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

“什么工军泰斗,导弹之父,都是虚名,我只想让华夏永世昌盛。”“我想让世间和平,所以这导弹技术必须交给华夏。”“人们一直不知道新鲜的空气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活在炮火中太久了……”当院士的发言一条接着一条登上报纸,他看着窗外夕阳,享受当下……1950年了,...

第86章
    而不是由我们直接面对丑国。

    这其实是军工问题上,叶知寒和刘志民出现分歧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很多问题抛开来看,底层的原因都是很单一的。

    当人还有退路的时候,就绝不会破釜沉舟。

    可往往意识到没有退路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沙苏并不是一个靠得住的老大哥呢?

    可如果我国必须要正面对抗丑国呢?

    叶知寒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太清楚自己北边这位老大哥有多腹黑了。

    其实不用等几年,就现在,拿着当下的华夏地图看一眼,就什么都明白了。

    东三省距离海洋最近多少米?

    最近只有三公里。

    可就是那三公里,自己这位老大哥死死的握着,不肯归还华夏,让东三省的出海口彻底丧失。

    如果有玩围棋的人,就更清楚了,沙苏只用一排的黑子,就把华夏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变成了无法出海的内陆土地。

    谁能想象,明明三公里外就是广阔的太平洋,而我们还需要绕两百多里到渤海进行出海的心酸?

    哪怕抛开这个不谈。

    恐怕还没有人知道。自从1949年以来,沙苏对我国的援助,没有一次是无息贷款。

    没有一次。

    说起来都想笑,都是赤色阵营,我们的老大哥啊,收着高昂的利息,在我们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要求我们以农副产品抵债。

    这他妈是老大哥该有的样子?

    说白了,叶知寒这个军工设计,表面上是为了抵抗丑国的侵略行径。

    背后还有一层考虑,那就是震慑一向对我国东北图谋不轨的沙苏老大哥。

    靠人人走,靠山山倒。

    华夏的强国之路,只能靠自己。

    五千千米射程?

    这是叶知寒给出的保守数字。

    叶知寒手指敲打着桌面,沉声道:“对于洲际导弹的射程,不能和普通导弹相提并论,他们并不在同一个物理体系之内,五千千米我国能够实现,一万千米,对于我国现在的技术水平,也同样不难实现。”

    “只要磁约束加速管道实现理论计算中的预估,能把导弹加速到5km/s,能把导弹送出大气层,那对于导弹结构和弹道只要稍加设计,哪怕只靠地球自转我们也能把导弹扔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

    很多人习惯把导弹的难易程度和射程挂钩。

    其实不然。

    导弹的难题在制导,在精准打击,在超高速下的气阻处理。

    射程,反而是最简单的问题。

    之前他在加州大学任教的时候,给那一批丑国火箭之父们提出过一个问题,如果要设计一个射程无限远的导弹,该怎么设计?

    填装无穷多的燃料?

    空中加油?

    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实现?

    当时丑国的那批火箭之父们的脑瓜子,和现在赵章顺他们一样,直来直去,丝毫不会变通。

    依旧用地球物理框架来思考宇宙问题。

    正因为思维的局限性,让他们在思考上就已经产生了挫败感,更别提什么可行性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所谓的射程无限远,无非就是让导弹不再下落。

    让它成为一颗近地卫星或者同步卫星。

    而这个答案,开启了洲际导弹设计的序幕。

    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类的宇宙纪元,令军工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导弹的研制并非随着射程的增加而难度增大,而是当射程达到一定地步之后,难度便戛然而止。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