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为王

注意隋末我为王目前的最新章节为第277节,隋末我为王主要描写了牺牲了,穿越了,是隋末,还在卖力表演花样作死大全的隋炀帝已经蹦达不了几天,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和翟让等一干猛人已经在迅速崛起,老李家也已经在默默的积累实力,等待时机准备出手。没钱没权没地盘,...

作家 吴老狼 分類 历史 | 313萬字 | 277章
第94章完结
    第173章 南北战区

    “副使,事情的经过秦琼兄弟和牛进达兄弟已经对我详细说了,大恩不言谢,既然你这次是专门为了招揽我程阿丑而来,那我程阿丑这辈子就跟定你了,鞍前马后,牵马坠镫,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和传说中一样,大名鼎鼎的程咬金是一个又黑又壮的粗豪大汉,也和传说中一样,程咬金是个性格耿直脾气火暴的人,听秦琼和牛进达介绍完了陈应良营救自己的前后经过,程咬金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单膝跪到了陈应良的面前,拱手抱拳行礼,主动提出要给陈应良当一辈子的帮凶走狗。niyuedu.com本来就是程咬金帮凶的牛进达也是毫不优裕的向陈应良稽首行礼,对天发誓要背叛自己的出身阶级,给地主阶级的忠实走狗陈应良助纣为虐,帮着陈应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海枯石烂,矢志不渝!

    一下子收到了两员大将,麾下武将人才匮乏的陈应良当然是喜不自禁,赶紧亲手把程咬金和牛进达搀起,又是好言宽慰又是关心程咬金在狱中被虐待留下的伤势,同样也是赌咒发誓要和程咬金、牛进达做一辈子的好兄弟好基友,有福同享同甘共苦,有难同当两肋插刀,自己只要一口饭吃就绝对不会让程咬金和牛进达饿着,种种花言巧语不一而足,既无趣味又没营养,这里略过不提。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陈应良才从程咬金的口中知道,元宝藏还是多少对自己说了一句真话,那就是如果没有性格正直又喜欢抗上的魏徵盯着,半点面子不给元宝藏和慕容栊的坚决护着罪不当死的程咬金,程咬金很可能等不到陈应良赶到元城搭救,就已经在大牢里被慕容珑杀害了。但饶是如此,程咬金还是受了不轻的拷打鞭伤,陈应良又只得赶紧用大价钱从阳谷请来良医,为程咬金医治,程咬金虽然不太清楚陈应良为什么如此重视自己,却还是依然感激不尽,对陈应良好感大生。

    一天后,陈应良等人顺利回到了斑鸠店,接受了程母与斑鸠店乡勇队伍的谢意后,陈应良也没敢过于久离军队,只在斑鸠店住了一天就赶紧又启程返回孟海城大营。程咬金和牛进达则答应在安顿好了家眷队伍后,也等程咬金的伤势稍微痊愈后,马上就南下到谯郡与陈应良会合,陈应良也知道象程咬金这样的人不可能对自己言而无信,不仅大大方方的放心南下,还主动提出可以接受斑鸠店乡勇队加入谯郡军队,答应只要这些乡勇愿意跟随程咬金等人南下,自己就全部收编为正规军。

    辞别了程咬金等人后,陈应良一行又用了三天时间才回到孟海城战场,还好,陈应良离开期间,孟海城这边的情况一切正常,没有发生的意外,张须陀和杨汪的队伍也还老老实实的在孟海城休整,同时让陈应良颇为惊奇的是,自己暂时离开军队后,谯郡军队和齐郡军队之间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友情似乎还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曾经在赌桌上针锋相对几成的阚稜与罗士信,竟然还肩并肩的前来迎接自己。

    也是到了后来陈应良才知道,原来罗士信背着张须陀又和阚稜赌了一场后,不仅赢回了曾经输给阚稜的战马盔甲,还把阚稜辛辛苦苦砍人头攒下的铜钱赢了不少,阚稜又是一个赌得直的大羊枯,输了后丝毫不恼,还大度的反过来请罗士信喝酒。钦佩之下,性格有些在意钱财的罗士信也就和直肠子阚稜结成好朋友了。

