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务,主要就委托给伊奈上下左处理。如果老家臣处理不过来,就转给大师匠帮忙。 吉原游郭的湖女那边,郑诛和去了一次。然后就被闻讯赶来的北条氏平搅黄了所有的春光。 这死胖子拉着郑诛和问东问西,总之就是一句话,你的船什么时候到?货什么时候买? “我他娘借的是高利贷!” 说这句话的时候,北条氏平都破音了。 湖女也很无奈,干脆告诉郑诛和,等生丝到江户之前不要再去她那里了。否则晚上不但睡不好,还要伺候郑诛和到天亮。 湖女尤其抱怨的是,有死胖子在,还怎么欢爱? 郑诛和也无语。 北条氏平竟然是借商人的高利贷筹备的本金。 在所有人盼星星盼月亮的日子里,马千户终于在七月十七日,带着船只回到江户。 江户城不是没有防御力量。 他们有一支自己的海军,二十多艘名为‘关船’的龟壳船。 但实际上,日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大陆民族,只不过不巧蹲在了海盗上,所以他们的水师早就烂透了。 给巡逻船送了些礼物,马千户顺利的近抵水闸。 他朝海里吐了口口水。 “呸。我要是沈司正,我就申请辽东都司的战船,沿着倭国的海岸一个一个轰炸过去。” 只可惜的是,皇帝大爷对日本真的没啥心情,他不想让日本真的投靠满清,因此更愿意去研究吕宋的金银都是从哪来的。 水闸逼近。 船只逐渐减速靠岸。 马千户一上去,就看到了一张年轻的脸。 是南部小胜。 两人对视一眼,互相打了个眼神。 于是南部小胜拿着作为水闸手代的信物,上船之后到处装模作样的检查。 装满生丝的船舱拉开,南部小胜睁眼说瞎话:“这是一舱空船。” 装着移民的船舱拉开,南部小胜手一抖,接着说瞎话:“船里面没有什么不能证明身份的不明人物。” 最后,船顺利的通过了水闸。 南部小胜注意到有一个小吏跑了,他猜测那应该是去给北条町奉行报喜的。 得知消息的郑诛和着急忙慌的半夜起床,赶到行人司的小码头来检查货物。 结果非常圆满。 船里面潜藏了上千斤生丝。有一半是沈昊的家人夹带进来的。 船里面也有马千户偷拉过来的移民,有江南会做酱油的师傅,有活不下去的穷人。 只是问题是,看着乌泱泱上来一二百号人,郑诛和的表情凝固了。 狗日的马千户,你疯了? 作者的话:月底最后一天稍微休息一下,今天原本预定去医院再检查一下的,但是回过神已经晚了。 第五十六章 以汉代倭 离谱。 当初说好了只带一些技术工人,什么织工、酱油师傅,马千户一下子拉来一二百人,这郑诛和哪掏得起钱? 马千户挨了一脸的唾沫,自己也很委屈:“一开始我是悄摸摸的准备带十几个人过来。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亲戚啊,一听说要到海外的行人司衙门里当差,那是阖家全口都追过来了,我拦都拦不住。听说江南最近要立奴丁银,人们都吓坏了!” 奴丁银? 这是针对奴隶和隐户的新税收。 郑诛和愕然的愣住,回忆起了明朝的税法改革。 自从一条鞭法,将各种服役杂税都算做一体之后,大明的财政体系就走上了货币税的道路。但是之后又有辽饷、练银等各种苛捐杂税附加上来,马上将一条鞭法收过的税又重新收了一遍。 到目前为止,财政系统里依然是四处漏风。 这里面有个漏洞,是人尽皆知的难题。 一个是自愿卖身为奴,或遁逃山林的隐户,这部分人没办法收税,他们实际上存在,可税册上竟然不存在,成了不存在的人。一个是人头税不好收,因为田地可以控制,人的流动却不好控制。地方上也跟船打车苛捐杂税层层加码,导致人口流失逸散,使厘定好的丁田图册都变得失效。 永历复国时期针对这个问题,针对税赋开始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出台了两项政策。 奴隶不收税,但是奴隶必须登记户口,在丁田图册上保证官府能具体掌控到个人。无论奴隶赎身与否,官府都要追踪此人直到死亡。一旦他恢复自由身,立即就要登记造册,开始收税。隐户主动报备,则可享税收优待,甚至官方分田帮忙安家。 第二就是很常见的口嗨,摊丁入亩、永不加赋。这个是历朝历代都搞的门面工程,摊丁入亩其实就是将过去多增加的苛捐杂税并上人头税,一起再往田地里重新累加一次。这种事,唐朝、宋朝、明朝早期都干过一次了,甚至一条鞭法也就一百年前。 永不加赋,指的是后来增长的人不收人头税,也就是丁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