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相,必须活下来

这是一个在世界上并不久远的故事,但他却记录了一代人的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的悲惨经历。我的爷爷便是这段历史长河中的见证人,他的传奇般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类中有些独特的人,他们有着不幸的遭遇,但也具有一种能克服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坚强决心和不死的力量,靠着这...

作家 张杨 分類 悬疑灵异 | 67萬字 | 96章
第六十二章勇登魔幻岛
    会旋转的岛不过是茫茫大洋中的一个小岛,该岛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6公里,面积约眼80平方公里,这座多岩石的高原地形小岛,在东边临海处有高达60—180米的峭臂,奇怪的是当它转动180度时,就能与我们初来时的岛屿和为一体,变成一个岛,但随后又慢慢分开,岛上有三个火山岩峰,分别为西峰,主峰高约850米和南锥体峰高约480米,还有两条小溪,这便是我们补充淡水的好地方,一条靠近海湾,另一条在其东边的一公里之处入海,岛上长着很多椰子树,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丽岛屿。

    当我们来到海湾时,眼前看到的一幅惨景让我们张目结舌,只见海湾里到处漂荡着船的残骸,就像是海洋中的墓地。从残骸的数量上推测,这里至少葬送了500多艘海船,而这些一船只是何时遇难的,又是怎么样被海浪收集到一起的已无从考证了,奇怪的是为什么偏偏让我们给碰上了。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志朋若有所思地对我说:

    “船长,你不觉得这地方,我们好象来过吗?”国栋摸摸志朋的脑门说:

    “呆瓜,你没发高烧,怎么倒说起胡话来了,你做梦来过这里吗,还是梦游来过这里。”

    “和尚,你个不渎书不看报的东西,哪里懂得我说的这

    是什么地方,你只要看过英国文学家史蒂文森的著名作品

    《金银岛》就知道这里象不象他写的地方。”

    《金银岛》小时候我看过,虽然映象不深,但想到这里也许就是海盗们集结藏宝之地则跟志朋是一至的,我说:

    “你是不是认为这里是海盗们的集结地或藏宝处?”

    “我敢肯定,而且这个海盗头子就是,汤普森船长。”朵嘎似乎感到志朋又有新奇的故事要讲,便说:

    “志朋哥你把这个汤什么森的故事讲讲,你的水我替你背好吗?”

    “好极了,这故事还得从上世纪说起,自1535年西班牙殖民头子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占领秘鲁一直到1821年秘鲁独立,利马始终都是南美西斑牙殖民地总督的驻地。当年,殖民者到处搜刮印弟安人的金银饰物,聚敛到利马,然后定期装船运间回西斑牙。所以,利马号称富甲南美,甚至吹嘘连马路都是“金银铺砌”地。19世纪初,南美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爆发了一系列独立战争。1820年,秘鲁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和科克伦勋爵以波黎维亚为基地,一个从陆地,一个从海上,分别率领爱国部队朝利马进攻,很快打到利马城下科克伦勋爵在海上也去溃了西班牙人的战舰。

    此时龟缩在利马城里的西班牙豪富显贵们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准备逃离利马。他们要把多年敲骨吸髓掠夺来的财宝一起带走。可是当时只剩下一条海路可以逃出利马,而唯一能横渡大西洋的就只剩下爱尔兰船长汤普森的一条富丽堂皇的双桅帆船“玛丽、迪尔”号了。而且汤普森也准备起锚以避开迫在眉捷的最后决战。于是,利马的西斑牙显贵们不惜用重金租下了“玛丽、迪尔”号帆船。他们把城里几乎所有的贵重东西都装上了船。其中有属于私人的各种金币、首饰、珠宝、金银餐具。还有大教堂里的金烛台、圣物盒和祭祀用品,及珍贵的图书,艺术品等等。

