了種情況不妙的預感。其實早在1928年的6月、12月和1929年的3月和5月,就反覆出現過股市下跌,這讓一些善於捕捉時機,又能全身而退的投機人也從中得出了一條經驗:趁股價下跌趕快買進是獲利的絕好時機。所以這次雖然下跌幅度很大,他們還是采取了積極買進策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統計的數據也表明了這一點,10月2日的經紀人貸款達到了68.04億美元的新高度。這說明什麽呢?至少說明雖然股市震蕩,但股民們還沒有對股市完全喪失信心,他們還在繼續投資,並且數量絲毫沒有減少。當然了,我們所說的經紀人貸款數額上漲的數據,可能與股民們手中還有沒賣出的有價證券有關,因為各家公司和投資信托公司發行的新股並沒有任何減少。莫不是歷史又要重演了?那些以109.75和281的價格分別買進亞納康達銅業公司股票和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股票的人都很興奮,他們認為自己在投資上具有遠見卓識,並暗暗期待著股價上漲。的確,股市價格真的如人們所願又一次開始上漲了,而且接下來的日子一直如此,當拉姆齊·麥克唐納和赫伯特·胡佛總統在10月初的一個星期天會面,一起坐在拉皮丹營的一根木料上討論海軍裝備與和平問題時,股價也沒有停住上漲的腳步。
暴風雨前的平靜(紐約證券交易所)
但是,股民們的興奮還沒有持續多久,情況就又變了,股價再次下跌。人們不清楚下跌的原因,只是聽到華爾街傳出的話說:英國的霍曲金融集團是罪魁禍首,因為它的倒閉才迫使外國投資人和投機商大量拋售股票;馬薩諸塞州公用事務部也有責任,他們拒不接受波士頓愛迪生公司的拆股計劃才導致股價下跌。也有的說鋼鐵公司為了將市場上沒有消化的有價證券聚攏起來,肯定也要拆股等等,各種傳言很多,不知道有多少是真實的。總之,在10月21日那個星期之前,紐約股市雖然振蕩,但還沒有真正響起警報,人們這時的普遍看法是:隨著9月份暴風雨的漸漸退去,股市已進入了自我調整階段,正朝著更健康的證券市場方向邁進。
2
鑒於接下來要敘述那令人痛苦的大事件,我們不妨在這裡先回顧一下當時金融預言家們對形勢的種種預測,或許有助於我們讀懂當時所發生的一切。“預言家”——這是些讓人們感到多少有些神秘的人物,人們普遍對他們很尊崇,認為他們有股神奇的力量,能預測當今和未來。金融預言家頭上自然也頂著這樣的光環,人們認為他們有能力對統計師呈送的各種圖表、數據進行分析,並且根據圖表曲線走向和指數變化預測股市走向,作出股市行情或好或壞的判斷,當然這些金融預言家的預測是各不相同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由於一些無法言表的原因,無論是金融預言家的預測還是著名銀行家的各種公開聲明,有時未必完全真實。比如,當你聽到他們作出一種樂觀的預測或者聲明時,很可能是言不由衷的,因為他們不想看到一個可怕的預測所帶來的後果,更不願意承擔由此產生的責任。假如銀行手裡還有大量有價證券尚未出售時,也別指望他們的預測或言論會真實,他們肯定不會說出不利於這些證券脫手的話。盡管這種失實的、言不由衷的做法會讓他們內心產生激烈的思想鬥爭甚至痛苦,但也只能如此。不過說到底,預言家最終還是一種類似押寶、最需要靠運氣的職業。下面我們就具體說說金融預言家的種種預測吧。對於1929年10月的股市,金融界還是普遍看好的,完全不像去年2月和3月股市震蕩帶給他們的緊張與不安,他們很樂觀,盡管還看不出這時的股市天空比那時更晴朗。
還有一些預言家持不同看法,他們告誡股民們要謹慎行事。比如有一個叫羅傑·巴布森的華爾街投資顧問,雖然在業內一直不太被人看重,但他早在9月份就曾預測股市指數會下跌60~80點,並堅持向他的客戶作出股市已經潛伏著危險的忠告;標準統計公司的標準貿易和證券服務部,在10月7日也冒險做出預測:“我們預計在今後的幾個月裡,普通股會趨向更低價位。”並且建議他們的客戶不要貿然行動,應當采取更為保守的策略;《每周業務和投資指南》(Weekly Business and Investment Letter)的讀者群主要是窮人,這份雜志也撰文大膽預測“股市大拋售即將出現”,並提醒股民們不要對普通股存在任何“錯覺”;保羅·伯格是紐約著名的大銀行家,他判斷股市已危機四伏,並在幾個月前就表明了這一看法;其他還有《商業和金融新聞》(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Chronicle)主編、《紐約時報》金融主編、評論員等人,也都對股市走向作出了預測,他們的言論無不預示著股市更為猛烈的暴風雨即將來臨。後來,事實完全證明了他們的判斷,如果要論功行賞的話,他們作為功臣完全有資格榮獲1929年的“股市預測”金質獎章。