    暗暗欢喜自军与齐郡友军关系缓和之余,陈应良赶紧回到营里更衣洗浴,准备洗换完了再去拜见张须陀和杨汪,与此同时,陈应良自然少不得把那道所谓的书信原件交给魏徵查看,而魏徵看完了陈应良用左手写字伪造的所谓慕容栊书信原件后,立即讥讽的说道:“陈副使的胆子还真是大啊,连笔迹都懒得模仿,直接左手写信,再用萝卜刻了一个慕容栊的名字印章,居然就敢拿这道书信抓一个朝廷命官,手段胆量,真是叫人佩服。”

    “我没见过慕容栊的笔迹,又是从孟海公的赃物中发现的这道书信,凭此追查慕容栊涉嫌通贼一案,也是出于对圣上的一片忠心,朝廷能说我什么?”陈应良理直气壮的反问,又更加振振有辞的说道:“再说了,谁又能证明这道书信不是慕容栊故意改变笔迹而写?慕容栊奸贼为了预防万一,故意用左手写字留下不同的笔迹,以免书信不慎落入他人之手,这难道不是合乎情理的解释?”

    魏徵哑口无言,找不出什么话来反驳陈应良的歪理,只能苦笑说道:“还好,陈副使你这样的人天下只有一个,不然的话,这天下的无头冤案真是不知道要有多少。”

    “魏法曹说错了,这个案子可不是什么无头冤案,如果本官抓到了孟海公,就可以查出这道书信究竟是否慕容栊亲笔所写了。”陈应良微笑说道:“魏法曹如果想要查清此案,不妨就留在我这谯郡军中,一边帮着我料理军务政事,一边等我抓到孟海公,然后我们就可以查清楚事实真相了。”

    “陈副使此言何意,难道你连卑职也想招揽?”魏徵有些惊讶的问道。

    “不错。”陈应良知道魏徵性格正直,索性也直接说道:“魏法曹,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只是没有跟对人,才没有一展所长的机会。留下来吧,帮着我一起为百姓造福,为朝廷平叛,我可以担保,我一定可以让你大展拳脚,得偿所愿,成为一代名臣。”

    “这……。”历史上曾经五易其主的魏徵有些犹豫,半晌才说道:“请容卑职想一想。”

    “没关系,你可以慢慢考虑。”陈应良微笑说道:“不过我建议你最好随我到谯郡去亲眼看看,看看我的为官施政与元宝藏有什么不同,也看看谯郡老百姓过的日子与武阴百姓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给我答复。”

    魏徵又犹豫了半晌,然后才点头说道:“好吧,卑职就随你到谯郡去走一趟。”

    劝说了魏徵留下后,陈应良匆匆换了衣服,然后赶紧进城去拜见张须陀,结果收到消息的张须陀已经与杨汪在大厅里等着陈应良到来,秦琼与木兰等人则肃立一旁。见面后,陈应良倒是赶紧行礼拜见上官了,张须陀却是足足半柱香时间没吭声,然后才突然开口,恶狠狠的问道:“慕容栊那道通贼书信,真的是你在战场上发现的?何时发现的?老夫为何事前全不知情?”

    “禀大使,慕容栊那道通贼书信,确实是下官在追击孟海公逆贼时发现的。”陈应良赶紧拱手行礼,主动请罪道:“请大使恕罪,下官有些贪功,也害怕走漏风声,让慕容栊逆贼毁灭证据,所以发现书信后没有向你及时禀报,而是找了一个其他借口北上,想要先拿下慕容栊再给你一个惊喜。只是没有想到事有凑巧,到了元城之后,居然又发现了慕容栊的其他罪行。”

    张须陀阴沉着脸不说话,旁边还不知情的杨汪则惊讶问起具体情况,陈应良忙鬼扯说是自己发现慕容栊通贼书信,怕走露风声没有公开,然后借口招揽程咬金突然北上武阴郡收拾慕容栊,还很是坦白的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有些贪功,事前没有向张须陀禀报。然后又大概介绍了慕容栊的为官情况,尤其强调了慕容栊竟然敢把儿子灵堂设在公堂上的不法之举,暗示说慕容栊确实罪该万死。

    听着陈应良的鬼扯,张须陀始终没有吭声,脸色还阴沉得更加可怕,官场老滑头杨汪却是不动声色,半晌才慢条斯理的说道:“贤侄,下次再发现类似罪证,记得要先报知张大使,不要再贪功隐瞒,贸然行事,如果铸成了什么大错,那可就是悔之晚矣了。”

    “一定,一定。”陈应良赶紧点头,又向张须陀拱手行礼,恭敬说道:“请大使放心,下官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独吞功劳了,再发现类似罪证,一定立即向你禀报。”

    “他娘的!”张须陀突然骂了句脏话,忿忿说道:“老夫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怎么会摊上这么一个喜欢独吞功劳的副手?书信带来没有?拿来!老夫要如实上奏朝廷,在这个案子上分一份功劳!”

