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上面写着沈家嫡子沈琼在南疆时做的那些腌臜事,一举一动都是想将沈少卿置于死地。 这是他走时,太子给他的。 一年前, 沈少卿的死讯传入京都的时候,姜玉堂就派人去南疆查过,其中大部分的事都对得上,只是没有太子给的这份全面。 这东西jiāo到他手中, 太子想搬倒沈家的心思昭然若揭。太子是皇后嫡出,娶的太子妃也是陆家嫡女陆静好。 陆家与沈家又是姻亲关系,太子之所以能坐稳东宫宝座,这么多年,多亏这两家保驾护航。 可如今,太子居然要搬倒陆家。 拿着折子的手停了下来, 姜玉堂随后又感叹。帝王素来无情,这话说的竟是一点儿都不错。 太子想要坐稳帝位,摆脱母族的控制, 最好是在登基之前, 日后才不至于落人话柄。 之前他不投奔太子便是因为沈陆两家,如今太子竟要搬倒沈陆两家,他自然没了后顾之忧。 何况, 太子主动找他, 拉拢之意明显。 陛下如今年迈,又因常年吃丹药掏空了身体。他虽喜爱恒王, 但如今恒王还在西北未归。而太子这么些年, 韬光养晦,布局之深,就连陛下与皇后都没看出来。 为了姜府他投奔太子门下最好, 也是最稳妥之法。 何况太子已经朝他露出底牌,由不得他不答应。姜玉堂手一挥,帖子落在了桌面上。 黑檀木的长桌上放着一幅画。 至于太子拉拢他的目的,他半点都不意外。 陆家掌握朝中大部分官员,而沈家这么些年一直手握巡防营。 如今沈琼去往南疆,接管了沈少卿这十年来打下的心血。有了南疆大军,沈府如虎添翼。 而能与其抗衡的,便只有尚在西北的恒王。 其二,便是他父亲永昌侯。姜府这么多年在朝中一直保持中立,而他父亲为避陛下怀疑,从未回京。 只他父亲到底只是个臣子,光凭借这一点,抗衡恒王与沈家万万不够。 所以,姜府需要与人联姻,而最好的选择便是他的婚事。 姜府这么些年忠心耿耿,去联姻一个手握兵权的武将之家并不会引起陛下的怀疑。相反,陛下还会很乐于见成。 只朝中武将出身之人不少,姜玉堂眼睛一闭,便能想到些许:裴家、曹家、李家,还有赵家。 “其中赵家最好,也最适合你。”太子说着,边用眼神示意身后的王全把画给他。 “赵家三房在行军打仗方面是把好手。” 姜玉堂当时看着面前的画卷,却是没接,只问:“我若娶了赵家之女,陛下岂不是怀疑姜府投入了太子门下?” 赵家嫡女正是太子良娣,听说生的貌美,很是受宠。 这时,他面前的太子殿下正看向他,于是,姜玉堂便清楚的看见太子殿下嘴角浮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 他道:“不会。” 太子眉眼淡淡的,甚至还带上一丝笑意:“你娶了赵家,陛下反而更不会怀疑。” 姜玉堂当时还不明白,太子只让他去看手中的画:“听闻你喜爱这样的女子,赵家四房的小姐倒有几分相识。” 祖母之前让他选画,他随手指了一幅。之后祖母大概拿着画四处去寻,只没想到太子那儿也惊动了。 姜玉堂将画打开,只见那画上女子穿着豆绿色的长裙,纤细白皙,气质清冷,倒当真儿与他指的那幅画有几分相识。 只瞧一眼,姜玉堂便知道太子对于姜府,只怕是早就惦记,势在必得。 而太子对他也并未敷衍。赵家家世与姜府不相上下,而这女子的长相也是由着他亲自挑选。 “赵家四房之前下放泉州,如今已迁至回京,过上两日就能抵达京都。” 太子捧起茶盏,喝了一口:“孤不在京都与你来说更好,从明日起孤启程去扬州,等再回京便是隆冬了。” 目光落在他手中,太子笑道:“三个月后,孤回来听你与赵家小姐成婚的好消息。” 马车停了下来,赵禄弯腰在一边摆上矮凳。 姜玉堂拿着画卷从马车上下来,才刚走上台阶,青石板上马蹄声儿响起。 侍卫下了马快步朝他走来,凑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姜玉堂的眼帘一点一点闭上。 他派人背地里去查赵良娣,这才知晓,太子与赵良娣一年前就开始不和。 之前赵良娣刚入东宫时他不止一次听说,太子对赵良娣十分恩宠,琴瑟和鸣。 可如今却又听说,赵良娣关在院子里,太子已经一年没过去。 难怪,太子会说,他与赵家联姻陛下不会怀疑。 如果说,姜府是太子首选,如今拉拢势在必得。那赵府呢?一年前就开始闹不和,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