那麽哪些人應該領到一枚“皮質獎章”呢?你一定會說當然是哈佛經濟協會了!不,恐怕它還不會得到,因為盡管它有過錯誤的預測,也有過離譜的判斷,但還不算是最愚蠢的。首先看看它的判斷錯誤和離譜吧,10月19日他們對國民經濟進行了分析,認為正“面臨新一階段的調整”,據此他們預測:“目前還沒看出股價暴跌會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嚴重後果,即便如此,也相信聯邦儲備體系會采取有效措施減輕貨幣市場壓力,化解風險。”事實很快便證明了哈佛預言家們的錯誤。當10月26日股市出現第一次大崩盤時,他們對如此嚴峻的態勢居然仍作出樂觀的判斷:“股價驟降只是股市發展中的階段性調整,完全不必大驚小怪。雖然股市形勢嚴峻,但不會引發股市大拋售,更不會出現長期的國民經濟大蕭條。”如此權威經濟組織的判斷簡直讓人匪夷所思,怎麽會錯得這麽離譜!當然,哈佛經濟協會還是很有遠見卓識的,並不是真的很愚蠢。你可能又會說,那把“皮質獎章”授給克裡夫蘭信托公司的裡奧納德·艾爾斯上校吧。盡管他離摘取這枚獎章的距離最近,但也不一定會得到,因為他對股市的預測雖有錯誤,但似乎有時還有一些道理。比如他在10月15日是這樣說的:“從目前全國的經濟形勢看,盡管鋼鐵生產、汽車製造業和建築業的發展速度都放緩了,但導致嚴重蕭條的因素並沒有出現,而且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股價下跌會預示著國民生產的嚴重衰退。”艾爾斯上校還認為,股市就像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飄過來一團雲層一樣,只是晴轉多雲。但這團雲層的危害有多大呢?他形象地比喻說:“這將有一個過程,就像一個人原本是伶牙俐齒,他怎麽會一下子就變成啞巴呢?同樣的道理,股市也不會由堅挺一下滑落到疲軟狀態。”
歐文·費雪教授
還有歐文·費雪教授,他也對股市多次作出預測,基調比艾爾斯上校還要樂觀。他的看法是:未來幾個月股市價格會“比目前要高許多”。10月17日的報紙還引用了他對采購代理商協會說過的“股價正在高原區,而且永遠不會變”的話。即使是10月24日股市已經出現了大恐慌,他當天晚上還告訴股民們不必緊張,股價會很快恢復的。持同樣觀點的還有麥克尼爾金融服務中心主管麥克尼爾,《波士頓新聞局》曾引述過他的話:“除非我們面臨股市大恐慌,否則股票不可能跌至低谷,當然股市恐慌這一點是不存在的,你們沒看見那些有遠見卓識的投資人都還在買進股票嗎?”結果,兩天之後真的就出現了股市大恐慌,不知麥克尼爾先生如何能自圓其說。甚至像美國花旗銀行主席查爾斯·E.米切爾先生這樣著名的銀行家,也在不斷地向人們傳遞著股市形勢良好的信息。即使是到了股價已經明顯下跌的10月初,米切爾先生依然十分肯定地說:“請相信,我們的信用狀況沒有任何問題,美國工業發展形勢也是絕對正常的……可能是公眾付給經紀人的貸款利息被人為誇大,所以才引起了人們的誤解……”他還特別強調:“或許我們有些過於關注股市了,不否認有些領域出現了過度投機現象,但市場總體上還是健康有序的,過去6周出現的股價下跌不是壞事情,它對市場發展起到了良好的調整作用……我們國家的繁榮發展需要有股票的價值作保障。”10月22日是米切爾先生剛剛從歐洲回國的日子,也正是大恐慌爆發的前兩天,他為了安定人心,再次以美國花旗銀行主席的身份呼籲民眾樹立信心,謹防“經紀人貸款恐懼症”。他堅定地說:“……我們的商業發展、信用結構沒有問題,我們的股市也不存在根本性問題,股市形勢依然良好……”
當時金融界還有不少人也持這種觀點,米切爾先生和他們相比只不過是話語權和影響力更大一些而已。轉眼到了1929年初秋,這種“股市行情看漲論”仍有很多支持者,如阿瑟·卡頓這些人就一直堅持著他們的樂觀看法。還有一位著名的美國銀行家私下裡與人談及股市時,也說他看不出股市有什麽不祥征兆。到了10月中旬,《波士頓新聞局》雜志的《百老匯雜談》專欄在談到近期多次出現的股價下跌時,還認為這是為1929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大牛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在風雨欲來的前幾天,很多金融預言家、很多股民還都對紐約股市抱有樂觀情緒。也有許多投機商認為股價由前幾個月的偏高到現在的反覆下跌,意味著緊縮銀根已經實現,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再次買進股票了。10月16日和19日,《波士頓新聞局》和其《百老匯閑談》專欄又分別刊登了編輯觀點和有關股市言論,讓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們的國家如此繁榮,還有雄厚的國民經濟實力為基礎,經營又是多樣靈活的,即使股市產生一些波動也不會影響到它的發展”;“有一些人就是喜歡少見多怪,一聽到國民經濟出現了什麽情況準會吃驚得說不出話來……其實股市總體情況是好的,也基本上是健康有序的……”這些言論一出,立即得到了大多數金融界人士的讚同。
唉!令人痛徹心扉的嚴重災難即將降臨,但是這些注定會被卷進災難旋渦的人卻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他們或困惑或樂觀著。這場股市風暴注定是殘酷無情的,無論是對有錢的、有權的、有遠見的,還是那些手裡傻傻地攥著50股保證金股票不肯放的愚蠢的人,都將是重重一擊。
