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

“什么工军泰斗,导弹之父,都是虚名,我只想让华夏永世昌盛。”“我想让世间和平,所以这导弹技术必须交给华夏。”“人们一直不知道新鲜的空气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活在炮火中太久了……”当院士的发言一条接着一条登上报纸,他看着窗外夕阳,享受当下……1950年了,...

第79章
    刘志民沉默了半晌,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不否认,只是……现在这个对当下的百济战局,我认为没有直接的增益,而且我看了你的预估钢材数量,在三百万吨。”

    “说实话,如果这三百万吨钢材我们制作枪炮,制作铁皮车,应用到战场上,起到的作用都会比这个二十公里长的管道要有用。”

    “怎么会呢?”叶知寒有些情急。

    “刘院长,您认为我们的将士在外,心里想的是什么?是把身上单薄的衣服换成更加御寒的貂皮大衣?是有更坚固的盔甲,可以多当一发子弹?还是说有更长的刺刀,可以在和敌人血拼的时候占据上风?”

    “不是的刘院长,”叶知寒脸色凝重道:“我不是武器生产商,我是华夏的军工工程师,我知道战士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他们希望的是华夏不再任人欺负,他们希望的是他们的儿子,孙子,下一代华夏的年轻人不用上战场。”

    “而想要实现他们的梦想。”

    “我们需要的不是武器,而是军工,这是武器和国防军工最大的区别。”

    “也是末端军工的顶层设计思想,什么是末端?”

    “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跳过和敌人血拼,让敌人直接放弃血拼年念头的大军工设计思路。”

    刘志民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能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华夏崛起的希望。

    但最大的悲哀就是,现在的华夏,还不足以支持这个年轻人的雄心壮志。

    “我收回之前对于洲际导弹发射基地的不正确的观点,”刘志民心平气和道:“但知寒我也希望你能平静一下,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工程对我们国家现在来说,实在是太大。”

    “三百万吨,几乎是我国钢材的总年产量。”

    “现在正是战时,对钢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你这个军工研发从目的上来讲,是好的,但从可行性上来分析,的确是不现实的。”

    叶知寒道:“可这是一个过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或许我们再努把力,钢产量提上去一些呢?或许我们要咬咬牙,就可以实现了……”

    刘志民摇了摇头:“目前第一批返程无人机已经在制作过程中,单独这个纸飞机项目,就已经占用了我国三成的生产线,要想生产出预期数量,中科院这边预计需要年度钢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六,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武器制造、弹药制造,恐怕要占去年产钢量的一半以上。”

    “实在是无力托举起你的军工研发。”

    “我可以改进……”

    叶知寒恳求道:“我可以再调整结构,我回五院可以争取再论证出耗钢量更少的结构。”

    “三百万吨的预估值,能减少多少?”刘志民道:“这么大的基数在这里。”

    “我不知道,如果你说尽可能的减少耗钢量,这个项目就可以尝试,那我就去做,”叶知寒倔强道:“但无论如何,这个项目不能压箱底。”

    “你真偏执。”刘志民看着叶知寒,不是讽刺,而是褒奖。

    这种极致的理想主义者,有着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倔强。

    但华夏要想摆脱冷气,往往需要这样倔强。

    叶知寒平静的看着刘志民:“因为我坚信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所以我必须要这样去做。”

    刘志民叹口气,心软了下来,语气也变得平和了很多:“知寒,你先不要着急,你听我和你说,

    我明白你的话,也明白你的顾虑。”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