    汤普森船长被这些装进自已船里的,无法估价的财宝,弄得神魂颠倒。就在“玛丽、迪尔”号载着乘客和财宝起航后,他决定不把船只开往预定的目的地西斑牙港口,而是决定劫走这笔财宝,当起海盗来了。一天夜里,他指挥船员们把船上的乘客统统杀死,扔进大海。从此“玛丽.迪尔”成了一艘名副其实的海盗船,他决定把船开进印度洋,把船上的财宝小心翼翼地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然后毁掉了“玛丽.迪尔”号帆船后,他们分乘小艇去了非洲或亚洲。但是没多久他们的罪恶计划还是被完全识破了。在严刑的烤打下船员们供出了实情,受到了惩罚。因为在十九世纪己有了非常明确地国际规定,对从事抢劫活动的海盗要处以死刑。然而,汤普森本人却巧妙地逃走了。无疑他是用了大把大把的金币贿赂了看守及有关人员,后来他去了加拿大,又到了新爱尔兰,也许还来过这里取走了部份脏物。但是凭他个人的力量要取走“玛丽.迪尔”号船上的主要财宝是不可能的,所以财宝至今仍埋藏在这里。”

    听得入迷的朵嘎忙问:

    “志朋哥,你说到底他劫走了多少财宝,怎么一个人就搬不走呢?”

    国栋给了朵嘎一巴掌骂道:

    “你小子是不是也动心了,当心让海浪砸烂了头。”

    “阿哥的眼睛不也睁得大大的,要真找到这财宝,阿哥力气大,一定拿得比谁都多对吧。”黑八也越听越兴奋忙止住他们说:

    “小老弟快说,到底是些什么东西,要让我们找到那可就大大的发了,那再也不用靠挨打挣钱了。”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这个岛上藏着六笔总价值达300多亿法郎的巨额财宝。其中最无可争议的是“玛丽.迪尔”号上的珍宝,价值100___200亿。可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约450支寻宝队来过这里,把这个荒凉的小岛挖了个遍,你们所看到的那遍地布满乱石的坡地便证明了这一切。”朵嘎泄了气说:

    “哎呀!都三百年了,那么多的人去挖,哪还能留到现在,我们连渣都找不到了。”

    “历史是历史,在它的记载里并没有写到谁找到了这笔财富呀。但在洋鬼子的博物馆里却存在着一份原始文件,是当年关押汤普森的监狱长写给上司的一份关于埋藏“玛丽.迪尔”号财宝清单,据说这份清单是汤普生换取自由的先决条件,清单是这样写的:

    “我们每隔四英尺在红土里放上一只货物箱,里面有金钱锦缎用品,还有圣体盒圣餐杯和1244颗宝石;一只货物箱内在有两个金圣物盒,重60公斤,以及654颗黄玉和纯绿宝石、12颗钻石;一只货物箱内有三个圣物盒,重80公斤,里面有860颗红宝石和其他各种宝石及19颗钻石;一只货物箱内有四千枚西斑牙古金币,五千枚墨西哥古金币,以及124把古剑、64把匕首、12副肩带和28个圆盾;另一只货物箱内有八个银匣,内装3840颗已经琢磨过的宝石,4265颗未经琢磨的宝石,以及戒指。

    在西北28英尺的黄沙底下8英尺处,有七只货物箱,内装22个金银大烛台以164颗红宝石。

    在西边12英尺,红土底下了10英尺处有一尊两米高的耶稣像、圣母金塑像及王冠,以及390千克的宝石胸饰,嵌有1684颗宝石的金祭披,这就是汤普森埋藏的财产。朵嘎说:

    “我的妈呀,那么多的财宝,他吃得完用得尽吗,要那么多的钱干嘛呀?”

    “这就是资本主义!”

    “阿哥,我们不是资本主义,要一只货物箱总可以吧?”国栋又骂起来:

    “呆瓜骗傻瓜,骗得花啦啦。要真要是这么具体确实,那西班牙国王为什么不派船来取宝,难道是专门留给呆瓜你的?”