3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股市價格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出現恢復,而是日趨惡化,厄運步步逼近。10月22日是星期二,股價開始出現低迷,股民們全天的收益大多在收盤前的最後一個小時消失了。10月23日是星期三,股市漸呈瘋狂狀態,人們開始不顧一切地拋售了,全天的交易總量超過了600萬股。行情顯示器總是滯後於現場交易,當下午15:00宣告交易結束的鈴聲響起時,它竟然晚了104分鍾。據統計,這一天50支領先的鐵路和工業公司股票平均跌幅為18.24點,其范圍之廣、跌幅之大,是先前任何一次股價下跌都不能比擬的。嚴峻的股市頓時讓眾多股民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尤其是那些保證金不足的股民們想到自己的信箱裡很快就要收到一張追繳保證金的通知單了。“或許明天會出現轉機?”人們還是丟不掉幻想。“現在的股價已經跌到了比過去兩年的任何一次都要低的水平了,它不應當會持續太久。”人們這樣分析著,於是又鼓起了一點信心。
10月24日,也就是星期四,這一天終於到來了,這是難以從人們記憶中抹去的一天。
當日開盤時股價還是相當平穩的,只是交易量很大,遠遠超過了以往。人們從行情顯示器中看到,肯尼科特銅業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都是這一天的交易大戶,分別達到了20,000股。但行情顯示器的數字跳著跳著又明顯滯後於現場交易了,這令在場的人們都十分焦急。雖然滯後一些,但映入人們眼簾的數字一直都是下跌,再下跌……那些急於想把手中股票賣出去的人內心充滿了驚恐和不安,以至於在填寫委托單時握筆的手都不停地抖動著。股價還在繼續下跌,而且下跌的速度很快……人們緊盯著行情顯示器,不知道為什麽會是這樣。當天的第一個小時交易結束時,已明顯看出股價下跌幅度是令人震驚的。不僅是紐約股市交易所,散布在全國各地的經紀人辦公室裡同樣充滿緊張氣氛,那些站在行情顯示器前讀數的人們驚悸著,疑慮著,讓他們困惑不解的是這股拋售洪流究竟來自哪裡?
這是一個至今也無法知曉確切答案的問題。事後的普遍看法也許是這樣的:10月24日當天第一個小時股市交易就出現了股價大幅下跌,其主要原因很可能並不是由於人們恐懼而大量賣空,而是那些可憐的散戶在大傾銷,因為股價的無情下跌,已經或即將耗盡他們手中持有的股票所賺取的成百上千利潤,他們只能出此無奈之舉,而那座由股票價格所構築的大廈,在這種狂拋和早已被各種投機信用侵蝕得千瘡百孔的雙重打擊下,自然不堪重負,瞬間坍塌也就在所難免了。
大崩盤
時間還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厄運也並沒有延緩它的腳步,仍在一步步逼近。看到股價劇烈下跌而導致的價格體系崩潰,人們驚恐極了,紛紛想要從這重壓下掙脫,大量準備“拋售股票”的股民在11:00又湧進了證券交易所……行情顯示器還是滯後,在它報出當時的價格之前,早就有電話和電報將股價已經跌至最低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各地,於是出售股票的委托單如大潮一般湧來,總量再次翻了一倍。行情顯示器上的數字不停地跳動著,股價還在一路跌!跌!跌!……那幾隻領先的股票相臨兩筆的售出差價就有2點、3點甚至5點……極度恐慌的人們再也按捺不住了,紛紛發出呼喊和尖叫:為什麽沒有人出來救市,那些該死的投機商都躲到哪兒去了?那些通常在低價時重新買進,為股市提供軟著陸的投資信托公司哪兒去了?那些操縱著股市,一直對股民們宣稱大牛市的股市大家哪兒去了?還有那些強勢銀行家,他們應該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力挺股價的,為什麽也見不到蹤影?行情顯示器跳動的數字還是跌!跌!跌!……人們再也找不到任何依靠了,絕望的心情頓時匯成一種集體恐慌,伴隨著“拋啊,趕快拋吧!”的陣陣喊叫聲從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天南地北傳出。
慢慢地,行情顯示器上的數字趨於穩定了,上面顯示著美國鋼鐵股票開盤價是205.5點,跌至200之後價格停在了193.5點;通用電氣公司股票由開盤價的315點下滑到283點,幾周前它的股價曾達到過400點;無線電股票更糟糕,由開盤價68.75點一路跌破60,50大關,直至跌入44.5點的深淵;至於人們將連鎖店視為新經濟時代希望的蒙哥馬利·沃德公司,情況也大為不妙,從開盤的83點一直跌到了50點……這短短兩個小時內的不停下跌,讓在大牛市中許許多多隻股票好不容易積攢了幾個月的收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天哪!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交易大廳裡和全國各地的股民們都欲哭無淚。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當時的情況就會發現,其實,真正的恐慌是來自於人們無法準確地了解所發生的事情而產生的盲目。假如不是這樣,僅僅股票價格的下跌或許還不足以令人害怕!
