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承乾還有一個原因沒說: 大唐如今比歷史上同時期要強盛不少,隨著大唐繼續發展,對於可以用來鑄幣的貴金屬的需求越來越大,偏偏中國並不是金銀銅儲量的大國,李承乾早就把目光落到周圍幾個國家身上了。 聽說倭國好像盛產金銀,李承乾覺得反正前世也是你們欠了中國的,對於攻打倭奴諸島一點壓力都沒有。 為了以後動起手來方便,李承乾怎麽可能讓倭國有發展的機會,這才屁顛屁顛的跑來勸諫李二陛下,至於高句麗等國,只能說是被倭國人拖累,遭了池魚之殃。 李二陛下皺了皺眉,有些不確定的說道:“蕞爾小國,應該不會到這種地步吧?” 【治國之道,如履薄冰,怎麽能有這種僥幸的心理?看來最近這些年安逸的生活讓李二這個千古明君也有些飄飄然了。】 李承乾心中閃過這麽一個念頭,嘴上卻說道:“父皇,戰國之時,秦國僻處一隅,列國卑秦,不與會盟。商鞅入秦之後,鼓勵農工,獎勵耕戰,秦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這才掃滅六國,一統天下.” 李承乾說到這裡就停了下來,他知道以李二陛下的頭腦,已經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秦國那種都快亡國的情況都能奮起直追,最後一統天下,何況是現在大唐周圍那些虎視眈眈的家夥。 就算他們對大唐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脅,可是癩蛤蟆掉在腳面上——不咬人它還膈應人呢。 李二陛下神色一動,問道:“那依你的意思該怎麽辦?” 李承乾躬身一拜:“兒臣以為,這些人既然說是來學習我大唐的文化的,那麽就好好的學習文化就是了,其他的就不要接觸了。朝廷可以暗地裡安排人監視他們,如果發現這些人有什麽不軌的舉動,便按盜竊我朝機密論處。” “嗯,就按你的意思辦吧。太上皇的身體也好的差不多了,過兩天朕親自召見這些倭國使臣。” “兒臣遵旨。” 過了兩天,李二陛下下旨召見倭國使臣,時間就在幾天后的朔望朝會。 在朔望朝上召見外國使臣,算是很給面子的舉動了。 作為這次倭國使團正使的犬上禦田鍬和副使藥師惠光得到消息的時候高興不已,看到同樣住在驛館的其余各國使者羨慕的眼神,更是覺得走起路來都有飄飄然。 等到朔望朝會,商量了幾件事之後,李二陛下示意了一下黃易。 “宣倭國使臣犬上禦田鍬,藥師惠光覲見。” 【犬上禦田鍬?這什麽破名字。】 雖然知道倭國人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名字,可是這個犬上禦田鍬的名字還是讓李承乾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小國微臣犬上禦田鍬(藥師惠光),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李承乾轉頭看去,只見兩個身穿前世電視裡看到的那種倭國人的衣服,梳著月代頭的家夥跪在地上,規規矩矩的行了一禮。 兩人看上去三四十歲的年紀,應該是貴族,白白嫩嫩的,不像普通的倭國人那樣黑不溜秋。 等到兩人行完禮,李二陛下說道:“汝等的國書朕已經看過了,汝等在國書中提到的要求,朕同幾位卿家商量過。自今日起,便將他們安排到國子監就讀。” “至於爾等所說,想要學習百工之技,那不過是微末之道,不足學法,就算了吧。孔卿,你要好生安排,可不要讓這些人為了那些奇技淫巧的東西,耽誤了學習先賢之言。” 孔穎達越眾而出:“臣遵旨。” “陛下.” 犬上禦田鍬愣住了,他們來大唐為的就是學習那些先進的技藝的,哪是為了學什麽先賢之言。學那些東西有什麽用?難道要帶著一堆只會“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回國嗎? 他還想再爭取一下,李二陛下可不給他這個機會,直接說道:“既然沒什麽事了,那就退朝吧。” 說完,直接站起身走了。 “臣等恭送陛下。”百官齊齊拜倒。 被李二陛下“發配”去學那些之乎者也的東西,這一點顯然和倭國君臣之前的設想有著天差地遠的差別。 為了完成“天皇陛下”交代的任務,不死心的犬上禦田鍬這幾天在長安上躥下跳的,到處找關系,想著是不是能挽回一下。 不許倭人接觸百工的命令是李二陛下親自下的,雖然很多人不理解,不過也沒人敢說什麽。 倭人的生死存活和自己又沒關系,沒人會願意為了他們去觸李二陛下的霉頭。 不死心的犬上禦田鍬不知道通過什麽門路找到了李泰,承諾了不少好處,最後居然說服了李泰。 一貫清高的越王殿下覺得這也不是什麽大事,仗著自己聖眷正隆,就去李二陛下那裡給這些倭人求情了。 雖然很疼李泰這個兒子,不過看到這些天倭國使團的反應,已經明白過來其中危害的李二陛下自然不會答應他的請求。 不僅如此,因為這件事,李泰還被李二陛下訓斥了一番,鬱悶了好幾天。 看到這群倭國人在長安上躥下跳的,李承乾實在不耐煩,讓人給國子監傳了個話。 結果過了沒幾天,不僅是那幾個倭國人,就連新羅,百濟,琉球等國的人都被禁止學習四書五經之外的知識。 在被李承乾暗中挑撥了幾次之後,這幾個國家的使臣都以為自己國家受到這種待遇都是被倭國連累的,犬上禦田鍬和藥師惠光在鴻臚寺的日子頓時就難過起來,每天都被人排擠。 最後,實在忍受不了的兩人隻好草草安排了一下隨行來到長安的第一批遣唐使,灰溜溜的滾回了倭國。 沒了這些礙眼的倭國人在眼前晃悠,李承乾覺得長安的空氣都好了不少,心情更是前所未有的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