    “和尚这你就不知道了,海盗们之所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藏宝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沉船之岛”。在这里沉没的海船,先后达500多艘,丧生的人计5000多名。因此,这一带海域,被人们称为“大洋墓地”、“毁船的屠刀”、“魔影的鬼岛”等。你也看到了那海湾里的船骸恐不少于500艘吧,丧命的事你会干吗?

    汤普森在临终前,也许为了摆脱良心上的遣责,也许出于神密,曾向自己的一个好友透露过此事。他说,在十码深的两个小岛之间的海湾下船,沿小溪走350步再朝偏东北走850码,就能看到陡峰在夕阳下映出一只展翅的鹰影。在鹰影和夕阳之间有一个十字架标志的洞穴,财宝就藏在洞穴里。而这位好友因为穷没法去,又把此秘密告诉了别人,就这样代代相传,而这里的财宝被年复一年地遗赠着、传递着,后来又被盗窃过、出售过、交换过,版本也变了很多。当然,在这之中难免会有添加删减,假设虚构之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的确是埋藏着财宝……”

    “就等着呆瓜加傻瓜们来取了!”

    国栋说完背起淡水桶走了,可就在他走到溪水边时,一

    棵巨大的橡树档住了他的去路。国栋大吃一惊!心想今天算

    遇到鬼啦,还真像呆瓜说的有一棵橡树。于是,便大叫起来:

    “呆瓜快来!这里真有棵橡树。”

    志朋得意洋洋地走了过来说:

    “信了吧,快向西南走30英尺,你将碰到一块石头。”

    国栋果然在那里碰到了一块桌面大的石头,我们奋力推开石头挖起来,一块锈迹斑斑的铜牌出现在我们眼前,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这块埋藏了上百年的破烂铜皮放在平地上时,大家都傻眼了,因为就在这块锈饰得残缺不齐的铜片上,又刻满了各种符号或文字,这可是让人读不懂的密码符号。这可给志朋出了个难题,这可不是一两天之内就能译出来的,或况铜片残破不全,志朋决定照传说中的提示去做:

    于是,我们沿小溪走了350步再朝偏东北走了850码,当夕阳接近地点时,岛上主峰投下的阴影确实很像一只大兀鹰的影子,志朋用罗盘测定了一下方位,突然发现所说的汤普森的数据是错误的,他校正了这错误的数据,就在落潮时,我们在鹰影和夕阳之间发现了一个十字架标志的洞穴,这也许正是汤普森藏宝的地方。时间不允许我们再犹豫了,于是我说:

    “从落潮到涨潮只有一个小时,谁去志愿,如真有财宝全归他处理?”黑八一听非常兴奋说:

    “我水性好,我去!”

    为了安全,我们在他身上拴了根绳子,黑八飞快地朝洞里

    奔去,他飞快地穿过急流钻进了洞里,直到绳素绷紧,而这时越来越凶的潮水开始涌向洞口,我们摒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着……就在海浪开始要淹没洞口时,我下令把他拉出来,当我们把淹得半死的黑八拖到岸边时,他气急贩坏地说:

    “不能去,不能去。这是神的诅咒,里面全是骷髅人骨,根本没法搬开,我就顺便拿了个玩意,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你们谁要谁拿去好啦。”国栋接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起来:

    “这东西还是你留着吧,晚上起夜方便多了。”黑八一听接过来要扔,志朋一把夺过来说:

    “这是文物,不是废物。怎么能随便乱扔呢?”