從12:00至13:00,恐慌還在繼續。這時如果有人想了解股市行情而走進一個經紀人的辦公室,他一眼就會看到室內的屏幕有一整面牆那麽大,上面記錄的當日幾隻領先股票的最低和最新價格讓他大吃一驚,但是他很快便小聲地自我安慰著:“不可能,這是不可能的!”辦公室工作人員來回傳送著記錄行情顯示器最新價格的卡片,盡管跑得氣喘噓噓,但還是趕不上快速變化的股價。他轉身再去看行情顯示器上那些不停閃爍的數字。憑他的經驗,平常只需一眼便能看明白當日股市行情,即使交易所習慣於省略每隻股的前幾位數而只剩下最後一位,但他也能很快想出省略的那幾位數是多少,但是今天他似乎有些看不明白了,他低聲讀著顯示器上的數字:收音機6,5.5,5,4……西屋電器公司9,8.875,8.725,8.5,8.25,8,7.5,7……“收音機的這個6是指的66、56還是46呢?西屋電器公司是從189跌到187了,還是從179跌到177了呢?究竟哪個數字準確呢?”他猶豫著不敢確定。這時他又聽說行情顯示器比現場交易滯後,現在是下午13:00了,而它報的股價還是上午11:30的,足足相差了一個半小時!這位有炒股經驗的人不想再看下去了,因為這些數值對他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還不知道交易所現場實際又是什麽情況呢。
恐慌的投資者和經紀人(華爾街)
讓我們再回到紐約股票交易所,只見很多經紀人的辦事員手裡正攥著一卷展開的紙條和剪刀,眼睛緊盯著在拐角處的行情顯示器,那裡每隔10分鍾就會讀出從現場挑選出的幾隻股票價格,他們看準了就迅速用剪刀剪下一塊紙條,然後面無表情地向或坐或站的那些臉色慘白的人們讀出這些數字,這些數字比之前記錄的還要低10點、12點,甚至更多點,讓聽的那些人手腳直哆嗦。被選中的股票只是極少數,人們還可以知道跌幅是多少,至於那更多未被選中的股票價格變化如何?人們就一無所知了。此時交易所的電話鈴聲響成一片,都是從全國各地打入的,或者是向紐約證券交易所詢問股價,或者是委托股票拋售,負責接聽電話的辦事員應接不暇,忙得滿頭是汗,每隔一會兒還會聽到一聲發瘋似的嚎叫:“鋼鐵,96!”那是坐在經紀人辦公室後側的辦事員對著話筒在大聲告知對方。不知此刻鋼鐵公司正在做什麽,人們要是知道了可能會稍微感到心安的。其實遠不止鋼鐵公司一家,人們對上市股票的企業現在的情況幾乎是全然不知,他們只能憑想像力去揣摩了,無論他們是委托買進或者賣出,都不知道自己填寫的這份委托單的結果將如何,只能聽從命運之神的擺布了。由於出現了大量的委托單和人們急於詢問當前股價這種突發情況,令交易所的整個系統都無法應對,這無疑又加速了恐慌情緒的擴散蔓延。
此刻,從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所有經紀人的辦公室裡都充滿了沮喪悲哀的氣氛,幾乎每個人的腦子裡都只有兩個字:失敗!有一個人低著頭,步履沉重地在屋裡走來走去,他手裡捏著一張記滿數字的小紙片,機械地將其撕成碎片,再撕成碎末,再……;有一個人滿臉愧色,怪怪地齜著牙,那樣子就像一個被墓地葬禮嚇得躲在大人身後的小男孩;有一個人正苦苦地哀求一名辦事員:“請告訴我吧,我想知道最新的股市行情,美國的,還有國外的!”還有一個人面如死灰,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眼睛死死地盯在那些不斷滾動的數字上:GL:8,7,5,2,1,90,89,7,6……;AWW:3,2.5,2……;JMP:6,5,3,2.5……他或許正在內心狠狠地詛咒著這些很無辜的數字,正是它們無情地擊碎了他多年來心中最美好的願望……
當時針剛剛劃過12:00時,一些心有不甘的股民聚集到交易所門外的大街上,他們不知道此時正有一個人拉低帽沿,悄悄溜進華爾街對面拐角處的摩根公司大樓,他就是往日曾極力鼓吹大牛市,現在則惟恐被人認出的美國花旗銀行主席查爾斯·米切爾先生。隨後到來的還有大通銀行總裁阿爾伯特·維金、摩根信托公司總裁威廉·波特、美國信孚銀行行長蘇沃德·普羅,看來這些金融大腕也被股市攪得坐不住了,他們都是來和摩根財團的托馬斯·拉蒙特商談對策的。9年前,摩根財團大樓曾被華爾街大爆炸的流彈擊中,至今外牆上還留有彈痕,而今一場遠比當年爆炸更嚴重的股市巨大災難又向它的現任總裁襲來。5位總裁和第一國民銀行的小喬治·貝克經過簡短商議後,一致同意每人代表各自公司注入4,000萬美元來救市,總共籌集了2.4億美元備用資金。摩根財團拉蒙特先生對此舉的解釋是:“我們籌集這筆錢純粹是為了在需要時買進股票,以便能讓股市有序地交易,而不是為了將股價控制在某個高度。”他還說:“我們的第一步是要努力穩定幾隻領先股票的價格,這將會給整個股市穩定起到標志性的作用。當然這個計劃是有風險的,因為隨著股民們目前這種極度恐慌情緒的蔓延,天知道還會發生什麽情況!除了這一險招,我們實在是別無良策。”拉蒙特先生說的是實情。
