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神说鬼说大唐

气势恢宏的神话,多姿多彩的仙话,缠绵悱恻的情话,脍炙人口的佳话,午夜梦回的胡话,神经错乱的昏话,如影随形的诅咒,毛骨悚然的鬼话。这,就是大唐,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大唐。

作家 范正群 分類 历史 | 381萬字 | 1004章
正文 第四十五章:桃李子歌
    来到弘化,李渊放低姿态,重新做人,坚定不移的走温情路线,终于拾取人心一片。

    在弘化,李渊获得了成功,空前但不绝后的成功。

    正当李渊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一道圣旨,翩然而来。

    圣旨的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召李渊回京,立刻,马上。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李渊的心头掠过一丝绝望,还有,一丝后悔。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李渊躲过了一时,却躲不过一世。聪明绝顶的杨广,最终还是将狐疑的目光定格在自己身上!

    如果遵旨前往长安,估计是凶多吉少;可是,如果不去长安,就是抗旨,抗旨就是死罪!

    李渊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然后,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婆,长发飘飘的窦氏。可惜,如今的窦氏,已经成为一个病人,行将就木的那种!

    伉俪情深的李渊,希望,窦氏,他亲爱的老婆,能够安静祥和的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因此,他决定,这一次的麻烦,自己想办法解决。

    问题是,如何解决?

    思来想去,李渊搬出了屡试不爽的绝招,装病!

    装病,骗过钦差,不难。只要,搬出真金白银,晃瞎钦差的眼睛!问题是,能不能骗过那个狡猾透顶的皇帝?不过,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走一步算一步吧,先把钦差对付走了再说。

    刚刚应付走了钦差,李渊就接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长安、来自皇宫的信。

    信的作者是李渊的外甥女,另一个身份,就是皇宫的女官。

    在信中,外甥女告诉李渊,皇宫,发生了一件事,一件非常稀奇的事:那棵杨树,那棵郁郁葱葱的杨树,一夜之间,忽然枯萎死亡!那棵李树,那棵已经枯死多年的李树,一夜之间,忽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甚至,还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李子!

    与此同时,长安的大街小巷,正在疯传一首信的民谣,名字叫什么《桃李子歌》:河南杨花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

    读完外甥女的来信,李渊恍然大悟,原来,长安,还有个姓李的大臣在兴风作浪!

    曾经,李渊闲极无聊,搞出来几句政治谣言,结果,李浑父子成了替死鬼!如今,李渊韬光养晦,却马上就要成为别人的替死鬼!你说,荒唐不荒唐!

    杨广,表弟,我病了,你,信吗?

    杨广不信,当然不信!听完使者的禀报,杨广二话没说,立刻找来了李渊的外甥女。

    “你舅舅不肯来长安,你知道,为什么吗?”杨广阴测测的问道。

    “听说,舅舅病了!应该,似乎,大概,或许,病情比较严重吧。”外甥女一边小心翼翼的答,一边偷偷的瞧。瞧什么?脸色,隋炀帝杨广的脸色。

    “病了?当然病了!不过,是心病!”杨广嘿嘿一声冷笑,杀气腾腾的说。

    外甥女知道大事不妙,回到自己住处,立刻再次写了封密信,七百里快马加急送到了舅舅李渊的手中。

    读完外甥女的第二封密信,李渊病了。这次,是真的病了,吓病了。

    如果,没有大的意外,李渊死定了!不过,意外,而且还是很大很大的意外,发生了。因为,战争,来了!

    朝鲜半岛兴起了一个民族,一个名叫高句丽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大多长枪快马,骑射无双,战斗力相当彪悍,高句丽尤其如此。

    现在,高句丽已经小成气候。如果,将来,让这个游牧民族,形成大气候。那么,大隋就面临着威胁,巨大的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聪明绝顶的杨广,明察秋毫,洞悉了高句丽潜在的威胁。于是,他决定,趁其羽翼未丰,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大业八年,杨广征集大军,亲自带队,浩浩荡荡的杀向高句丽。

    大隋政府军一路势如破竹,一口气打到了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大功,眼看就要告成!然后,就是溃败,一泻千里的溃败,几十万大军,永远的留在了辽东,杨广狼狈不堪的逃回了东都洛阳。

    溃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高句丽军队的顽强抵抗;比如说,辽东恶劣的气候条件;比如说,战线拉的太长。不过,最最主要的原因,却被杨广小心翼翼的藏了起来。

    杨广不希望战争很快结束,他想把这场战争打的久一点,再久一点。因为,他要借高句丽之手,削弱关陇贵族的势力!

    杨广子嗣单薄,只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已经见了阎王;次子不成器,很不成器;小儿子还在撒尿和泥。如果,有一天,杨广撒手西去,他的儿子、孙子,就会沦为关陇贵族的傀儡和木偶,甚至亡国灭种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杨广口口声声,标榜自己要活在当下,可是,如果有可能,大隋江山万万年,还是他的首要选择。

    因此,远征高句丽,杨广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摆在明面,征服高句丽,消灭潜在的威胁。一个,藏在心里,削弱关陇贵族的实力。因为,与高句丽相比,势力庞大的关陇贵族,才是大隋王朝的心腹之患!至于那个小动作不断的李渊,说实话,杨广,压根就没放在眼里,更没放在心上!

    当然,拖来拖去,拖成了大溃败,是杨广作梦也没有想到的!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以失败告终,这,让杨广很不爽。战无不胜的杨广,怎么会接受如此奇耻大辱?何况,关陇贵族的势力,虽然有所消耗,并未伤筋动骨!于是,大业九年,杨广再次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

    这一次,如果没有意外,杨广肯定能过如愿以偿。可惜,意外,再次发生了。因为,有人造反了!

    其实,杨广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就有人造反。这个首先揭竿而起的人,就是来自山东长白山的起义军领袖,王簿。

    范范,你错了!长白山在东北,不在山东。看来,你的地理知识不过关,很不过关。

    范范的地理的确不好,不过,也差不到这种程度。隋唐时候的长白山,只有一个,这一个不在东北,而在山东。至于东北那个,当时叫做太白山。如今,长白山至少有两个,一个在东北,另一个,在山东。我的意思,你的明白?

    对这种小打小闹的所谓农民起义军,一个压根就不在乎,一点也不在乎。

    可是,这一次,就不同了。因为,这一次,扯旗造反的是皇族,大隋皇族!他,就是越王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杨玄感造反也就罢了,关键是,还有一个人,也裹进了这次叛乱。这个人,就是李密,蒲国公李密。正是这个李密,义无反顾的帮李渊背起了黑锅,一背就是若干年。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