    “那就送给小老弟起夜用好啦。”

    “这我可不敢要,你知道它的价值吗,这是千年前人们祭天用的器物,是纯金打造的。”

    黑八一听,忙用海水洗去上面的污绩,整个一件黄澄澄金灿灿的古代文物,展现在我们眼前。我接过看了看说:

    “不错,是件宝贝,归你所有啦。看来传说中的汤普森宝藏并非空来穴风,不过与我们无缘了。巨大的财富具有把道德基础薄弱的人引入岐途的诱惑力,金钱也会把朋友变成仇敌,我们可不能为了金钱而付出自由的代价。你们谁愿意留在这里,我无权干涉,不过船必须在潮水退时出海。”

    尽管这一切无疑都是颇有诱惑力的,但是,也足够令人绞尽脑汁。“玛丽.迪尔”号财宝是否仍藏在这里,还是已经被人发现,取走、挪用或被转移,谁也说不清楚。为了等候第二次两岛的合笼,我们只好准备过夜,在溪水边烧起篝火。当我们吃完饭,围着篝火在探讨藏宝洞里的骨骸是谁的时候。此时岛上突然传来一阵又一阵哭哭啼啼的声音,那声音有时像众人嚎啕,有时像鸟兽悲鸣,好不凄凉。我们惊住了,无不感到奇怪、恐慌,其调甚至能让你伤心落泪。国栋带上枪想去看个究竟,而志朋却说:

    “和尚,别去了,要超度亡灵在这里也行。知道吗,我想,我曾看过这岛的资料,现在想起来了,它就是原来位于太平洋上的魔幻岛……”

    “呆瓜,你没发神精吧,你说我没法把早上的太阳搬到西方去,你倒把太平洋的岛屿搬到印度洋来了?”

    “你说的不错,在南太平洋海域,曾有一个会古怪,会移动位置,会“旅行”的岛,而且移得很快,仿佛有脚在走。每当洋面刮大风时,它会像帆船一样被吹离原地,作一段海上“旅行”。该岛面积跟这里的一样,呈月牙形。由于海风日夜吹送,平均每年移动100米。这个岛还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沉船之岛”,在这里沉没的海船你们都看到了。因此,这一带海域,被人们称为“大洋墓地”、“毁船的屠刀”、“魔影的鬼岛”等。至1793年,众多的航海家探险家发现此岛后,并测定了它的准确位置。都称此岛属该国所有,可正当他们为这岛主权纷争时,这岛却没了影踪,所以又称之为鬼岛,又叫魔幻岛……”

    “呆瓜越说越新鲜了,这岛还长出腿来了,说不定现在正背着我们旅行呢。”朵嘎极为有兴的问道:

    “志朋哥,世上还真有会动的岛吗,阿爷也给我们讲过,他们祖宗的祖宗就是坐这样的船过海漂洋的。”

    “你祖宗怎么说,我不敢下结论,可我们所在的陆地至今仍在动,这可就有科学依据了。”国栋挖苦道:

    “什么依据,该不会是呆瓜漂移论吧?”

    “和尚真聪明,说得对极了,这就是大陆漂移说。不过要解释清楚得用几年才成,你们有这样的耐心吗?”国栋马上说:

    “那你不如趁早杀了我。”朵嘠则说:

    “我有这样的耐心,我听不完,等我有了儿子我叫他接着听。不过,现在你还是简单的讲一讲,我除了替你背水,再给你两支烟行了吧。”

    “那好,一言为定。早在1912年德国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以科学家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观察地图上海洋两侧的陆地轮廓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以后他又通过考察、研究,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岩相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特征中,找到大西洋两岸陆地吻合的证据;进而推断早在三亿年前,地球上曾有一片广阔而连续的水域——“泛大洋”,其间包围着一块庞大的原始古陆地——“泛大陆”。大约在2亿年前,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长期作用。这块联合古陆开始出现裂缝,并渐渐分离漂移。比重轻的硅铝层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形成今天人们所见到的海陆分布。

    在当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被人们视为荒谬的奇谈,他本人也遭到非难。为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他只身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不幸在50岁生日那天遇难。不过,值得告慰的是,魏格纳之后,人们陆续发现了一些大陆漂移的新证据,大陆漂移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大陆为什么会在硅镁层上漂移?人们带着种种疑问,继续进行着深入的研究。随着古地磁学的新发现及海洋科学的新进展,一个崭新的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应运而生。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1910年有人第一次提出了这种疑问:位于大西洋两岸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的海岸线,为何如此相似?这个人就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魏格纳,这个念头成为他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契机。

