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喬娘子見祁北南一副不經逗的模樣,反更是忍不住多戲兩句: “嬸兒給你逗趣兒咧,你叔叔要嬸兒自曉得尋我。倒是你咧,多大啦?生得怪是俊俏,有相看的人家沒呐?” 蕭元寶抱著菜秧子,在一頭安靜的聽著兩人談話。 聽著喬娘子的話似懂非懂,秀軟的眉毛警惕的蹙了起來:“哥哥是我們家的,不看別人家了!” “唷,這小哥兒!怪是霸道得咧!” 喬娘子笑得兩隻眼兒角起褶子:“嬸子拿一包糖霜蜂兒換你這哥哥,就讓他到嬸子家裡去做女婿成不成?” “不去做女婿,就在小寶家裡做哥哥!” 蕭元寶一本正經的說道,他嗅著味兒就覺著喬娘子要與他搶哥哥,果真就是這樣! 而且喬娘子也忒小氣了些,哥哥都是他用桂花糖糕,茄子,豆腐和許多吃食才換來的,她竟然想用一包糖霜蜂兒就給換走。 喬娘子見著糯聲糯氣的孩兒氣鼓鼓的,卻又白乎乎的無害,尤其是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生起氣來撅著嘴,眼睛是愈發的圓了。 她被逗得大笑: “你這哥兒如何這般可人,罷了,嬸兒就不要你哥哥了,你到嬸子家裡做兒媳好不好?嬸子天天與你做肉吃!” 蕭元寶搖搖腦袋,他躲到了祁北南身後去,警惕的看著喬娘子:“小寶長大了可以自己做肉吃,不要去給人做兒媳。” 這朝連旁頭種菜的夫郎也都發了笑。 祁北南覺著蕭元寶的膽子相較於往時大了不少,如今與生人說話也都不懼了,不過警惕心還是不減。 這是好事情。 “喬娘子連我都識得,對村裡的事情當真是心細。” 喬娘子自得道:“我一與人說媒的婦人,沒甚旁的長處,素日裡在田地間辛勞的少,東村一趟,西村一趟,走動的勤。別說是咱村的事情,十裡八鄉的事兒都比旁人曉得的多。” 祁北南知這媒人說的是正理兒,那官媒有時也不單單與人說媒處理婚姻之事,還賣點各家的消息。 他客氣道:“我來此處時間不長,叔叔又不是個多言之人,村子裡許多人我都還不識得,喬娘子若得閑賞臉,不妨到家中吃口熱湯,教我認認村中各戶人家。” 喬娘子瞧著天兒快小雨,左右倒也閑暇無事,也是還沒上蕭家坐過,說不準兒還能與那姓蕭的獵戶說門親事兒,便道: “嬸子我就是愛惜你們這般孩子,經不得邀。不過我得先回去一趟,拿把傘兒再來。” 祁北南立應了下來。 喬娘子走後,祁北南趕著功夫與蕭元寶將菜秧子種下。 遠山上風吹得樟樹葉子呼呼作響,雨絲不知覺的夾雜在風裡試探著飄了下來。 天兒一下子就更冷了。 春雨細綿,不急不躁,可落得日子卻長。 祁北南種完最後一顆蔥頭,在田邊洗了把手,牽著蕭元寶兩人小跑著回了家去。 一番收拾,喬娘子舉著把素黃油紙傘過來的時候,院兒裡的地壩都已經濕透了。 祁北南將人請去了堂屋上,與她倒了點兒水酒,姑且有些酒味,便是酒量差的人也吃不醉去。 喬娘子見著四方桌兒上一小盆子燒雞肉塊,半碗的羊雜碎,又還煮了個水湯蓴菜,心想獵戶家裡的日子過得恁滋潤。 那秦氏可真是個沒福氣兒的,這般好日子都不會享,要苛人孩兒去。 “喬娘子坐,招待不周,還望別見怪。” “你這孩子恁周到,說話兒也好聽得緊,讀書人就是不一般。” 喬娘子沒客氣的坐下,有肉吃誰不歡喜,她整張臉上都是喜氣兒。 吃了幾口菜,喬娘子問祁北南想曉得哪家的事,她不是一日兩日做媒人的營生了,這般孩子邀她過來,不為姻親之事,就是為了打聽事情。 她覺得這孩子還挺是懂門道,便也開門見山的說了,那羊雜碎下著酒吃香得很,只怕自己沒說正事兒光顧著吃了。 “知曉喬娘子熟知村中大小事,我想打聽貓兒坪的蔣夫郎和大石上的李灶娘,為人如何,手藝如何。” “且還請喬娘子中正悉數告知。” “他們倆?” 喬娘子聞言一笑:“你算是問對了人,嬸兒吃得席面兒多,難免不與這些灶人打交道,還真曉得。” 她大抵上便知曉了祁北南想如何,未言旁的,先行答了他的疑問。 這兩個灶人要說為人,倒都不見大毛病,只是性子相差極大。 蔣夫郎寡言少語,與人也不過多熱絡,不是個好相與的人。 他早年喪夫,沒兒沒女,喬娘子不只一回兩回與他說親,他都沒個好臉色,媒人回回熱臉貼上冷屁股,時日長了也不再願去觸他的眉頭。 不過要說手藝,那沒話說,但凡是吃了他做的席面兒的都說好。 不論是蒸的煮的、炒的燉的,一應都會。 喬娘子說起來,都忍不住咽咽口水。 “且再說李灶娘,她是桂樹口李大郎的妹子,他們家幾輩人都與吃食打交道咧。” 許是家裡一直做著些小買賣,李灶娘很是能說會道,為人親和,瞧著誰老遠就招呼起來了,許多人家辦事兒都愛請她去掌杓。 手藝上嘛,比蔣夫郎稍稍遜色,不過小門小戶的人家,真正求味道好的不多。 “不過這李灶娘也是個很會精打細算的人,她在灶上不少往自己口袋裡裝東西。每回去辦事兒的人家,都能捎上些肉啊料的回去。她家裡的日子好著咧,三個兒子都養得又高又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