    陈应良当然不会介意张须陀在这件事上分功,赶紧拿出那道伪造书信,恭敬的双手呈到了张须陀的面前,还小心翼翼的补充道:“张大使,奏章上请务必写明,这是下官在追击孟海公逆贼时在赃物里发现的。”

    张须陀没好气的一把抢过伪造书信,打开粗略看了几眼,然后又恶狠狠的瞪了陈应良一眼,似乎在责怪陈应良的胆大包天,胡作非为。旁边的杨汪则凑了上来同看,只看得几眼,杨汪就装模作样的惊叫了起来,道:“好个奸猾逆贼!竟然用左手写字,让人无法查对笔迹,幸得应良贤侄不辞劳苦亲临元城,查到了他的其他不法证据,这才让他无法逍遥法法,进一步毁灭证据。张大使,慕容栊这个奸贼罪不容诛,你我身为朝廷命官,必须要向朝廷和圣上如实奏报啊!”

    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明显在偏帮陈应良的杨汪,张须陀这才提笔写了一道向隋炀帝报告此事的奏章,顺便奏明了慕容栊把儿子灵堂设在公堂上的罪行,连同伪信一起派人送往诼郡交给隋炀帝,然后也就懒得在这事上追究下去了——想追究也没用,陈应良只要一口咬定这道书信是在追杀孟海公时发现的,那就是谁也没有办法证明这道书信是陈应良亲手伪造,查到最后也是一笔糊涂帐。

    了结了慕容栊的事,张须陀才让自己的新副手陈应良坐下,然后没好声气的说道:“好了,商量公事,你走之后,老夫仔细考虑过你我联手剿灭十二郡乱贼的事,老夫知道你不想和老夫联手讨贼,老夫也不想和你这个偷奸耍滑的小滑头联手,干脆不如这样,我们把河南道十二郡分为南北两个战区,你负责剿灭南区乱贼,老夫负责北区,到了战事需要时再联手剿贼。”

    把十二郡分为两个战区,自己单独负责一个战区,不用听张须陀的直接指挥,可以自主作战,陈应良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当然是求之不得,赶紧连连点头,说道:“全凭张大使安排,下官遵命就是,敢问张大使,南北二区具体如何划分?”

    “你负责五个郡。”张须陀顺口答道:“梁郡、彭城、下邳、东海和琅琊五个郡归你,余下的归我,如何?”

    陈应良的神情有些为难了,因为张须陀分配给陈应良负责的五个郡中,梁郡正好就是瓦岗军的主要活动区域,而出于种种考虑,陈应良现在是既不想彻底剿灭瓦岗军,也不想和瓦岗军过早交手,以免过于干扰历史进程,让自己彻底失去历史先知优势。还好,突然看到坐在自己对面的杨汪,陈应良顿时想到了合适的推托借口,立即拱手说道:“大使,下官有一个小小请求,还望你千万答应。”

    “说,什么请求?”张须陀顺口答道。

    “大使恕罪,能否让下官只负责四个郡,请你把梁郡兼管起来?”陈应良小心翼翼的说道:“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下官的麾下兵马过少,负责的区域太大,只怕力有不逮。大使你也知道,彭城和琅琊二郡都是大郡,随便一个郡的土地都有谯郡的一倍还多,下邳郡也比谯郡的土地面积大出将近五成,下官麾下的这点兵马,想要剿灭如此辽阔土地上的乱贼,太过力不从心。”

    张须陀点点头,承认陈应良负责的战区面积确实有些过大,然后又问道:“第二个原因呢?”