    海洋阻隔的两岸具有相似海岸线的现象,很早以前就有人注意到了,魏格纳对这一事实从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等角度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他提出,根据造山带等的地质构造,以及不能越过大洋的羊齿类植物、蜗牛等小动物,在3亿年前的冰川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他得出结论:大约3亿年前,我们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统统属于一块“超级大陆”,后来这块“超级大陆”分裂为若干块大陆,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大陆位置关系。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后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并成为20世纪地球科学的主流。“大陆漂移说”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一种能够解答迄今为止包括古生物、古气候、地质构造、地形等广阔领域里,为数众多疑问的理论。然而,1915年出版的魏格纳的著作《大陆和海洋的起源》却没有轻而易举地被人接受,它虽然得到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首肯,但受到了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的不屑,有人提出了份量不轻的反驳。

    持反对论者的最主要的论据是:没有发现能让大陆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公里的原动力。地质学家阿尔萨•;霍姆兹虽然考虑到地幔对流有可能是大陆漂移的原动力,但曲高和寡,随着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探险中失踪,“大陆漂移说”遂渐趋冷落,以致到本世纪40年代时,人们把“大陆漂移说”忘诸脑后。“大陆漂移说”终于再沐春风

    进入50年代,“大陆漂移说”居然在完全不相干的领域里东山再起。这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就是研究古代地球磁场的学科———古地磁学。今天,地球的两个磁极———南磁极和北磁极几乎是固定不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根据古地磁学,科学家复原了以往各个地质时期生成的岩石当初的磁场,由此推定了南北磁极的位置。磁极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移动轨迹,被称为“极移动曲线”。1950年,英国的基斯•;兰卡恩和帕特里克•;布兰科特等,根据对欧洲大陆和北美洲大陆各地质时期岩石中残存磁场的精确测定,成功地得到了“极移动曲线”。地球只存在南磁极和北磁极两个磁极,从各个大陆研究得来的南磁极或北磁极的“极移动曲线”理应是一致的。然而,兰卡恩等人求得的两条“极移动曲线”形状相似却沿经线偏离。要是把大西洋两边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合在一起,那么对应的“极移动曲线”恰好能够吻合。这个事实正好说明了大陆漂移具有可能性。由于导致大陆漂移的动力问题没能解决,所有的地球科学家对“大陆漂移说”始终不予理会,不过“大陆漂移说”却因古地磁学的发现而峥嵘再现。“海洋扩大说”开始崭露头角。

    50年代伊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新技术被广泛用于海洋观测,比如采用声纳装置观测海底地形,利用海洋磁场仪探测海底磁场异常情况等。通过这些探测,科学家终于搞清全球海底被称为“海岭”的巨大海底山脉是彼此相连的。

    在海底山脉中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大西洋中央海岭,魏格纳在世时人们就不陌生。但是,类似的海岭存在于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等地球所有的海洋,像网络一样分布在海底。在大西洋中部南北走向绵延1万公里以上的中央海岭的中段,还存在一个“大规模的谷地”,科学家还发现,这个“中央谷地”与中央海岭并排相连。于是有科学家提出,大西洋正是地球的裂缝,海底也许就是在这里扩张的。随后科学家又测定出从地球内部涌流出的地壳热流量,也了解到从海岭之下的深处似乎正在喷涌出热物质。

    根据以上探测结果,科学家得出结论:中央海岭下的地幔对流升腾形成海洋地壳,海底由此扩大,这种结论支持了“海洋扩大说”,而“海洋扩大说”也解释了大陆的分裂和移动。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密度小,地幔就会上浮。根据“海洋扩大说”,大陆下的地幔对流升腾造成大陆分裂,进而地幔向水平方向的运动将大陆推开。

