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底座最好的方式肯定是锻压了, 可惜工兵长没有足够份量的锻压机。 最终还是跟二娃一起给浇筑出来了。 迫击炮的主要零部件都做好了, 可惜炮管还有三分之一没有钻完。 没别的办法了, 张峰只好继续枯燥乏味的钻炮管, 历经一个月,终于把这根炮管给钻开了, 可惜也只是初步钻开了而已, 里面还是坑坑洼洼的的。 又用了十天时间, 小心翼翼的把炮管壁打磨光滑。 这还不算完哦。 还要对炮口进行倒角处理,方便装填炮弹。 另外身管外表面还要画一条纵向白色标线, 用于后期瞄准。 由于他钻的炮管壁略厚, 又在炮管下半部分车出一圈圈的纹路, 来增加散热面积, 最后就是炮尾了, 炮尾是连接炮身与底座的。 在炮尾底部设有一个球形的炮杵, 还要在球体上两个对称铣出一个平面, 而座板中心设有圆形旋转套, 在一边开一个缺口, 宽度要小于炮尾球体直径。 略大于炮尾球体上两个对称平面的距离。 安装时将炮尾球体上的两个平面对正旋转套缺口处, 按好后再将身管旋转90, 使炮尾球体的弧形部分转到旋转套缺口处, 这样炮尾球体不会从旋转套里掉出来了。 经过了将近五十天的时间, 张峰终于制造出他生命中的第一门迫击炮, 心情那是极其激动的, 兴冲冲的跑去测试, 结果问了一圈才发现, 整个兵工厂没有一个会用迫击炮的。 而且没人会瞄准…… 张峰又继续研究迫击炮的瞄准方法, 可视频里全都是光学瞄准镜,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民31式迫击炮的瞄准镜是纯机械的, 还是用光头名字命名的, 可惜翻遍整个视频区也没找到这款瞄准镜的结构图。 只知道是由瞄准框、刻度盘、仰角管、平准管及插板组成的, 没办法只好照着图片一点一点修改, 最后出来一个类似六分仪的瞄准镜。 倒也没用他瞄准, 而是提前设定好射程,并相应的调整瞄准具, 然后张峰用他新学的挑眼瞄准法来调整炮口。 准备工作完毕, 老曹自高奋勇的试跑, 却被人拦了下来, 一个残疾的工人走上前去, 拿起炮弹对准炮口, 回头确认其他人都在掩体后面, 深呼吸几下后松开了炮弹。 砰! 的一声响后,炮弹飞了出去, 落地式砸起一片尘土, 几人赶紧上来仔细检查炮身, 结果发现没有任何问题。 迫击炮质量良好,然大家都高兴不已, 接着又去找炮弹落哪了, 结果在距离标记处十几米远才找到炮弹, 拆开引信,发现这枚炮弹的撞针上并没有墨迹, 说明这个保险机构并没有被打开。 记录在案, 回去继续调整瞄准去的误差, 继续发射, 就这样,一枚一枚炮弹升空, 一次次的拆解引信, 一点点的调整瞄准器, 最先试出来的是引信, 通过减小药量、调低发射角等方式, 终于选出一个安全距离四十米的引信弹簧。 下一步则是继续校准瞄准具, 以及测试附加药包的射程。 测试十分枯燥, 没发射一次,都要停下来记录,计算。 好在张峰数学还不错, 一边跟着视频学,一边改进, 这个瞄准具也一点一点完善起来。 实验期间他跟老曹还跑了几次团部, 一是来看看韩副团长有没有回来,可惜去了几次都是杳无音讯,恐怕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二是为了要人,补充警卫排, 三是需要一些大号钻头,最好是能弄到钻孔设备, 毕竟张峰这种老师傅都用了四十多天才弄好一根炮管, 没有设备,炮的产量根本上不去。 另外就是摆脱政委打听鬼子第四师团的位置, 鬼子这个第四师团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 基本都是由大板人组成, 战斗力也是相当强悍, 但是人家不爱打仗,总是找各种理由逃避战斗, 而专心致志的做生意,一心只看小钱钱。 而这个时间段,第四师团应该是在华北这边的, 得抓紧时间跟他们买点东西, 要不41年他们转战太平洋战场以后, 就没这个机会了。 告别政委后,他又抽空去了一趟硫酸厂, 硫酸厂被设立在了黎城县, 张峰按照张方奎留给他的地址一路找了过去, 远远就能看到厂子里人来人往很是忙碌, 走进一看,大门上挂着白布焦寺粗长的牌子, 张峰不禁婉儿, 还真用醋厂打掩护啊, 仔细看看,那些坛子里装的还真的是醋。 就在他四处观察的时候, 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姑娘, 张峰一看来人他认识, 是最初跟随张方奎去硫酸作坊的学生之一, 就是没记住名字,于是赶紧打招呼:“同学你好!” 小姑娘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说道: “张老师你还记得我啊,太好了,欢迎您的到来,我老师正在做实验呢,所以让我来接你。” 女孩岁让长得不算很漂亮, 但是收拾的很干净, 性格也比第一次见面时开朗了许多。 张峰谦虚的说道:“我可不是老师,当不起的,叫我张峰就行,我能进去看看吗?” 看到张峰一点寒暄都没有, 就直接要去进入主题, 姑娘也只是不满的嘟了嘟嘴, 随即又笑着说道: “当然能了,要不是你还没有这家厂子呢,走,带你进去看看,保证让你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