位於寬街和華爾街拐角的摩根公司總部
隨著銀行家們正在碰頭的消息迅速傳播,交易所的股價也開始穩定了,甚至還出現了一次小幅回升,其中鋼鐵公司股票又回升到當日開盤時的205.5點。這期間,拉蒙特先生在他的辦公室裡接見了一群記者。他神情嚴肅、語調平靜地說:“我們幾個金融機構的總裁剛剛開過會,討論了目前的股市問題。雖然股市出現了小小的廉價拋售,但是我們沒有發現哪個證券交易所陷入困境,而且經紀人的報告也表明客戶保證金沒有任何問題。”這番開場白堪稱“經典”,因為他把眼前凶險的股市描述得如此輕描淡寫,這是那時所有關於股市狀況描述話語中所絕無僅有的。他還針對當前的股市勢態進一步解釋說:“請諸位不必過於擔心,這只是一個市場技術狀況問題,而不是發生了根本性的問題。”
面對這個垂死掙扎的大牛市,銀行家們即將提供的救市方案僅有摩根總裁這番安慰的話語能奏效嗎?不可能!
下午13:30,紐約證券交易所裡依然是人頭攢動。交易所副總裁理查德·惠特尼費力地擠進持有美國鋼鐵股票的人群,從他們手中以205的競標價(也就是上一筆交易的最後售價)買進了10,000股鋼鐵股票,但實際上他隻買了200股,其余的委托單都轉給了專業會員商。這位惠特尼先生通常被認為是代表摩根財團利益的場內經紀人,他的舉動自然不同尋常。接著他又擠進了其他幾個人群聚集的交易點,同樣以上一筆的最後售價陸續買進了另外15~20隻股票的10,000股。當然每次他也都是隻報出買進的價格,然後將委托單上的股份留給了那些專業會員商。在短短的幾分鍾之內,股價達2,000萬~3,000萬美元的股票就被惠特尼先生買入了。如此數額巨大的購買行為一般人是絕對做不到的,更不要說湯姆、迪克、哈裡這些人了,顯然惠特尼先生動用了銀行家們籌集的備用資金。
銀行家們的出手補救就像給垂死的大牛市注射了一支強心劑,股市又恢復了表面信心,股價也終於穩定了幾個小時。雖然多隻股票在收盤前最後一小時又出現了下跌,但結果並沒有很慘,大多數領先股票的淨虧損還不到10點,而鋼鐵公司股票的實際價格比10月22日還高了2點。全天的交易量也創造了一個新紀錄,達到了12,894,650股,這不禁又讓人們回想起華爾街的預言家們在20個月前曾經說過的話:“我們可能會看到日交易量達到5,000,000股那一天的。”
這種結果或許會給人們一些安慰。但盡管如此,這一天帶給人們的驚恐還是沒有退去,直到晚上19:00,全國1,000多個經紀人辦公室的燈光還亮著,辦事員們仍在盯著行情顯示器的讀數。顯然又是行情顯示器滯後的原因,到了19:08讀出的才是交易所下午15:00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大概也是從這一天下午開始,社會上就已經有各種謠言在瘋傳了:“不得了啦,已經有11個投機商因債台高築而自殺啦!”“難道你還沒有聽說嗎?芝加哥和布法羅的交易所已經被迫關閉了!”還有政府已經派軍隊進駐紐約證券交易所,防止憤怒的人群聚眾鬧事等等,謠言讓本已惶恐的民眾更加不知所措,幾乎整個國家也都在恐慌的苦澀滋味中煎熬。事態已經很清楚了,任何補救措施都將無濟於事,雖然銀行家們籌集的2.4億美元備用資金暫時遏製了股市滑向徹底崩潰的深淵,但是整個經濟結構中已經被豁然撕開的大口子卻是無法堵塞的了。
4
令人心驚肉跳的10月24日總算過去了。接下來的25日、26日這兩天,雖然股市交易量仍然很大,但多隻股票價格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表面上看情況似乎又好了一些。於是有的人又開始行動起來,首先是在10月24日動用儲備資金買進股票的銀行家們,他們正小心謹慎地打算盡可能多地將這些股票賣出,以防備今後再出現緊急情況;再就是前些天曾以略高一些價格賣出手中股票的那些人又準備再次買進了,因為他們最基本的股市常識是一些炒股專家們傳授的“當股市看起來最差、股價也最低的時候往往正是可以買進的最好時機”,他們判斷現在的股價正是他們期待的低價。就像與這兩天稍平靜的股市相呼應似的,報紙上也刊登了赫伯特·胡佛總統在一次白宮會議上的講話:“……目前國家的經濟形勢是好的,商品製造加工業和銷售業這一基本行業正在健康地發展,我們國家的繁榮有序不會改變……”這“堅定”的話語出自國家最高領導人之口,無疑會給民眾少許安慰。但出乎人們預料的是星期六白宮會議剛剛結束,股價又開始下跌了。
