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您要包什么进来?该不会是宝钞吧?陛下,现银行不行?宝钞寄回去不好用啊。” “...出去。”崇祯抬手指了指外面。黄嗣知道说错话了,鞠了一躬,溜之大吉。 自那以后,“红包旗”的绰号就在军中流传开来,崇祯也一直对黄嗣的行为耿耿于怀。 天子旗不只是军旗,更是作为国旗一样的存在。其核心元素“黻”纹也将被雕刻在未来的军装、武器、生活物品上。 郑鸿逵曾经向他建议:“陛下,臣以为,旗帜用一‘明’字国号即可。臣实在是猜不透,陛下为何要用‘黻’纹做旗。” “郑总兵,给朕说说黻纹的意思。” “臣试言之。黻字,两已相背形。代表了公义和真理。陛下取黻纹是让治下的臣民背恶向善,背己自省,让乾坤朗朗,天道昭昭。” “不错。但还有一个意思你没猜出来。你是天子之臣,是也不是?” “禀陛下,臣誓死效忠大明天子。”郑鸿逵行了揖礼,以示忠心。 “你难道,只想做大明天子之臣吗?” 郑鸿逵看了看崇祯,他猜不透崇祯话里的意思。 崇祯转身面对后面挂着的《大明坤舆万国全图》。 “郑总兵,你看着天下,大也不大?” “大。” “大明,大也不大?” “我大明是堂堂天朝上国,万里山河锦绣。北及大漠,南及汪洋,是当世第一大国!” “可和这全天下比起来,大明就显得不那么大了。可知道为什么?” “臣不知。” “我们的老祖宗啊,他们把能占的好地都占了,和中原陆路相接的好地方都被占完了。你看我大明的四周,都是天险一样的屏障,都是些不毛之地。北边和西边是大漠和高山,东面和南面是浩瀚汪洋。中华之大,大之极也。但是朕觉得,大明还不够大。朕不但要做大明的皇帝,神州的皇帝,朕还要做阳洲的皇帝,有朝一日朕还要做欧洲的皇帝!到那时,明字大旗就不够用了,洋人看不懂中国字啊。他们看不懂,他们就记不住。他们记不住,他们就不会怕大明。朕,宅心仁厚,用了黻纹。朕要让他们知道——被大明庇护是福,大明会带来正义。若是不服从于大明,朕就让大明的天兵打着天子旗平了他们!” “臣,会意了。” 其实这面旗还有一个用意,崇祯只和一个“人”说过。 郑鸿逵走了以后,崇祯一个人看着墙上的地图。 “系统啊,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我明白你的意思,黻虽然是天子十二章,但黻的用法不一样。天子十二章,诸侯九章,黻是十二章的最后一位,可以用的人最多。以至于周朝以后,所有的人都可以用黻纹了。】 “是啊。这家天下的时代也该结束了,这天下不该是皇帝的,应当是人民的。只是现在为时尚早,资本主义都还在萌芽状态,我想不到发动无产阶级的办法。人生苦短,现在只是17世纪,实在是太早了,我要是直接和郑鸿逵他们说:‘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肯定是听不懂的。但我要为后人埋下种子。除了这面旗,我以后会找机会埋下一些实实在在的种子。只希望有一天,这种子能生根发芽,到那时候有人从史书堆里找到我这个播种人,写几篇文章夸夸我,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说得好。那,我们什么时候发红包?我不要现银,给我点数就行了。】 第四十一章 战火再起 “那些印第安人是着了魔吗?怎么一边走一边念经?”联军队列不远处的山顶上,十几个西班牙侦察兵用望远镜观察着行军的队伍。 “不知道...八成是那些明人给他们传了什么邪教。” “真可怕,那些印第安人竟然在走正步?这不像是他们的作风啊。” “依我看他们是用魔鬼的法术在奴役印第安人。这一点都不基督,我在异端审判庭都没见过这种邪教徒。” “你们看那是什么?在队列中间的。好像是重炮!” “在哪?哦,看到了。上帝啊,那炮管有水桶那么粗,是全装加农炮!他们从哪搞来的重炮?” “上次交手的时候明人就用过这些炮,八成是葡萄牙人卖给他们的。这群卑劣的叛徒和犹太人一样狡诈,母国那边还来信说1644年被葡萄牙人暗算了一次,折损了不少兵员。该死的葡萄牙人,花式给我们添乱。早晚有一天我们要烧了里斯本的王宫。”一名四十来岁的老兵认出了这些大家伙。 这五门红夷炮虽说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但被打中的那些人可谓死得相当血腥:和炮弹有接触的倒霉蛋都被巨大的动能撕成了碎片。那紫黑的血浆和破碎的肉泥构成的惨烈“修罗场”让他记忆犹新,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被海军重炮砸的机会。 “上次那些炮还是钉死的地上的,我还看见有一门被震飞了。当时我还以为他们是哪里跑出来的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