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作家 苍笙 分類 奇幻 | 221萬字 | 735章
第99章:祈雨
  時間一晃就到了夏天,天氣漸漸熱了起來。
  關中去年冬天剛剛經歷了一次雪災,朝廷還沒緩過神來,今年河南又發生了旱災。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逐漸體現出來。
  前隋的時候在河南等地大興土木,黃河兩岸成材的樹木幾乎被砍伐殆盡,水土流失的十分嚴重。
  到了最近幾年,黃河流域經常會出現缺水的情況,尤其是今年,黃河兩岸以東都洛陽為首的兩州七府三十余縣幾乎全部受災。
  洛陽的興洛倉一直是朝廷最重視的幾個糧倉之一,裡面存放的糧食大部分是用來發放百官的俸祿的。
  唐代的時候農民沒有我們現在這麽多高科技手段,說到底還是靠天吃飯,如果碰上了天災,接下來可以預見九成以上是要發生災荒了。
  只要發生災荒,那些無家可歸的百姓會做出什麽事實在難以預料。
  萬一要是興洛倉有失,對整個大唐朝廷的震動根本不是去年那場雪災可以相提並論的。
  要是再有人在暗中興風作浪,後果就更是不堪設想。
  李二陛下也知道現在的情況不怎麽樂觀,一邊每天催促袁天罡演算到底什麽時候能下雨,一邊安排李承乾趕往洛陽,主持救災事宜。
  李承乾到了洛陽自有一番作為,這裡暫且按下不表,先來說說長安這邊的事。
  因為老天爺不給面子,一直都不肯下雨,洛河、雒水、伊河、瀍河等洛陽周邊的河流也都幾近乾涸,報災的文書幾乎以一天一封的速度送到太極宮。
  隨著災情慢慢嚴重,已經有人開始上書建議李二陛下祭天祈雨了。
  祭祀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中國歷史的上三代以夏朝作為開端,夏朝就是以巫祝文化為立國根基,再之後的商朝,祭祀和佔卜也佔據了社會活動的重要地位,一直到周朝,周公制定周禮,祭祀依然佔據國家活動的重要地位。
  《左傳》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這一點最好的體現。
  孔子強調“克己複禮”,這個“禮”說的就是周禮,既然說到周禮,那麽祭祀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所以在《論語》當中才會有那麽多祭祀的描寫。
  再到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皇帝成了“天子”,祭祀的地位自然就更加的重要了。
  漢武以後,隨著社會發展和朝代更迭,雖然周禮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但是祭祀的種類和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出現了許多五花八門的祭祀。
  總的來說,這些亂七八糟的祭祀大概可以分為常例祭祀和臨時祭祀兩種。
  常例祭祀就是不管發生什麽,到時候就要舉行的祭祀。
  至於臨時祭祀就要根據現實情況來舉行了,祈雨,也算是臨時祭祀的一種。
  在中國這種農耕社會,祈雨應該說是國家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中應用的次數最多的,除了每年固定的“雩祀”(驚蟄之後,祈求一年風調雨順),時不時的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求雨。
  畢竟誰也說不好什麽時候老天爺就突然抽風不肯下雨,因此只要一段時間不下雨,就要開始準備祈雨了。
  除了雩祀是由皇帝主持,平常的祈雨要根據情況來決定祭祀的方式。
  如果只是小范圍的不下雨,那麽只要小小的祭祀一下就行,隨便一個地方官府就能解決。
  可是要是像今年這樣,波及了數十州縣的大面積乾旱,那就要皇帝陛下親自出動了。
  說到這裡插一句嘴,大家不要以為求雨就是拜龍王,唐初的時候雖然龍王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不過還沒有成為主流的信仰。
  至於《西遊記》和各種民間傳說裡唐代的龍王故事,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罷了。
  至少就李承乾所知道的,朝廷祈雨的對象大多數時候是各處名山大川的山神、太廟裡的祖先和寺廟道觀裡的菩薩神仙。
  百官上書請求李二陛下祈雨的事很快就通過了,考慮了現在的情況,李二陛下覺得也沒時間再派人去名山大川求雨了。作為開國皇帝的李淵還沒死,李氏的太廟裡現在也不過供著小貓兩三隻,求了也沒什麽用。
  想來想去,和幾位大臣商量了一番,李二陛下決定就在長安周邊的幾個寺廟道觀裡舉行祈雨儀式就行了。
  確定了祭祀的地點,由欽天監選好了祭祀的日子,接下來就要按照祭祀的要求開始齋戒、素服、減膳、獨居,希望自己的誠意能夠感動上天。
  祭祀前三天,李二陛下開始齋戒,並且昭告天下,將宮中的宮女發放還家,赦免一些罪行不是太嚴重的罪犯,求不求的到雨先不說,樣子還是要做做的,也好讓百姓安心。
  自漢朝以來,一直都宣揚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認為天象的變化就是上天對於人間萬事萬物的感應。
  天子受命於天,當然是最容易引起天象變化的了,因此每當氣候有了什麽改變,百姓都會把它和皇帝的所作所為聯系在一起。
  東漢王充的《論衡》在“明雩篇”裡寫道:“六國之時,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賞罰異時,必以雨為應政令。”意思就是說:國家政令實施的好與壞,通過天象就能反應過來。
  本來按照前世的歷史,即使這個時候發生了什麽大的自然災害,李二陛下也不會擔心。
  可是偏偏這一世李承乾穿越來了,而且偏偏剛剛提出了改革的計劃。
  就在他提出這些計劃之後,去年關中遭了雪災,轉過年來河南又遭了旱災。
  這些如果朝廷不能處理好的話,只怕剛剛推行下去的改革計劃立馬就要胎死腹中。
  李二陛下也知道這次祭祀的重要性,生怕觸怒了上天,所以很嚴格的執行了齋戒的要求。
  等到祭祀這天,李二陛下一身素服,安步當車,帶著文武百官,前往事先選定好的興善寺舉行祭祀。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