10月28日是星期一,股價再次出現暴跌。從當日的虧損登記上看十分駭人,其中鋼鐵股票跌了17.5點;通用電氣股票跌了47.5點;聯合化工股票跌了36點;西屋電器公司股票跌了34.5點,後面還有一長串嚴重虧損企業的名單。經紀人們的神經又繃緊了,其實從上個星期六下午開始,一直到晚上和星期天,他們就一直不停地忙碌著,記帳、檢查客戶帳目、郵寄保證金追繳通知單。人們被這一情景嚇壞了,又掀起了新一輪被迫拋售股票的狂潮,這也頃刻間就把交易所副總裁惠特尼先生的計劃打破了,他之所以在上個星期四大量買進股票,就是為了穩定領先股票的價格,現在這一努力也徹底失敗了。無奈之下,這些自知無力回天的銀行家們也只能戰略退出了。經紀人辦公桌上堆滿了股民們要求出售股票的委托單,這些股票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充滿氣孔”,通俗地說就是買進的股票是可以賣出的,但這個時候的股票何時會有人出價購買呢?經紀人們為此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解決問題,眼看著這大量“充滿氣孔”的股票,他們傷透了腦筋。此刻,恐怕就是那6位著名的銀行家使出渾身解數,也只能在來自全國的拋售狂潮下退卻和歎息了,這時他們唯一能為股市做的事情,也只有給些指導或者是到處查看一下罷了。
拋售狂潮(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樓大廳)
經紀人、銀行家、辦事員甚至是電報員、投遞員們都晝夜不停地忙碌著,他們從未遇到過如此驚人的業務量,那堆積如山的委托單,一摞又一摞的帳目表,僅電報公司就發出了成千上萬封催繳保證金以及要求更多擔保來支撐銀行貸款的電報。他們實在是有些招架不住了,但即使這樣他們仍然硬撐著,強迫自己處理業務的速度再快些。這種讓人們揪心的日子還能撐多久?誰也不知道。畢竟股市最暗淡的那一天——10月29日還沒有到來。
讓美國人刻骨銘心的10月29日,也就是星期二終於到了。蜂擁而來的股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裡看到了如下一幕:上午10:00,當宣布交易開始的鈴聲還沒有停止,行情顯示器上那瘋狂滾動的數字就無情地抽打著人們的心,如同狂風驟雨般的股價下跌出現了!數額巨大的股票就像洶湧的大潮似的湧進市場,無論以什麽樣的價格只要能賣出去就行。拚命拋售的不僅是成千上萬的小戶散民,還有那些幾個星期前還腰纏萬貫,自稱是新經濟時代領導者的大股東們。5,000股、10,000股被一次次拋出,而且交易價格低得驚人。據說當時懷特縫紉機械公司這隻股票還有種傳言:該公司股票在大牛市期間的價格是48,而到了10月28日跌至11.125,其差距之大令人不寒而栗,於是在29日就有謠言傳出了,說是交易所有個工作人員想出了一個聰明的主意,以1美元的價格買進委托,但是沒有任何人再出價購買,所以他實際上辦了件蠢事,以1美元一股的價格買進了他的股票。交易大廳裡有一個炒股專家被一群群股票經紀人圍追堵截著,他們拚命想把手中的股票賣給他。其實現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誰,根本就沒有人想到要買進。當天雖然出現了擁堵,但是委托單的匯集比人們想像的速度還要快得多,都是要拋售的。交易所現場混亂不堪,以至於有一個疲憊不堪的經紀人在全天交易即將結束剛要坐下來喘息時,卻發現當初自己親手擺放的一大紙簍需要執行的委托單還在那裡,他忙得頭昏腦脹結果把這些單子給徹底忘了。10月29日的股市交易量迅速攀升,僅開盤半小時就超過了300萬股;到中午12:00超過了800萬股;到下午13:30已經突破了1,200萬股,而當最後響起結束這一天瘋狂交易的收盤鈴聲時,一個前所未有的驚人紀錄創下了——16,410,030股!據《紐約時報》的數據顯示,雖然在收盤前股價曾有過小幅回升,但50隻領先股票還是平均下跌了40點。受紐約股市的影響,其他市場也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恐慌,如外匯交易市場、小型的美國交易所和谷物市場等。