    “第二个原因,是个人方面。”陈应良向对面的杨汪拱了拱手,苦笑说道:“梁郡的杨通守,他是下官的长辈,又与下官的叔父黎国公十分熟识,下官真的不好意思对他发号司令,指手画脚,所以下官想请大使自己兼管梁郡,免得下官与杨伯父交涉时尴尬。”

    杨汪笑笑,对此不做言语,但是在内心深处却还是不愿被陈应良这个晚辈命令指挥。张须陀则稍做考虑后,也就点头说道:“那好吧,那你就只负责四个郡吧,好在梁郡这边的情况还算过得去,杨通守麾下的官军作战也还算得力,老夫多兼管一个梁郡,也不算吃力。”

    陈应良大喜,忙向张须陀道谢,张须陀又哼哼了几下表示对陈应良的不满,然后才换了一副严肃面孔,对陈应良郑重说道:“回谯郡后,你除了要尽快扩大军队之外,还要尽快出兵到彭城去给董纯帮忙,他那边的贼乱情况很严重,尤其是那个大贼头彭孝才,屡剿不灭,你要多动动脑子,早些帮董纯把彭孝才乱贼铲除,打掉彭城乱贼的嚣张气焰。”

    陈应良答应,对面的杨汪也突然开口说道:“应良,对董留守尊敬一些,现在你虽然职权在他之上,但他毕竟是前辈,论年龄足以做你的祖父,官职品级也仍然在你之上,突然之间受你约束指挥,心中难免会有不快,这是人之常情,你要做好准备。切记,不要斗气赌气,那只会害人害己。”

    陈应良恭敬应诺,张须陀也叮嘱了几句让陈应良小心应对与董纯的关系,然后又和陈应良商量了剿贼钱粮的分配情况,约定各从负责郡县收取后,张须陀这才又说道:“那就这样吧,既然你顺利回来了,我们的队伍也休整得差不多了,那我们明天各自拔营动身吧,今天晚上聚在一起喝杯酒,就算老夫给你们送行了。”

    陈应良和杨汪一起答应,然后杨汪又向陈应良微笑说道:“贤侄,明日一别,我们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见面了,在任上好好干,但也要注意安全和保重身体。还有,你与长孙姑娘成亲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一声,我可一定要去喝你的喜酒。”

    陈应良赶紧答应,张须陀则一楞,忙问道:“怎么?你这小子已经定亲了?老夫不是听说,你这小子被柴家退婚了么?”

    “他是被退婚了,不过马上又定亲了,为了这事,黎国公还闹了一个大笑话,差点给这小子弄出了两个正房。”

    知道陈应良和裴弘策底细的杨汪微笑,把裴弘策在不知情下替陈应良与裴翠云定亲的事当笑话说给了张须陀听,可惜张须陀听了之后不仅没笑,神情还十分之复杂,然后张须陀又偷看了一眼旁边的木兰,发现她垂着头不说话,也看不到脸上表情,张须陀心中不由一阵同情,暗道:“丫头,不是老夫不帮你,是你和他没这个缘分。”

    悄悄的偷看了一眼陈应良,木兰的头垂得更低,心中不断的默念,“我不喜欢他,我讨厌他,是大帅乱点鸳鸯谱,硬要撮合我和他,实际上我还是讨厌他……。”

    心里不断的安慰着自己,木兰的眼角,还是忍不住有泪花隐隐闪烁……

    第174章 饮鸩止渴

    程咬金和牛进达果然是言而有信的人,陈应良率领谯郡军队凯旋回到永城后还没过几天,程咬金和牛进达就带着一些家眷和两百来名济北乡勇来到了永城归依,陈应良闻报大喜,亲率全城文武官员出城二十里相迎,程咬金与牛进达受宠若惊,稽首道谢,陈应良亲自搀起二将,将程咬金封为了骑兵校尉,牛进达则封步兵校尉。

    至此,陈应良的文武班底基本定型,武将方面主要有程咬金、牛进达、马三宝与阚稜四名大将,文臣方面则是大舅子长孙无忌、超级大神棍袁天罡与贪生怕死的钱向民,另外还有一个奉命南下查案却暂时无法完成任务的魏徵,也被陈应良强行委托了法曹重任,让魏徵帮着自己料理军民司法诸事。这套班底人数不多,但胜在精干,各有所长,也是陈应良赖以起家发展的基本班底。

    班底定了型,接下来就是扩军了,做为新任的十二郡剿匪副总司令,陈应良手底下的十二个团兵力当然是不够应付,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平叛战事,陈应良只能是决定把兵力扩张到三十个团,兵种构成则是四个团的骑兵,八个团的重步兵,还有十八个团的轻步兵兼弓弩手。

