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畅:“屯田的田亩,以无人耕种的荒田和草田为主,不会强占一亩耕田。如果征辟的土地经过查实属于私人,那官府会用其它地方的土地进行置换,不要土地的话,可以照价赔偿。这样的话,陈大人以为如何啊?” “这个……”陈氏官员被说的面露难色,他知道如果再坚持下去,那私心就过于明显了。 但以世族的立场来说,屯田制对他们百害而无一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世族抢夺百姓的土地,然后雇佣他们为自己耕种,所得的粮食少部分交给官府,大部分留给自己,然后只需要极少的一部分喂饱佣户,甚至说喂个半饱不死就行。 但屯田制度实行之后,佣户不用受大地主的剥削,可以给国家耕种,一般都有三四成左右的提成,有私牛的甚至能到五成以上,参与屯田不仅能够吃饱,甚至还有粮食储备。 那么,还要当佣户吗? 一旦这个制度施行,不仅流民会乐于军屯,那些依附于大地主的佣户也可以摆脱世家大族,携家带口参与屯田。 曹操早期实行这个政策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世族,但奈何士族力量过于强大,屯田制度中后期被一步步破坏,土地最终还是收归了世族,功亏一篑矣。 “诸位以为如何?”刘虞再问。 “此举的确能够解决流民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充实府库,在下认为可行。” “是啊,此举甚好,甚好。” “这下流民之患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场的多数官员都认为军屯可行,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构想,尤其是创造性的提出军民一体化模式,更是一下子解决几十万人的生存状况,着实英明。 但是,没那么简单。 流水的州牧铁打的世家。 如果新官上任后没感受到一点阻力,那就太过于失礼了。 这幽州,说到底还是幽州人的。 七八名官员互相使了眼色过后,由一人领头,也就是那位陈大人,代表讲话道:“黄巾余孽本来就是各州的流民,如今却要抢占幽州百姓的田地,主公此举恐怕……” “是荒田和草田,何来抢占一说?”刘虞直接打断道。 “可涿郡跟广阳土地皆是有主之地。” “谁是主?” 当被这样灵魂提问后,青年憋了好一会儿,才嘴硬的回答道:“百姓是主,是百姓的地。” “不对。” 一直都努力保持儒雅随和的刘虞,脸色突然的沉了下来,俯瞰着这些顽固的旧势力,冷淡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10章 阻敌于长城之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政治正确的一种道德绑架。 以皇帝陛下的名义,行使一切特权。 所以当刘虞说出这句话后,底下的这些世族子弟们,一下子就愣住了,完全没办法反驳。 不然的话,你难道要跟国家对抗吗? 而且还有一点,这句话以刘虞之口说出来,会有一种无形的威压。 在幽州,这些大人们的家族的确显赫。 但是,跟洛阳刘氏相比如何? “……”那位年轻的陈大人,脸上的表情从自如到僵硬,最后整个麻了,只用了三秒,特别好玩。 他本以为刘虞不过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就算曾任过幽州牧,但如今局势不同,内忧外患,所以会像刘表那样好好倚仗幽州的世家大族,但没想出手居然如此之狠辣,第一条政令就把世家们扒了一层皮。 “如果诸位都没有异议的话,那就以军屯之策安抚流民。” 当刘虞提出屯田之策的时候,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表示赞同的,并且觉得刘虞还真是个小天才,居然能够想到这一层。跳梁的呢,也只有那几个靠买官进入幽州统治阶层的小丑罢了,所以当他们都闭嘴后,刘虞便直接定下了自己的第一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政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个乱世,有了粮食就等于有了血条,就算手下的将士全都打光了,也能很快的再拉出一只军队。 这点,可比那些饱一顿饿一顿,实在不行就抢老百姓粮食的军阀要高明得多。 “我等无异议。” 就算是跟吃了翔一样的难受,那些世家大族也只能够硬着头皮吃下去,并且还得笑着说真香。 思想工作搞好后,刘虞开始点将:“那好,鲜于辅听令。” “末将在。” 武将阵营之中,一位身材约为八尺(180),身材强壮,肤色偏黑,容貌粗狂的武将站了出来。 鲜于辅是鲜于银的弟弟,目前担任幽州从事一职,统军严明而且忠诚度很高,也在自己死后参与了反抗公孙瓒的联盟…这话还真奇怪。 总之,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手下。 刘虞派人取来一枚调动部队的兵符,亲自交到鲜于辅的手中,然后下令道:“鲜于辅,本牧令你挑选出蓟城本部,以及幽州各郡中羸弱年迈的士卒数千人,向涿郡,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