股市崩潰帶給人們的衝擊力太大了。經紀人和他們的辦事員以及證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個個都精疲力竭。股市監管委員會在那天中午人們的恐慌情緒幾乎達到頂峰時,還曾悄悄商議過是否要關閉股市的問題。關於這件事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還是幾個月後理查德·惠特尼先生在一次演講中透露了細節:“考慮到當時股民的恐慌情緒近乎崩潰,為了不讓他們再受到謠言打擊,所以這次會議沒有選擇監管委員會的會議室,而是在證券交易所樓下的股票結算公司總經理辦公室召開的……因為與上一層喧囂的交易大廳相隔不遠,為了不引人注意,40名監管委員都是三五個人分散地走進來。總經理辦公室比較狹小,座位也不多,前來開會的委員大多數只能是站著或者是坐在桌子上。雖然避開了交易大廳,但是樓上傳出的呼喊聲和尖叫聲還是不絕於耳……委員們都神情沮喪,默不作聲,不少人習慣性地頻頻點著一根香煙,吸一兩口再掐滅,然後又重新點一根……很快,狹小的房間裡就煙霧繚繞,甚至偶爾還會聽到有人發出微微的咳聲……會議還邀請了兩個摩根集團的股東參加,這兩個人為了不被人撞見而引起傳言,就打算悄悄溜進大樓的會議室,但是他們卻被一個門衛攔在了樓外面,因不便解釋,隻好一直待在那裡,直到有一名委員出來解圍才被放行。”監管委員會成員們經過一番商議後,最終作出了不能關閉股市的決定。
恐慌的人群
遭受10月29日股市“黑色”星期二打擊的還有銀行業,可以說對它們也是生死攸關。為什麽呢?因為在這之前有很多公司為了能獲得8%或者9%的利息,滿懷希望地把錢通過銀行貸給了股市經紀人,現在股市出現危機,他們擔心把老本都賠進去,就爭相叫嚷著要收回貸款,向銀行施加壓力。銀行被迫面臨著兩難境地:要麽自己接過貸款,充當風險極大的代理人;要麽冒險陷進去,但這極有可能走向毀滅——倒閉!現在已經有不少銀行背負著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的抵押貸款,也可能有一天這筆錢跌得只是先前價值的一個尾數了。到底該怎麽辦?這事關銀行業生死的大事讓銀行家們徹夜難眠。然而還是有幾個銀行家冒險決定接過貸款,慶幸的是居然那天的貸款利息還沒有超過6%,好幾個華爾街銀行機構也沒有瞬間破產。當然這只是一時的情況,聽說還有一個銀行家就慘了,他“頑強”地接過了一筆筆貸款,數額也越來越大……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麽辦,直到他的一個助手面色蒼白地走進辦公室,顫抖著告訴他銀行倒閉了。“啊,是嗎?”銀行家抬起頭,平靜地說完後隨即掩面。他其實很清楚,如果他的銀行不倒閉,許多公司注定要倒閉。
10月30日(星期三),這一天的股市突然由陰轉晴了,大概是天意垂憐吧?不少公司都開始增發額外紅利,如鋼鐵公司、美國製罐公司等,而且美國製罐公司不僅增發額外紅利,還提高了正常股息,這確實是些利好的消息。在偶爾露出陽光的天氣下,那些金融家們又出來講話了,其輕松的神情與前幾天的他們簡直判若兩人。約翰·拉斯科布對外宣稱說:“我和我的朋友們都在買進股票,因為這時候的股價對股民們最有利。”標準石油公司也被約翰·D.洛克菲勒推出水面,這位石油大亨還言之鑿鑿地說:“勿庸置疑,我們國家的基本形勢是很好的。大家不必為上周股價出現的下跌而擔憂,它並沒有什麽正當的理由,我和我兒子就始終在買我們看好的普通股。”胡佛總統的商務部長助理朱利葉斯·克萊因也出面了,他為人們勾勒出一幅美國股市經濟繁榮發展的“美好畫面”,雖然民眾對這些政界、金融界大人物的話將信將疑,但這個時候股價正在穩步上升確實是讓他們備感欣慰的,多日來懸著的心終於也可以放下了,幾乎每個人都在心裡暗暗祈禱:上帝保佑,但願不要再有什麽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當天下午13:40,交易所副總裁惠特尼先生宣布了股市日程調整計劃:將休息一天,等到第二天(星期四)中午再開盤,星期五、星期六兩天閉市。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的話音剛落,交易大廳裡立即響起了陣陣歡呼聲,而不是他先前曾擔憂的新一輪恐慌發生,這也讓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雖然星期四的開盤時間只有半天,但股價勢頭良好,還在逐步恢復中。人們看著顯示器上不停滾動的股價,覺得很難再對每隻股票的價值作出合理、清晰的判斷了,因為前些天的股市暴風雨已經將曾經建立的所有價值標準都摧毀了,讓他們無從選擇。但是無論如何,這股暴風驟雨襲擊最猛烈的時刻似乎已經過去,這終歸還是件好事情,至少人們稍稍心安了,國家金融委員會也可以喘口氣,有時間打理打理自己的內部事務了。
