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的问题,张峰倒是忽略了, 他潜意识里总以为这里有2023年那样完整的配套呢, 毕竟几十年的习惯,短时间也改不过来。 不过电力确实是工业发展的血液, 没有电,很多东西都用不了, 可他也不会发电啊, 总不能再从新学习,从头建设吧。 那工程量可太大了些, 倒是机床方面张峰没啥担心的, 他可是跟各类机床打了半辈子交道, 不管是手摇的,普通的还是数控的, 他都是相当了解, 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一些经典机床, 上学时可都是挨个拆解学习过的, 他最熟悉的就是华夏于1955年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床 c620-1普通车床了, 别看它名字很普通, 但它的牌面可不小, 第三套两元面值的人民币上印的正是这台机床。 当时这款车床的精度也是达到世界水平的, 量产后长期供不应求,一度还出口到了国外。 称之为中国工业的母机也不过分。 张峰上学时可没少吃它的苦, 就是因为够经典,学校上课都是拿它当教具。 拆了装,装了拆,拆完再装,装完再拆…… 导致张峰毕业以后看见它就想吐, 真是闭着眼睛都知道每一个零件是在哪个位置上的。 可惜造出来也没有电…… 不过可以造一些水利或者畜力的机床凑活用着, 不过张峰有自信,就算是自己造的简易机床, 精度也不会比现在的机床差, 最多就是效率低一些。 张峰看向韩团长说道: “那机床的问题我自己解决吧,就是各种材料还希望团长能帮忙解决了,先来些铁吧,我也能做点工具出来。” 对于材料韩团长倒是没有小气,爽快的说道: “铁轨倒是有不少,之前都是埋起来或沉到水里的,既然你需要就都给你弄来,其他的还需要些时间才行。” 保证了铁轨的供应,张峰就安心了, 有了材料,他能做的事就非常多了。 接下来他向韩团长了解了很多情况, 因为他之前被怀疑是奸细, 根本没人跟他介绍情况, 造出复装子弹以后,村民开始信任他了, 可他又带着人在村外一忙活就是好几天, 也没人有机会给他介绍。 这次刚好逮到个大团长, 他总算了解了现在的基本局势, 以及我军现在大致的装备情况。 现在鬼子华北、华中两方面派遣军已经汇合, 正在与光头的部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激战, 这就是徐州会战了, 张峰通过视频也了解到,5月份徐州失守, 6月又占领了开封。 10月就该是武汉会战了,此战之后抗日战争就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随后就是鬼子对根据地的冬季大扫荡了。 而我兔的装备却非常差, 现在部队四五个人才能有一把枪, 人均子弹才4发, 重武器也就算是轻重机枪了, 还少的可怜…… 了解了情况的张峰不由紧张起来, 他承认自己害怕上战场, 他的战场应该是在生产岗位上, 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 剩下的这半年时间,他必须得多打造点武器弹药出来, 让战士们能更好的揍小鬼子, 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还有很多啊。 就在他这盘算着需要哪些设备的时候, 化学专家终于来了, 总共来了四个人, 领头之人有四十多岁,戴着眼镜很有学者风范, 剩下三人两男一女,年龄都不大, 来人也不寒暄,径直奔着缸塔而去, 前前后后仔细的研究过后, 拍着脑袋说道: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看到身后跟着的几人, 这才歉意的笑笑: “不好意思,看到这些心情太过激动了,你们好我叫张方奎,是化学老师,他们三个都是我的学生。” 说完看向年轻的张峰,接着道: “你就是张峰吧,这套装置就是你发明的吧。” 在人情世故方面这位理科直男跟张峰可谓半斤八两, 不过韩团长等人谁也没有在意, 张峰就更不介意了, 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直来直去了。 不过必要的谦虚还是要的: “我也是无意中发现水缸有不错的抗腐蚀性,模仿铅室法瞎鼓捣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行,您是专家,给看看。” 张方奎真诚的夸赞道: “小兄弟不但博学,还能活学活用,结合实际,真是让人佩服、佩服啊!” 两人也没太多寒暄, 很快话题进入专业领域, 除了三个学生认真记录外, 其他人都跟听天书一样。 张峰对化学也是一知半解, 大多也是最近通过视频恶补而来, 很快也败下阵来, 不敢再继续交流了下去, 赶紧给韩团长使眼色, 韩团长也早就听不下去了, 赶忙打断:“张教授,这套设备确实可以生产出来硫酸对吧?” 张方奎很认真的点点头, 韩团长压抑住兴奋,继续问道: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成品,产量多少?” “这个还不确定,先把原料运来吧,毕竟硫酸生产是很危险的工作,还是得试试才知道。”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 “如果一切顺利,这套设备一个月生产上百公斤还是没啥问题。” 这个产量让几人都有些失望。 张方奎看了看几人失望的表情, 不由乐了, “咋了,还嫌少啊!” 曹队长也听了半天了, 虽然还是不懂硫酸是啥,但他知道这玩意能造无烟炸药, 威力比黑火药大很多, 当然希望越多越好了,忍不住嘀咕道:“才百十公斤够干啥的。” 这是张峰解释道: “这就是套实验设备,如果运行没问题,咱们就可以扩大产能了,还能推广出去,让每个根据地都能生产。” 听到他的解释,韩团长和曹队长这才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