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服天堂(1~2838波兰的国王)

“上帝所愿,我们将夺回神赐的美洲大陆!”——神圣罗马帝国宰相,俾斯麦,1850于第十三次十字军中“我大萌,天下无敌啊!”——大明天子领两京一十三布政使司的君王,草原的天可汗,活佛中的活佛,西域和南洋的宗主.....北阳洲殷人的保护者,阿兹特克皇帝、玛雅联邦...

作家 六角 分類 军事 | 774萬字 | 4001章
分卷阅读5
    故登州巡抚孙元化之子孙和鼎,后面这是胞弟孙和斗。今日特来传达圣旨。”

    “久闻令尊大名。”唐王一听,孙元化?有名啊,炮痴谁不知道。带着一群葡萄牙佣兵四处晃悠,见人就说“西洋大炮好,西洋大炮妙,西洋大炮使我快乐。”

    在长城修炮台立了不少功,结果被孔有德这个二五仔背后捅了一刀,失了登州,被人诬陷,然后被那崇祯帝给砍了。

    唉,说来也是难兄难弟,同是被崇祯所害。怎么他两个儿子屈身事了杀父仇人?

    “殿下,接旨啊。”

    看着唐王一动不动,眼神一直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孙和鼎有些发毛。

    听闻这位唐惨王十二岁以后就只有四年见了蓝天,其他时间都被关着。去年才从小箱子里放出来,该不是憋出毛病了?

    唐王恍然,跪地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反正死定了,死得干脆点吧,只希望能留个全尸。那托盘里要是鸩酒白绫倒好,只怕是尖刀,那可惨了。绳子上吊也能留全尸啊,但死相不...

    “唐王朱聿建,英睿果毅...”

    诶,不对啊?怎么夸我呢?难道皇帝改主意了?不可能的。他小时候骑马摔下来都要把马抽死,我这么作死,他不可能...

    “...望君其祗顺大礼,救万民于累卵,扶社稷之将倾,以肃承天命。”

    “完了?”

    “禀陛下,完了。”

    ...

    “北京的那位,钦点我继位?”

    “禀陛下,确是如此。”

    “让我先缓缓...”

    “陛下,大行皇帝还有道密旨。”

    “密旨?”上吊前还有空下密旨?还真像他的作风。

    “是的。”孙和鼎一招手,孙和斗将手中的托盘捧上来,掀开了白布。

    龙袍?怎么有点破...该不是吊死前扒下来的。总之有龙袍就够了。

    看到龙袍,唐王心中定了神,这必定是皇帝的旨意无疑。

    没有玉玺?根本就无所谓。正版的早不知道哪去了,北元手里有个盗版的,整天拿那个逗大明朝玩呢。明朝皇帝自己刻的玉玺有二十来颗,象征意味已经淡了很多了。

    龙袍不一样,那是皇上的贴身之物,足以代表皇帝的意思了。

    “二位说吧,密旨是什么?”

    “...”孙和鼎凑到唐王耳旁。

    “什么?去松江?去松江作甚?”

    “大行皇帝说,您去了就明白了。”

    不明白那位是什么意思,但既然是密旨,那肯定是很重要的事情。

    三人随即启程前往江南。

    而此时的南京已经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明朝实行双京制,在南京也设立了六部,负责南直隶事务。说白了,除了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以外全是养老的。

    除此之外还有南京都察院,南京五军都督府等,但重要性远没有北京的衙门重要。

    但这些南京衙门随着北京的陷落,权势陡增,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

    甚至拥立某亲王的声音出现。

    一个月来,北京有不少官员南逃了,南京六部都给予了妥善安置。但有一人除外,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锦衣卫都指挥使郑鸿逵到!

    鲜衣怒马的锦衣缇骑开进了南京城。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这极似龙袍的装扮不怒自威。

    郑鸿逵身着金甲金翅盔走在队列中央,后一人捧着一个托盘,上罩绣团龙纹的黄布。

    掌握监察百官之权的锦衣卫是皇上的耳目,都指挥使更是皇上的近侍。

    郑鸿逵的到来无疑是传达皇帝诏命的关键,那黄布下面或许就是皇上的遗诏。一时间南京的各方势力都夹紧了尾巴。

    南京礼部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五月初一刚刚去迎了小福王,准备让他继位的。谁知道锦衣卫半路杀出来,坏了好事自不用说,这要是追究下来恐怕要杀得人头滚滚啊。

    如果皇帝有诏命,有意立某位亲王为新君,那么妄议圣命,另迎亲王入京就无异于谋反,被锦衣卫勾去就别想着出来了。

    锦衣卫的队列直入南京皇城。几天的时间过去了,任凭门雷声大做,他自巍然不动,不开宫门。

    这让南京的百官们心生迟疑。但他们依旧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猜郑鸿逵在等一个人。

    数日后,百官们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一只庞大的舰队开进了南京的港口——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都督郑芝龙到!

    都督本是虚衔,要统兵需要另加总兵一类的实衔。

    但对于这个拥兵二十万,战舰三千余,垄断东海及南洋贸易的海上霸主(海贼王)来说,有没有实衔也无所谓了。

    作为郑鸿逵的长兄,他毫无疑问的会站在锦衣卫一边。而左良玉和史可法两位手握重兵的大将都未赶到南京,此时的南京已经是郑氏兄弟的掌中之物了。

    果不其然,他们拥立了——唐王?

    他不是还关着呢?但那黄布之下的圣旨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