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还是个构想,不过这次的设想是一个大型的战场机器,还需要计算,等到设计图和理论数据都完善了,我再汇报吧。” 叶知寒构思的有两个武器,一个是远程打击导弹,另外一个重装移动堡垒,类似坦克和装甲车,但可以克服复杂的地形限制。 不过问题是这两个构想现在还有一些技术壁垒。 为了避免希望落空,所以他还是没有贸然的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把这两个设想给正式提出来。 子任同志笑道:“志民同志,你不要过于着急了,给知寒一些时间。心急可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对,是我着急了。”刘志民急忙笑道。 子任同志叹了一口气,凝重道:“不过啊,目前眼下最要紧的还是丑国的那个原子弹,有这个东西在我们头顶悬着,我们是有很大的威胁啊。” 刘志民道:“关于核武器,知寒同志也有过对我国核工业的设计蓝图,不过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第一时间汇报,现在我想,应该把这件事说出来了。” “知寒在核工业上也有建树?”子任同志意外道。 不少中科院的专家也都惊诧的看向叶知寒。 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到底还有多少能力是他们不知道的? “知寒现在多大了?”有人问道。 “现在十九。” 叶知寒把年龄报大了一岁半,虽然在这个要紧关头,年龄的偏见会有所收敛,可毕竟还是把年龄说的大一些,更能让人信服。 但问题是,哪怕是十九…… 也太小了。 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十九岁,就能学到这么多知识?” “据我了解知寒同志可没有外出留学的经历吧?” “你的这些知识都是哪里学的?” 因为纸飞机的成功,让所有人看到了叶知寒在气动力学上的卓越能力。 所以中科院的所有专家对他的实力并没有质疑,只是单纯的惊讶和好奇。 因为眼前这个少年已经不能称之为天才,作为一个从无到有的开创者,已经远非天才可以比拟的了。 “知寒说之前认识了一位名叫奥本海默的外国核物理学家,在他那里学了一些知识。” 奥本海默? 所有人思索了片刻,却没有丝毫印象。 子任同志则问道:“志民,你是中科院原子研究所院长,知寒的核物理水平,跟你相比如何?实话实说就行。” 刘志民面露难色:“我今天把知寒的手稿带了过来,各位可以看一下,这份收稿计算的是临界质量,我只能说,以我的水平,只能知道这些计算过程和核物理息息相关,但无法评判对错。”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是对的,那知寒的能力在我之上。” 刘志民算是如今华夏国内核物理领域的第一人。 听到他这么说,不少人都深以为然。 那份如同一本书厚的手稿,快速的在所有人之间传阅。 但结果很明显,别说里面的核物理理论部分,即便数学推演过程,不少中科院的数学专家都有些云里雾里。 其中的推演逻辑,令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当传阅完毕之后,所有人的目光从好奇变成了完全震惊。 他们就这么齐刷刷的注视着叶寒,手里拿着那份手稿,发自内心的询问道:“知寒同志,这些知识都是你自学吗?” 叶知寒自然不可能告诉他们自己前世的物理学和数学成就,只能点了点头道:“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