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北南眉心微動,雖未聽人碎嘴,可還是從話裡能聽出些不對味來。 蕭家似乎與這方家起了甚麽隔閡。 他問背上的蕭元寶:“方爺爺和孫婆婆常到家裡來嗎?” 蕭元寶答道:“方爺爺生病了,下不來床。但孫婆婆以前常來家裡,還給小寶拿烤芋頭吃!” “以前?現在不來了?” “嗯,孫婆婆好久沒來家裡了。” 蕭元寶有點傷心道:“秦娘子說孫婆婆的烤芋頭不好吃,我不喜歡,孫婆婆就不來了,可我明明喜歡吃的。” “以前秦娘子和朝哥兒還沒有來家裡的時候,爹爹上山,我就在孫婆婆家裡。” “孫婆婆要給我縫衣服,方大哥哥還給我抓小螃蟹,方二姐姐和方三哥兒都帶小寶頑。” 祁北南問道:“那現在方二姐和方三哥兒都不尋你頑了嗎?” 蕭元寶點點頭:“秦娘子不許我出去尋二姐姐和三哥兒,她說二姐姐三哥兒偷了她的銅子,還拿了朝哥兒的糕餅吃。是手腳不乾淨的小孩子,同他們頑會學壞。” 祁北南默了默,大抵是明悟了些秦家親近來往人戶寡淡的緣由。 當初他和蕭元寶成婚的時候,在村裡也擺了宴,按理說同村人嫁娶喪葬都會來,然則那場婚宴來的人卻是寥寥。 後還是裡正暗地裡號召了村民前來吃席,多也是衝著他一個官身來的,硬是湊了個熱鬧。 彼時祁北南不得其解,想著或許是他丈人常年奔波於山野林間,與村裡人交情淺才如此。 如今看來,蕭家沒甚麽親近的鄉鄰友交,只怕秦氏“大有功勞”。 祁北南覺著,活於一處,太特立獨行了終究不是長久之道,俗話說獨木不成林,到底還是要有些親近來往之戶才好。 倘若一生順遂,不曾遇上半點事兒,獨行那也便罷了,可一但遇事兒,又或者要辦成什麽事兒,還得身旁有人才好。 昔時他成婚以後便帶著蕭元寶去了州府任職,對這頭的人際也便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既要在此久居,人際往來便不可再疏忽了,還得想法子和村裡人走動起來才是。 第10章 年底上縣城裡張燈結彩,買賣的人比平時要多不少。 街頭巷尾間都能聽見扎炮的聲音。 祁北南聽著炮聲恍惚,潛意識中尚還有些不適應,胸口隨之便會悶痛,然則手指間傳來的溫熱感又將他從舊事中拉了回來。 他低頭,蕭元寶正睜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四處張望著,眼睛亮晶晶,瞧著哪裡都稀奇,都新鮮。 可見人頭攢頭,盡數是生人,又怕走丟了去,眼中難掩怯意,便緊緊的攥著祁北南的手,貼他貼的可近。 祁北南一笑,矮身將人抱了起來。 好不易來縣城一回,可別走了一街光隻瞧見大人的腿和肩膀子了。 祁北南抱著人慢慢的逛走,與蕭元寶指著夾道旁琳琅滿目的鋪子,一一同他說是賣些什麼的。 “對身過去那家是瓷行,裡頭賣得有碗,罐,瓶……做得精巧漂亮,不過價高,咱平素買的碗罐都是去街邊的小攤鋪買的。” “再前頭掛著長招牌的是鹽行,賣的便是咱們家裡做菜時撒到湯裡的鹹鹹的東西。” “我知道!秦娘子放在圓瓦罐裡像糖霜的鹽!” 蕭元寶開心的同祁北南說道。 “嗯,是了。我們小寶真是聰慧!” 蕭元寶被誇有些害羞,但心裡卻受用,跟著就高興起來。 兩人依著路逛,祁北南在街邊的火攤子上要了隻烤得油滋滋的雞腿給蕭元寶捧著,進了糕餅鋪上逛看,包了兩包點心。 一包形似螺的鮑螺蜜餞,一包油炸的糖絲線; 味道說不上好,盛在賣相稀奇好看,惹小孩兒喜歡。一鋪子的點心果子上,蕭元寶眼睛就叫這些有形兒的果子吸了去。 出來會兒,又進了布行,買了兩匹布。 一匹篾黃雲紋的細布,一匹雲水藍的粗布,外在半斤棉花。 從布行出來手上就拿滿了物,祁北南費了兩個銅子兒將東西存在了一處,待逛完後再來取。 他帶著蕭元寶來城裡買這些吃用倒也還是其次,心裡最緊要的其實還是帶他去趟醫館。 昔年成親時蕭元寶身體便可見孱弱,時節交替,吹風下雨便極易染上風寒。 彼時大夫看診來說,倒也未曾有甚麽大的病情,只是有些積勞成疾,身子虧空孱弱而致。 農戶苦寒人家,多見此番病體,身子強健的不多,夭折病亡的遍地可尋。 祁北南心疼夫郎往昔過得日子苦,有心將蕭元寶養好,沒少往家裡的夥食上下功夫。 在磷州做官那幾年,夫妻和睦,蕭元寶的身子倒是可見的調養了不少起來。 可蕭護意外去世,蕭元寶受了不小打擊,病了一場,往後不過一年,他又升遷去了京城,蕭元寶的身體便開始反覆,每況愈下。 大夫進出,說是心有鬱結,憂思太多。 祁北南當時以為是丈人離世,蕭元寶心中難過,又因他們成親多年沒有子嗣,事情積壓在身憂思過重。 他時有寬慰,有孩子固然是好,但若命中沒有子嗣緣,也並不強求,他所求的不過是兩人長相久伴。 可當他離開了好些年後,他才慢慢明悟讓他鬱結憂思的並不只是這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