    时间不等人,陈应良的扩军动作早在程咬金等人抵达永城前就已经展开,还好,谯郡周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流民饥民,招兵告示才刚贴出去,设在谯郡边界上的招兵点就已经挤满了流民百姓,还任由隋军将领挑选其中青壮,仅仅三天就招满了合格兵员。同时就任了剿匪副总司令后,陈应良也用不着再去逼可怜巴巴的太守徐敏廉出钱出粮,只需要暂时垫付一些钱粮供养训练新军,然后就可以大模大样的敲诈勒索兼管的彭城、下邳、东海与琅琊四郡供给钱粮了。

    与此同时,陈应良也终于与老邻居董纯有了第一次直接交集,和杨汪担心的一样,年龄足以做陈应良祖父的彭城留守兼左卫将军董纯,果然明显不服气陈应良这个年轻的顶头上司,在与永城距离不远的情况下,董纯不仅没有来拜见上官,还连陈应良派人送去的知会兼管公文,董纯也是拖了好几天才给回文,回文上还十分简单只写了‘知道了’三个字,以十分轻蔑的态度表示对陈应良的不屑与不满。

    陈应良当然知道自己要想让董纯俯首听命得花一些力气和时间,对董纯的轻蔑与不敬也只能暂时记录在黑帐本上,等有机会再慢慢收拾,陈应良最关心的还是兼管四郡的贼乱情况,还有四郡官军的具体情况。还好,董纯在这方面倒是不敢玩花活给陈应良抓把柄,在回文的同时还是如实奏报了各种军情,同时考核大权被陈应良捏在手里的东海、下邳与琅琊三郡太守都尉也不敢怠慢,全都如实奏报了各自情况,让陈应良对自己监管的四个郡有了大概了解。

    从监管四郡汇报的情况来看,陈应良发现张须陀最担心的大贼头彭孝才其实危险并不大,因为盘踞在沂蒙山区的彭孝才之所以屡剿不灭,并不是因为彭孝才的队伍能征善战,而是因为沂蒙山区的地形太过复杂,一遇官军进剿,彭孝才就带着队伍钻进深山老林和官军捉迷藏,活生生的把官军拖垮,而官军队伍只要有办法把彭孝才诱出山区,再在平原地区与之交战,将他击破甚至歼灭都不是什么难事,根本用不着如何的操心。

    与之相反的是,倒是张须陀根本没有提到的东海郡,让陈应良产生了警惕,因为东海太守尹翁向陈应良奏报说,杜伏威的队伍东窜进了东海后,不仅队伍再一次迅速扩大,还设计干掉了东海大贼头赵破阵,吞并了赵破阵的队伍,成为东海首霸;同时另一位历史牛人李子通,也乘着张须陀的主力被孟让、孟海公牵制的机会,率领一万余人取道琅琊南下,目前已经侵入了东海最北端的怀仁县境,与流窜在沭阳以南的杜伏威南北呼应,严重威胁官军兵力空虚的东海全郡安全。

    仔细看完了各郡奏报,又在袁天罡亲手制做的四郡地图沙盘上标记了敌人位置,陈应良盘算了许久,这才说道:“我觉得我们不能首先向琅琊出兵,应该直接出兵向东,先扫荡彭城南部的小股贼头,顺便锻炼新兵队伍,然后屯兵下邳,适时出兵东海,把杜伏威和李子通这两个贼头各个击破,确保东海安全,不然的话,这两个贼头一旦在东海坐大,不仅东海郡城难保,徐州最富庶的下邳郡肯定也是永无宁日。”

    “那彭孝才怎么办?”长孙无忌问道:“他可是张大使点名的大贼头,如果我们不能把他尽快剿灭,张大使那里难以交代啊?”

    “彭孝才让董纯去对付。”陈应良答道:“董纯的力量足以收拾彭孝才,只是没机会和彭孝才决战,才让彭孝才逍遥到现在,我们只要想出一个办法让他滚出沂蒙山区,董纯就可以轻松对付他了。”

    “兄长说的当然是好主意,可我们怎么让彭孝才滚出沂蒙山区呢?”长孙无忌追问道。

    陈应良皱眉不答,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给董纯制造决战机会,倒是逐渐把精力转移到军务方面的袁天罡开口,提出建议道:“副使,何不打打断粮的主意?琅琊一带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粮产稀少,彭孝才的队伍不事生产,全靠劫掠补给,肯定存粮不会太多,我们如果能切断他的粮草来源,要不了多少时间,彭孝才就只能乖乖滚出沂蒙山区就粮,到时候董纯再想和他决战不就容易多了?”

