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7

第84章 矛盾尖锐
  與王夫之的爭論不歡而散之後,朱由榔還是堅決將自己的想法加以貫徹並把那些反對自己的人狠狠的訓斥了一番,接著又將支持自己的一些翰林學士們聚在一起命他們收集俗體字加以編撰。朱由榔準備將自己的《永歷字典》計劃提前完成,要用這些筆畫簡單的俗體字來替代繁瑣的正體字也就是繁體字。他在肇慶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自古以來就有簡體字不過是被叫做俗體字罷了,這些筆畫簡單的俗體字有利於朱由榔的教育推廣計劃,他要用這些俗體字教育出一代有知識的新人用他們來代替那些腐朽的儒生。
這是為將來奪取天下之後科舉改革進行準備,他知道自己必將戰勝滿清,但是戰勝了滿清之後呢?難道再等個兩百多年後來個張自成、李獻忠將自己的後人推翻?再說了還有西方的侵略者呢,作為穿越者朱由榔是知道後世中國的苦難的,他不想自己穿越這一回之後,只是推翻了一個滿清他想改變後世中國的命運,他不想再出現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軍侵華等恥辱。雖然他早就決定在推翻滿清之後就要佔領日本,但是誰知道後世沒有了日本會不會有其他的國家扮演日本的角色?
所以必須對大明整個社會進行改造,而一批思想與現在的儒生不同的年輕人正是他依靠的主力,他講利用他們來改變大明的風貌。
沒想到他剛剛開始實行這個計劃,那邊的王夫之就提交了辭呈,他要辭官不做了。朱由榔大筆一揮當即同意了他的辭官請求然後便不再在意,一個讀書人罷了他不稀罕。
這個時候的朱由榔還沒有意識到讀書人筆如刀,他們可以把你誇為再世堯舜也可以把你說成是當代的桀紂,一支筆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就看你符合不符合他們心目中的聖君了。
朱由榔的一些措施包括整治土地兼並、提高普通勞動人民的地位還有準備大規模改繁體字為簡體字的行動都在激起傳統讀書人的反彈。
他沒有意識到這些對他政權的影響也沒有精力去關注這些,這個時候的他開始了另外一項早就在心中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提高軍人的地位。
朱由榔心中明白自己的基本盤就是軍人,只有他們牢牢地支持自己拿麽自己的地位就穩如泰山,所以他必須著手於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
在他前世的時候軍人的地位是如此的崇高,人們把軍人喊作“最可愛的人”,打心眼裡去相信愛戴軍人而這個時代呢?“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一些高級武將面對低於自己品級兩三級的文官都要低頭哈腰諂媚行事更不用說普通士卒了。
明朝中後期,總兵、副將給兵部、兵科的官員上手本時,比較講究身份的人,自稱“門下小的”;臉皮厚一點,自稱“門下走狗”。至於那些守備、把總以下的以下的,給兵部書辦送禮時,在禮帖中要用小字寫上“沐恩晚生”。
甚至那些位至大帥的武將,在拜訪文臣之前,即使那些文臣和他品級差了去了,也必須身穿戎服,左手握刀,右屬弓矢,“帕首袴靴,趨入庭拜”。如果文臣品級比他高,則需要自稱“走狗”。告退之後,還需要和文臣的奴仆們嘮嘮嗑。所以,那些副將什麽的,想要拜訪高級文官,自稱“走狗”,資格不夠。頂多在拜訪兵部、兵科官員的時候自稱一下“走狗”。
而明太祖時期衛所指揮和當地知府若在路上相遇而知府不下馬表示敬意,衛所官員能直接憤怒的“鞭辱仆隸”,總兵碰到地方官員,地方官員都是“伏謁如屬禮”。
尤其是在封爵方面武人封公封侯而文人封伯都很難,所以在“土木堡之變”前的時候明軍是一支威武雄師而在之後就越來越差一直到最終亡國。
在這樣的重文輕武的環境下的統帥帶出來的兵又有什麽軍人集體榮譽感,又談什麽“威武不能屈”,雖然現在處於亂世武人的地位在提高但是相比於滿清那方面,南明還是差的太遠。
但是現在地位高的是軍閥而不是普通的軍人,軍閥是因為掌握著刀把子可以像殺雞一樣殺死那些文人所以他們的地位就高了,而那些忠心的武將還是不敢對抗文官,更不用說普通的士卒了,在文官們眼裡猶如草芥一般。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局面呢一方面是武將都是大老粗不識字容易被忽悠另一方面則是人事任命權歸於文官掌握的兵部武選司,裝備供應來自兵部武庫司,車駕司,戰術制定歸於兵部職方司,而給養,軍餉一直是由戶部提供。
