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没了,芍药也没了,扬州依旧美丽,依旧动人,依旧痛并快乐着。当然,痛的是扬州百姓,快乐的是大隋皇帝。 对大隋皇帝而言,琼花枯萎也好,芍药升天也罢,其实,都只是歌词:天空飘过五个字,这都不是事儿,是事也就烦一会,一会就没事。 扬州有山,山不太高,但足够苍翠;扬州有水,水不太深,但是足够清秀;扬州有桥,桥算不上宏伟,却小巧玲珑、千姿百态;扬州有歌,歌声算不上高亢,却足够婉转悠长;扬州有舞,舞姿算不上大气,却足够轻盈曼妙;扬州有酒,酒味算不上浓烈,却足够清香。 扬州有台榭高敞,扬州有花径芳亭,扬州有绿潭荡舟,扬州有金鞍跃马,扬州有烟花三月,扬州有廿四明月……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杨广悠哉乐哉,不思长安哉。 当然,最让杨广乐此不疲的还是扬州的人,女人。扬州瘦马,驰名天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青山绿水,佳人在怀,杨广很惬意,心情很舒畅,诗兴就像决堤的黄河之水,滚滚而来:“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 不得不承认,杨广这首《江都宫乐歌》写的真好,文字足够清丽,感情绝对真挚。如果不是背负了太多骂名,杨广在中国诗歌史上,绝对能占一个大大的位子。 扬州是如此美丽,杨广是如此沉迷,白天那点时间,根本不能满足杨广那颗贪玩的心,他,开始打起了晚上的主意。 可是,扬州的山山水水,虽然足够美丽,晚上却瞧不清楚,怎么办?好办!这是难得住别人,怎么可能难得住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皇帝? 杨广一拍脑瓜,想出了一个主意,一个绝妙的主意: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放入山谷,不就结了! 杨广的奇思妙想,可害苦了无辜的扬州百姓,更害苦了更加无辜的扬州萤火虫。这下子,本来相安无事、和谐相处的扬州百姓与萤火虫,仿佛一夜之间成了死敌。 扬州百姓,再也没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轻松闲适,而是开始漫山遍野的搜寻着那种可以发光的小昆虫。因为,他们身上背着任务,完不成任务,就会遭到处罚。 当漫山遍野的萤火虫照亮杨广夜游的路,他绝没有注意,扬州百姓眼中喷出的一道道怨毒的火光。 三个世纪后,晚唐诗人李商隐还对此事耿耿于怀,写了一首诗,一首名叫《隋宫》的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首诗,亲一定读的懂。不过,为了不浪费亲那可爱的脑细胞,范范还是想越俎代庖,翻译一下下。当然,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诗歌的美感和韵味,至少不让亲讨厌到吐,范范尽量让译文读起来还有诗歌的味道: “长安城中著名的紫泉宫,在烟霞中锁闭;我们的大隋皇帝,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如果不是天意,玉玺怎么会属于我们的高祖皇帝;隋炀帝乘坐的龙舟,也应该驶遍了海之角、天之际。如今的腐草中,早就没有了萤火虫的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只有晚归的乌鸦发出聒啼。荒淫亡国的隋炀帝,黄泉路上遭遇被他灭掉的陈后主,怎么好意思把那首著名的《后庭花》,再度提起?” 翻译完毕!翻译的不好。见谅,见谅! 其它诗句就不说了,单说与我们故事有关的这一句“于今腐草无萤火”。 有时候,古人单纯的可笑,他们天真的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来,这就是所谓的“腐草为萤”。这个让现代人瞠目结舌的奇葩观点,在中国,竟然流传了两千多年!并且,还堂而皇之的写到了书里。 这里的书不是一般的非法出版物,而是名著,当之无愧的名著。因此,下面这几本书,相信亲一定读过,即使没读过,也一定听说过。如果,亲连这几本书都没听说过,范范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亲,中学一定没毕业! “季夏之月,腐草为萤。”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记》,亲,听说过吧? “腐草化为蚈。”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亲,听说过吧?备注,这里的“蚈”就是萤火虫。 “腐草化为萤”,这句话,出自《淮南子》。《淮南子》,亲,听说过吧? 当然,反对这一观点的声音也有,不过,比较微弱,又与我们的故事无关,不提也罢。 或许,腐草流萤的微光驱不走夜间的阴气,夜游的隋炀帝正玩的不亦乐乎,结果,就遇上了鬼,而且还是熟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