    “思路很正确,但很难做到。”陈应良皱着眉头说道:“现在已经是七月上旬,再有小一个月就是小米收获的时候,秋粮一旦入仓,民间就会有大量的存粮,彭孝才光是劫掠乡里就可以弄到粮食,我们又如何能切断他的粮草来源?”

    “恕学生出言不详,今年的青州一带不是一个丰收年。”袁天罡摇了摇头,说道:“学生喜爱周易天文,时常收集各地天候气象,从学生了解到的青州天候情况来看,今年的青州一带雨水甚是稀少,没闹蝗灾都已经是无比幸运,粮食歉收却是已成定局,所以我们只要设法让百姓将不多的粮食集中保存,就不难诱出彭孝才。”

    听了袁天罡的建议,陈应良面无表情,许久后才说道:“看来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无忌,替我写一道公文给琅琊太守窦宪,命令他在琅琊七县城中修建民仓,秋收之后,立即要求百姓将粮食转移入城保存,登记造册,让百姓分批领取各自粮食回家食用,剿灭彭孝才之前,百姓不得在家中存储超过十日之粮。”

    “实在离城太远的乡村,筑坞堡保存秋粮,由地方乡勇集中保护,再安排吏员监督看管,遇敌人袭击,一旦坞堡告急而援军不至,吏员立即纵火烧毁存粮,不使坞堡存粮敌手的吏员,依律奖励!”

    陈应良念完公文大意,不等长孙无忌提笔,旁边的魏徵就已经大惊失色的反对道:“不可,万万不可!陈副使,你知道不?如果你这么做,将会产生多少弊端,将有多少贪官污吏会乘机中饱私囊,敲诈勒索,又将有多少百姓的口粮将被贪污克扣?”

    “被贪官污吏克扣一部分,也好过被土匪全部抢走。”陈应良冷冷说道:“魏法曹,你说的弊端我当然知道,可是我如果向琅琊出动大军剿匪,又将产生多少弊端,又会耗费多少钱粮,给百姓增添多少负担?两害取其轻,我只能选择对百姓伤害最小的。”

    魏徵有些默然,但还是又呻吟道:“可是这么做,百姓就太苦了。”

    “百姓是苦,但总比粮食被抢光后活活饿死的好。”陈应良叹了口气,吩咐道:“无忌,给窦宪去文吧,让他依计行事,这是一个让他捞油水的机会,我相信他会全力执行。顺便给董纯去一道命令,让他出兵六千到临沂休整待命,确保与琅琊各县的交通联络,一旦发现敌情,立即出兵杀贼。”

    长孙无忌答应,立即提笔拟令,然后陈应良又下令全力训练备战,准备出征事宜,待到秋收后立即出兵东进彭城南部,扫荡那里的小股乱贼锻炼新兵。同时陈应良自然少不得把情况向张须陀奏报,解释情况并介绍其中利弊,请求张须陀安排队伍接应琅琊北部的新泰东安等县,预防彭孝才劫掠琅琊北部。

    和陈应良预计的一样,收到了陈应良这道体贴部下的命令后,琅琊太守窦宪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了,忙不迭的命令治下七县修建民仓准备囤积秋粮,同时在边远地区修筑坞堡用于储藏民粮,嗅到油水味道的琅琊各级官吏也是欣喜若狂,一边欢呼称赞新上司施政得当体贴下属,一边卖力执行命令,同时还十分难得的深入民间,宣传将粮食集中储藏的各种好处,煽动蛊惑恫吓威逼百姓把秋粮交给官府保管,期间自然也少不得搞一些什么鼠雀耗的花样大捞油水。

    琅琊官吏在欢呼雀跃,彭城太守董纯却是气得七窍生烟,一边大骂陈应良行事荒唐,一边上表弹劾陈应良的胡作非为,同时还致书张须陀表示抗议,要求张须陀出面管教陈应良。可惜张须陀却被陈应良的书信蛊惑,觉得逼出彭孝才决战,远远好过派出大量军队和彭孝才在沂蒙山区捉迷藏,既没有把握又劳民伤财,便回信要求董纯依令行事,同时要求董纯今后不得越级上报,有事必须要先向陈应良禀报。