這等於是讓武將被文官拿住了軟肋,而明太祖時期的大都督府與後來的五軍都督府是實權部門可以掌握著現在兵部,戶部的一部分權利的後來則變成了榮譽部門成了養老拿俸祿的地方,例如朱由榔的二舅哥王維讓就是五軍都督府中後軍都督府都督。
只有重新讓五軍都督府發揮自己的作用才能夠改變“文貴武賤”的現象,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軍人的地位。
而要讓武軍都督府重新發揮作用就必須對與其緊密相連的衛所制度進行改革,而要改革衛所制度就要牽扯到一系列改革,在現在實在不是時候,所以朱由榔現在只能從一些小的方面慢慢改動。
在之前的時候他提高傷殘軍人的撫恤待遇就是一種嘗試,接下來他要做的是讓百姓改變當兵是恥辱的觀念同時為改革衛所制度做準備。
那麽首先要做的就是經濟方面的支持,畢竟這是看得見的最直觀的改變。於是朱由榔下令凡是有人當兵的家庭可以免除徭役,賦稅只需要交七成,無地的家庭優先授田享受同樣的待遇。
朱由榔知道這個命令下去之後自己本就不寬裕的財政又要惡化但是沒辦法硬著頭皮也要實行,因為他發現手下很多的士卒都是單身漢因為他們是百姓眼中的丘八又窮困沒有產業所以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們,這不但會影響軍心也會讓軍隊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容易出現騷擾百姓的現象。
至於財政方面出現的缺口則一方面由海貿等來補充另一方面則是將一些讀書人以及士紳官員的優免額度給降低轉到士卒身上來。
接著他在返回嶽州之後就下令給軍中那些立下軍功而年齡大的士卒娶妻,而他們妻子的來源就是那些無地少地的家庭甚至是一些失去男人的寡婦。
在這個亂世之中受苦的永遠都是百姓,有太多的家庭因為戰亂抓壯丁等原因失去了男人所以朱由榔下令將她們與軍中的士卒成親,這是一件好事既穩定了軍心又可以讓那些家庭重新獲得保護。
隨著這一命令的下達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民間湧現了一大波的嫁女給軍人的潮流同時一些失去頂梁柱的寡婦也願意嫁給那些年齡稍微大點的士卒。
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件好事也激起了那些士紳以及文人強烈的反彈,他們認為寡婦改嫁是失節而皇帝親自推動這些就是皇帝失德就要國將不國了,紛紛上書反彈。一些鄉紳更是利用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鼓動部分百姓反對寡婦改嫁,甚至於鬧到逼一些寡婦自盡殉節的地步。
“這些混蛋看來是以為朕好欺負,居然搞這些來脅迫朕,難道他們以為朕的刀是擺設嗎?”在嶽州住所內的朱由榔暴怒的看著一些言官的奏章,上面列舉了郴州某地寡婦為了守節而自盡請陛下下旨褒揚立貞節牌坊。
朱由榔明白他們這是在故意的打自己的臉,意思是人家寡婦不會改嫁甚至為了守節會自殺,要是再強行讓寡婦改嫁給軍人就會有傷天和草菅人命,也明白他們這麽做是因為士卒的優免侵害了他們的利益。
“鄧凱!”
“臣在!”
“朕馬上就要出征,現在命你全權處理此事,你給我到郴州去查證此事看那名貞潔烈婦是否是真心要自盡守節,還有給我去暗中訪查有多少人在暗中逼迫不準女子改嫁,等朕回來處置。”
“遵命!”
因為朱由榔不相信那個寡婦是自願殉節,所以他當即命令跟在身邊的侍衛鄧凱負責前去調查。他之所以如此確認是因為這件事情也是巧合。
朱由榔讓一些年齡大又單身的士卒們娶寡婦為妻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是因為他此前在荊州的時候聽到軍中士卒說起過,家中有個相好因為是寡婦而不敢改嫁給他。
而那個士卒正好就是郴州人,他不知道這名士卒口中的相好是不是就是那名“殉節”的寡婦但是地區相同自然就引起了朱由榔的注意。
可惜的是當時朱由榔只是路過而聽到沒有記住那名士卒的名字,隻記得他是曹志建軍中士卒,要是知道他是誰就可以直接讓他配合前往郴州調查了。
  如果真的是他的相好的話就可以更容易的查證這件事背後牽扯的勢力,以便於朱由榔對症下藥進行處理,不過他現在就要前去救援南昌,此事只能交給鄧凱處理,一切等自己從南昌回來之後再處置。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