平靜是短暫的,隨著在第二個星期多宗短期交易過後的股價再次下跌,恐懼又襲上了人們心頭。雖然這時的股價並不是最低的,但接踵而來的就會是大量經紀人要清算帳戶忍痛拋售;還有銀行不斷要求有更多的抵押等等,這些都是未來股價不確定的重要因素。紐約股市漲漲跌跌,最終在11月13日出現了1929年全年的最低價,下面我們列一份圖表看一下,就會發現它們與9月份時的大牛市股價相比真是淒慘極了。
難道大牛市就此徹底完了嗎?人們不敢相信,但是只要看看當時《紐約時報》的統計數據就會清楚了。1929年9月時,50隻領先股票的平均價格還是311.90點,但是到了11月13日竟然跌至164.43點;而25家領先企業發行的股票價格更是從平均的469.49點狂跌至220.95點。這些預示著什麽呢?它預示著價值十幾億美元的利潤(包括帳面利潤)轉瞬之間全部消失殆盡;也預示著股市中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或貧窮或富有,甚至是雜貨店主、清潔工、送貨司機、女裁縫等人的股市投資包括先前賺取的利潤全部蕩然無存。股市徹底崩潰了!這一惡果在美國的每一座城市裡形成了一幅幅令人慘不忍睹的場景:一些昔日顯赫富貴的人家淪落到了四面楚歌、債台高築的境地,他們往日奢華無憂,如今卻要為每天的溫飽而思慮;一些上了年紀的投資人原先曾經夢想著依靠股市投資多掙些錢安享晚年,並且一度為大牛市的豐厚回報而欣喜,但現在他們的這個美好願望破滅了,投出去的錢打了水漂,如今又回到了漫漫致富道路的起點;還有一些人在無奈中選擇了自殺,這樣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令人唏噓不已。
1929年即將過去。雖然持續了七八年的“柯立芝-胡佛繁榮”還沒有結束,但已是病體難支。這就像有些人的身體一樣,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什麽大的問題,但實際上病毒正在侵襲著他的肌體,美國目前的整個經濟主體正是這樣。由於從柯立芝總統到胡佛總統任內的所謂“新世紀”的繁榮並沒有確實的基礎,因此在空前繁榮中早已埋下了危機的種子。股票市場崩潰的巨大爆發力,一下子讓許多過去未曾引起注意或者是被大牛市的樂觀態度所掩蓋的各種矛盾凸顯,客觀地說這也應當是在預料之中的。盡管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美聯儲降低了再貼現率,加之由經紀人貸出的近30億美元的股票拋售也使得信用緊縮等,才避免了國家大銀行和大公司遭受重創,然而病毒對肌體造成的嚴重損害卻已是不爭的事實:資本的高度集中造成了財富分配不均;資本生產和企業擴張野心過度;分期付款和股市利潤刺激的商品生產過剩;股票投機盛行帶給人們的繁榮假象;工業大發展的同時農業卻長期處於蕭條狀態;歐洲貿易的全面蕭條狀況等等,所有這些都形成了國家經濟的惡性循環。就像後來有一位俄克拉荷馬州人在國會的小組委員會作證時說的:“所以,在同一時間,同一國家裡,既是生產過剩,又是消費不足。”面對這一嚴酷現實,此時無論是胡佛總統誠摯的安慰話語,還是以白宮會議討論來彌補損失的鄭重表態;也無論多少高級金融預言家出面,十分肯定地預測市場形勢還會好轉,都無法阻止即將出現的經濟大蕭條了。
應當看到,經濟的發展是與民眾的思維伴生的。美國戰後10年的繁榮絕不僅僅只是經濟領域的狀態,同時它也是當時美國民眾的一種心理狀態;股市出現的大牛市也不僅僅只是標志著一個商業周期的頂峰,同時它也是美國民眾思維和情緒在這一時期起伏波動的頂峰。在這個國家,幾乎所有人的生活態度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大牛市的影響和美好希望突然破滅的強烈震撼。隨著繁榮的消退和大牛市的遠去,美國民眾的思維和情緒很快又隨著自己生活世界的變化而改變了,他們要重新尋找新的價值秩序、新的觀念和新的思維習慣。他們正把目光朝向那新的生活軌道,因為那裡有更適應他們的生活潮流在召喚。
  終於,戰後10年這個讓人有喜又有憂的年代走到了盡頭。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