    德高望重的张须陀也站在了陈应良一边,董纯再是不满也是没了办法,同时董纯又收到朝廷消息,说是有人在隋炀帝的面前弹劾自己,指责自己剿匪不力怯懦畏战,治下一塌糊涂极不称职,请求隋炀帝依律法办!为了不给别人更多指责自己的借口,董纯也只能是一边大骂着陈应良胡乱指挥,一边乖乖率军北上,到陈应良指定的临沂战场驻扎,等待战机出现。

    请示张须陀稍一耽搁后,董纯怒气冲冲的领着军队赶到临沂城外时,琅琊境内的秋收已然开始,也和袁天罡这张乌鸦嘴预言的一样,今年琅琊郡秋粮确实歉收严重,因为雨水不足,往常一亩地能收两百多斤的小米,今年只能一百三四十斤,减产几乎近半,来年粮荒几乎已成定局,导致那怕是秋收季节,民间粮价仍然不断上涨。

    既然粮价逆市上涨了,琅琊郡的大小贪官执行起陈应良坚壁清野的命令来自然也就更加卖力了,为了让百姓把秋粮集中储藏,琅琊官员干脆出动军队强行收粮,清楚这些地方官德行的琅琊百姓哭喊震天,死活不肯交粮,为此还闹出了人命。气得董纯忍不住又上了一道奏章给隋炀帝,大骂陈应良的举措是坑害百姓,劳民伤财却毫无作用。

    也是凑巧,当琅琊百姓还在辛苦秋收时,恰好董纯第二道弹劾陈应良的奏章送出的第二天,与临沂相距不远的费县突然送来急报,说是在县境北部发现彭孝才队伍的踪迹。但已经吃过无数类似大亏的董纯这次没上当了,并没有急着出兵征讨,而是选择了按兵不动,同时派人严密侦察彭孝才队伍的动静。

    两天后,让董纯觉得难以置信的消息传来了,往常象兔子一样到处逃窜的彭孝才这次似乎铁了心要在费县做一笔大买卖,竟然集兵包围了费县北部的一个新建坞堡,扬言说交粮不杀,如果不肯交粮杀光坞堡里的所有人,守卫坞堡的乡兵赶紧向县城求援,费县县令也赶紧向董纯求援。

    事情到了这一步,董纯再不出兵就无法向朝廷交代了,尽管明知道彭孝才很可能是打一枪就跑,董纯还是亲自率领着三千军队急赴费县增援,结果让董纯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当他的军队赶到事发现场时,彭孝才的队伍不仅没有提前开溜,还硬着头皮和董纯的队伍正面打了一仗。

    这是一场董纯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的决战,人多势众的彭孝才队伍欺负董纯兵少,交战刚一开始就亡命冲击董纯的旗阵正面,也一度杀得董纯的队伍有些难以招架——因为彭城将士也没料到彭孝才会敢和自军决战,还道彭孝才会和往常一样的一触即溃,措手不及下相当被动,阵脚一度有些松动。

    还好,董纯麾下的队伍毕竟是装备精良的百战之师,战场经验十分丰富,挺过了最开始的危险时刻后,逐渐的腾出手实施反击,也逐渐的扭转了局面,开始占据战场上风。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彭孝才才终于象往常一样的下令撤退逃跑,董纯好不容易逮到彭孝才主力又那里舍得放弃,不顾前方已是山区仍然紧追不舍,还亲自领着军队冲着最前方,紧咬着彭孝才的尾巴死活不放。

    这场追击战足足持续了一天一夜,结果胜败的关键又再一次出乎了董纯的预料,正当董纯的队伍追击时间过长而体力下降时,之前被包围那座费县坞堡竟然及时送来了温热的小米饭,让董纯的队伍得以及时进餐,恢复体力重新开始追击。而这一次,董纯再没有让老对手彭孝才从自己面前溜走,终于在一条小溪旁边生擒到了彭孝才,逮到了这个为害琅琊、彭城两郡将近两年的大贼头。

    隋军将士欢呼的时候,董纯却在疑惑彭孝才这次为什么没有提前逃跑,当彭孝才被押到面前后,董纯还当面向彭孝才问起了这个问题,彭孝才也很豪气,直接答道:“你把我的肚子挖开,就知道答案了。”

    董纯当然舍不得让彭孝才这个老对手就这么痛快的死,只是下令剖开了几个贼兵尸体的肚子,结果让董纯大吃一惊的是,几个贼兵的肚子里竟然都是树皮草根,其中一个贼兵肚子里干脆就是观音土,找不到一点粮食。震惊之下,董纯脱口向彭孝才问道:“你们断粮多久了?”