    此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观测了能够解释美国西海岸附近太平洋海底地壳形成原因的地磁异常情况,弄清了在20公里到30公里的宽度上存在百分之一的磁场异常,在南北几百公里范围内呈条纹状分布。此外,随着同时期岩石年代测定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弄清了以往数百万年间曾经多次反复的地磁场逆转历史。

    1963年,弗莱德•;瓦因和德拉蒙多•;马修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加利福尼亚的地磁异常带是地球磁场逆转的反映。在中央海岭,由于高温岩浆的冷却生成了海底地壳,也就形成了具有当时地球磁场方向的磁场的岩石。瓦因等人认为,地球磁极曾多次逆转,具有各个地质时期磁场方向特征的海底地壳,在海底并列呈条纹状,这个事实为观测所确定。由于海底向海岭两侧扩张,如果瓦因等人的见解符合实际,那么观测得到的反映磁场异常的条纹,相对海岭两侧应当是对称的。这种对称性也被实际观测所确认。汇集来的有关观测数据都在支持“海洋扩大说”,而且根据海底磁场异常的数据,使迄今科学家掌握的只有几百万年的地球磁场的逆转史,一下子扩大至2亿年。板块构造学说

    由于“极移动曲线”和海底扩大等提供的证据,大陆漂移的确是正在发生的事实。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板块构造学说确立,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

    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比如海岭就是在分离型板块边界下形成的,海沟则是在海洋板块彼此碰撞,一个板块俯冲至另一板块的下方的汇聚型板块边界下形成的。沿北美大陆西海岸分布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则是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大陆板块间形成的很具代表性的转换型板块边界下形成的。

    由于与被称为“环太平洋带”的太平洋板块周围的状态相关,这个地区内的大地震、深源地震和火山活动等都十分活跃。由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间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在大陆板块彼此碰撞的汇聚型板块边界下,形成了大陆与大陆间的冲突带,也造成了大褶皱山脉。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进展,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以证实板块构造学说为目的的世界规模的地球观测蓬勃开展。通过这些观测,海底的年代分布被详尽确定,弄清了以往地质时期板块运动的过程,更由于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就连每年一厘米的板块运动,也能够连续数年进行观测。解读整个地球的历史板块构造学说,证实了魏格纳当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由于“大陆漂移说”凭借板块运动,于是很长时间里被视为待揭之谜的“大陆漂移说”的原动力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板块构造学说并没有搞清所有的地球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证实的只是历经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最近2亿年的事实,此前的地球活动仍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留至今天,而且导致板块运动的地幔深处的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对于地球的下部地幔和地核的活动,科学家采用被称为“地震学X射线断层摄影法”的技术,利用地震波研究了地球内部的不均匀构造,这种科学手段使研究得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曾被认为是板块运动原动力的地幔对流的实际状态似乎可以触摸了。对于地球板块构造是从地球演化史的哪一时刻开始形成的,科学家将对部分比2亿年前更古老的海底地壳进一步研究。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就是在上述曲折的过程中探索并发展的,直到被科学界首肯的板块构造学说问世。最新的地球观测获得的成果,为解开板块构造学说也颇感踌躇的地球深部地幔和地核的活动等待揭之谜,以及弄清长达46亿年的地球演化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回顾20世纪的地球科学发展史,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为研究地球活动创造了契机,同时,对我们综合理解已细划为地质学、古生物学、观测学、地震学等的地球科学领域,提供了良机。从以上意义说,“大陆漂移说”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当然,我们现在屁股下的这块岛屿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不断地在旅行,小岛为什么会昼夜啼哭,也许还有待科学去论证,但至今仍是个谜。”而国栋又加了一句:

    “我已经自杀了两次,好在我还没有儿子,不然我儿子也会说:至今也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哈哈哈哈!……”

    第二天,当两岛合笼时,我们一个不拉地都背着淡水上

    了船,当然,志朋的淡水加在了朵嘎的背上……。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