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家失去殷若,殷家只怕大乱,同在丹城的金家可以趁乱取代之。 这个可能按说不大,到目前为止,金丝姑娘并不想执掌金家。但身为金家的姑娘,为金家有这种打算也有可能。 金财宝的心乱了。 会是金丝吗?但她这样做损坏自己的亲事,她难道不知道? 金财宝一直以为自己在镇定的面对天降圣旨夺媳妇,不管是谈判还是筹划,都没失去周密。 但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是乱了阵脚。千头万绪太多,他其实需要好好的想上一想。 此时此地都不是想心事的好地方,但心思袭来,金财宝不看金丝几眼,心里过不去。 “哼!” 金丝刚好和他目光对上,给他一声冷哼。 她正不高兴呢,她也看到殷若在殷家的地位,及两家掌柜们不经意间流露的心思,又见到金财宝看过殷若以后就古古怪怪的,分明是又陷在情意里了。 “办正事呢,收心!”金丝生气的道。 金财宝对她意味不明了的再瞅了瞅,收回眼神,专注和金胡加紧讨论。祖孙没有让大家久等,很快,金财宝就笃定的回到座位上,轻咳一声,不慌不忙的开口道:“殷祖父,银三,咱们再来谈谈怎么出人手的事项吧。” 殷若一挑眉头:“胡说!凭什么还要我家出人手,这是我们家弄出来的事情吗?” 金财宝慢条斯理地回:“但圣旨是赐给你的不是吗,银三,别说孩子话了,你家出几个人手吧。” “我出了钱!”殷若理直气壮,虽是成亲以后的银子,是她以后名下的,总与她有关。 “钱是死的,由人使用。料理这事,哪能缺少人手?” 殷若冷笑,还是一句:“胡说!这是我们家的事情吗?” 随着这句话再一次的说出来,金胡老掌柜眸光微han,金家的掌柜们,也都似面上蒙一层阴霾。 哪怕殷刀曾向金丝解释,殷家没有蓄意谋求圣旨。哪怕金胡主动前来殷家,试图两家共同寻求对策,但在他们的内心里,并不相信对方。 但再不相信殷家,金家也主动出现在这个客厅之中,这是他们家愿意出力的诚意。 但殷若却屡屡责问,好似又要起新的刁难? 金丝忍无可忍,暴躁道:“不是你们家的事情!难道圣旨是给我的吗?难道赐婚给尧王殿下的是我吗?” 说到最后她伤了心,有泪水滚滚而落。 金财宝头痛如裂:“好了好了,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这不是大家坐在一起正在商谈对策。” 殷若深深凝视金丝:“真的与你无关吗?” 金丝想说什么,却又噎住,甩泪愤然道:“好吧,我有嫌疑,你想怎么样吧?” “如果查出来是你金家陷害我,聘礼在原议定上面,再加五成!”殷若一字一句地道。 金财宝深吸一口气,随后面有喜色。这等于殷若表明心意,她从没有向往过尧王府。 他望向金丝,她是金家和尧王府接触最多的人,应该由她回话。 金丝怒声:“如果是你殷家捣鬼,原聘礼双倍退还!” 金财宝彻底舒服了,这下子好了,两个人都是清白人,不然二位三姑娘都得赔钱。 商贾人家用来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法,银钱最见效力。而表白心迹,也银钱最为有力。 金财宝没资格评判别的商贾子弟是什么模样,但就他知道的金家和殷家的子弟,可以杀,可以辱,唯独赔钱这事儿不能行。 金财宝眉开眼笑:“好极,那咱们现在可以一致对外,弄明白这事情的后面到底是什么鬼儿。” 原本因为圣旨赐婚,可能在小夫妻之中产生隔阂,现在可以重新恩恩爱爱甜甜蜜蜜。 小夫妻之一的金财宝,不由得笑口大开。 ------题外话------ 开更开更了 第六章,看好你金三的能耐 “呵呵,呵呵……哈,哈哈……” 房中传来金财宝越来越快活的笑声,并且他的目光轮流在别人的面上望着,好似想让别人也分享他的喜悦。 于是,所有人在第一时间明白金财宝的心声。 已经强调过“一致对外”,金财宝还不罢休,这是继续宣扬咱们是一家人,看吧,说说话谈谈事儿应该开心。 因为是一家人啊。 他的目光里迫切感太强,哪怕都知道他是有意的,所有人也不得不捧个场子。 殷若和金丝扯动嘴角,似乎有个笑容,其实各有心事,透着呆板。 殷刀和金胡都是老于世故的人,故而想的深远,又不可能三言两语之下就信任对方,在这事情一天没解决以前,他们一天不可能有轻松笑容,他们是将就的一笑。 倒是两家的掌柜们,他们盼着早早和好。掌柜们是真心的喜欢,笑的发自内心。 一时间,房中处处是笑脸儿,气氛十分之和谐。金财宝抓住这个时机,向殷若满面笑容道:“接下来咱们把人手核准,就可以齐心协力的,帮你把这个难关渡过。” 他清清嗓子:“诚意当为先,我先说我们家里出的人手。除去大梁国京城里铺面的掌柜以外,再派四个大铺面的老掌柜,他们都是人脉广的那种,看看怎么样才是收回赐婚圣旨的最佳办法。如果赐婚圣旨不能收回,就把金丝送到尧王府。姑代嫂嫁,以后说书的一定拿这件当佳话。殷若,你算帐比我还行,你赶紧算算这个故事卖多少钱合适?” 在这里停顿一下,堆一堆面上的笑容,金财宝徐徐而言:“你们殷家在京里铺面的老掌柜们,也得出来几个,这才合适。” 随着这话出来,房中骤然一冷。除去金财宝面上的笑不僵以外,别人的笑容悄无声息的除下。 视线,齐唰唰注视殷若,等着她的回答。 一般来说,开个铺面,挑个幌子,上面高写着某家某处的总店或分店,让别人颂扬自家的店铺到处生财。 但金殷两家呢,和别家不一样。 两家祖辈依靠丹城特产的香料红花起家,但从丹城往京城的道路实在不便利,这个钱挣得不轻松。 而家有余资以后,儿孙辈本着发扬光大,染指别的生意。 因路远不能及时照应到各城池中铺面,还有两家各有一些不可以言说的原因。像京城、省城这种强龙就是地头蛇的地方,金殷两家不约而同的是一个模式,寻找当地的铺面入股,使用当地的人手,这样从衙门到市井都可以通行。 这样比幌子上明晃晃写着“丹城殷家”,再常年驻扎个主事的人应付官府、同行等,要来得节约。 而铺子里另有东家,他们只当可以参与经营的大股东,也来得省心省力。 同时,这东家也就是金家或殷家的人脉了, 所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