    “十三天!”彭孝才红着眼睛吼道:“琅琊本来就穷,我们以前抢来的粮食左省右省,好不容易熬到秋收,你们这些狗官却把粮食全都集中起来看押,民间一点存粮都不留,我能不拼命么?再不赶快抢点粮食吃饭,我和我的弟兄就只能是人吃人了!”

    董纯呆住,半晌才无力的说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老夫今天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四天后,董纯生擒到彭孝才的消息,被快马送到了仍然还在谯郡的陈应良面前,同时送到陈应良面前的,还有董纯的亲笔致歉信,不仅向陈应良赔礼道歉,承认自己对陈应良有些不敬,还承认陈应良的布置指挥相当有效。

    看到捷报与董纯的致歉信,长孙无忌与袁天罡等人当然是喜笑颜开,钱向民还无比兴奋的建议陈应良在其他三郡也如法炮制,饿死那些靠劫掠为生的乱贼流寇。可惜钱向民的这个马屁却拍到了马蹄子上,陈应良当场就变了脸色,怒吼道:“你想害死老百姓啊?你知不知道,这么在有多大的弊端,老百姓要受多少的罪?琅琊这边是山林太多,地形太复杂剿匪太难,我才被迫饮鸩止渴!在其他郡这么做,除了饿死成千上万的百姓,逼着无数走投无路的百姓落草为寇,不会有任何的作用!”

    喝退了拍错马屁的钱向民,陈应良又飞快向长孙无忌命令道:“无忌,马上给琅琊郡去一道命令,停止集粮,把已经收上来的粮食全部还给百姓。”

    “用不着这么急吧?”长孙无忌疑惑说道:“彭孝才刚破,余党还散落在琅琊境内,把粮食还给了百姓,万一彭孝才的余党又乘机东山再起怎么办?”

    “顾不得那么多了。”陈应良答道:“你又不是没见过那些贪官污吏的狠毒,粮食晚一天还给百姓,就肯定会有一批百姓早一天饿死,把粮食集中储存只是无奈之举,既然董纯运气好早早就破了彭孝才,那我们就赶紧把粮食还回去,能多救一些百姓,就多救一些。”

    长孙无忌点头,这才坐下提笔拟令,旁边的魏徵却叹道:“可惜,副使你的这道命令,琅琊那些地方官,执行起来就不会那么卖力了。”

    第175章 各怀鬼胎

    虽然陈应良是一百个愿意向张须陀那么天天东奔西走,南征北战,随时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剿匪,疲于奔命还注定是土匪越剿越多,但是没办法,既然吃着隋炀帝的俸禄,当着十二郡剿匪副总司令的高官,再不乐意也必须得去走过场,主持了谯郡大本营的秋收大事后,陈应良终于还是哭天抹泪的带着军队出征了。

    陈应良这次出兵的目的主要是练兵,保护监管四郡中钱粮情况最好的下邳郡安全,顺带着防范杜伏威与李子通这两个大贼头在东海坐大。为了让更多的新编军队得到实战锻炼机会,也出于对杜伏威和李子通的警惕,一向喜欢贵精不贵多的陈应良很难得的大方了一次,一口气带着二十五个团五千多军队出征,马三宝与程咬金等四大将全部随行,只留下长孙无忌和张笛率领五个团的军队拱卫谯郡大本营安全。

    陈应良的练兵目的达成得很顺利,因为董纯的主力集中在彭城北部,无力南顾,陈应良在当上剿匪副司令前又喜欢只扫门前雪,所以现在的彭城南部的土匪流寇简直就是多如牛毛,但凡是有点山林的地方就有土匪流寇出没,弄得彭城南部的符离、薪县与谷阳三县每天都只敢开城三个时辰,时刻提防流寇侵入城内,陈应良的队伍来到这样的地方,练兵的机会当然是大把大把的有。

    练兵的机会有了,程咬金与牛进达等新人大展身手的机会自然也来了,在他们与马三宝、阚稜等老人的奋勇作战下,谯郡隋军如同秋风扫荡枯叶,把沿途经过的大小匪帮一个接一个的击破,也把一个接一个的山寨土匪窝烧成灰烬废墟,盘踞在彭城南部的土匪流寇一窝接一窝的覆灭逃窜,已经出现坐大苗头的匪情也迅速被陈应良扼杀在了萌芽中。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