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好奇,也是抬眼。 为首一人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年轻的男人也是一身甲衣,远远看不大清,只看着越来越近了,连忙转身进了巷子里面来。 巷子里青衫小子已经瘫在地上了,本着少一事则无事不能多管闲事的心,本来是想这就走过去,结果三人抬眼见了她,就像得了什么腥的猫,嬉笑着拦住了她。 三个麻杆一样的小赖子,看着也都是半大小子。 其中为首一人还拿着棍子,就是他一脚踩住了另一侧的墙面,敲打着墙面:"哟,哪里来的小妹妹,长得可真是俊俏,没听说这一片不太平吗?用不用哥哥照看照看你?嗯?" 他看着也就十五六岁,单单的眼皮,一笑还有两颗虎牙,痞坏痞坏的。 耳朵里听着锣声又近了,徐椀上前。 她对着少年轻轻一笑,连句话都没说,一脚踢在他大腿内侧,疼得他嗷的一声,她速度也快,肘击,劈手又抢了他手里的细棍来。 这变故也就发生在一瞬之间,不等那两个反应过来,再一抬棍,一人肩头挨了狠狠一棍子,看着她的眼神都变了。 徐椀这几年除了学了医,剩下时间都用来qiáng身健体了。 没办法,用她爹的话来说,女子不易,更应能保护自己周全。 三个人面面相觑,之前拿棍子这少年更是举着手,撇唇直笑:"诶呦!这妹子可不一般呢,慢着点,棍棒无情,小心打着哥哥我!" 徐椀手里拿着细棍:"远着点,当我哥哥,还轮不到你。" 说着比划一下,对他勾了勾手指头,示意他们过来。 那两个蠢蠢欲动,少年却只嬉皮笑脸地:"逗你还成,真对小姑娘下手,我可gān不出那种事,我从来不打女人。" 背后锣声又起,巷子里的几个人都变了脸色,这个节骨眼谁也不敢闹事,徐椀也不想引起别人注意,提了细棍赶紧往里走。 三人也赶紧往这头跑去了,到了巷子口,赶上她爹迎头走来了。 赵澜之脚步也大,看见她了,直往这边张望:"阿蛮,怎么才回来,我听着锣响了,外面什么事?" 徐椀扔了棍子,只说无事。 父女两个往回走,她想起来又赶紧jiāo代了句:"顾青城回京,途径青城,这是他旧地,近日又是长公主祭日,估计会停留两日。" 这些都是她在街上听来的,赵澜之嗯了声,混不在意。 走到头了,最里面那个小院子就开着门,花桂在院子里晾着衣裳,一掀门帘,洪珠端着盆出来了。 她身后跟着个三四岁的小男娃子,跳出来还差点摔跟头。 幸好洪珠扶了一把,自己也拍着胸口,直说着好险好险,逗得大家都笑了。 看见徐椀进门了,这小不点噔噔跑了来:"阿蛮姐姐,阿蛮姐姐,给我买糖了吗?" 徐椀像变戏法似的在袖口里抻出一根糖棒来,这就递给了他。 赵澜之走过他身边,没忍住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你爹呢!" 小不点往院子深处一指:"喂马去了!" 花桂晾了衣服,赶紧过来给孩子拎了一边去:"一天到晚就知道吃糖,仔细你的牙全都都烂掉了!" 孩子只叫着娘,嬉皮笑脸也不当回事。 徐椀看着这一幕,也是笑。 花桂嫁给了洪运,洪运也恢复了本名,巧了也姓赵,赵武,儿子起名赵修,就觉得不知道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满心都是欢喜。 进了屋了,下意识地,就放轻了脚步。 娘亲就躺在窗前的躺椅上面,看那椅子早就不动了,想必是睡着了。 窗边有风,虽然是暖风,那也怕她chui着,徐椀赶紧去拿薄被,不想到了跟前,女人已经睁开了双眼。 这些年也真是习惯了,有一点动静就醒。 当年的徐凤白,现在的徐回比起几年前可丰腴不少,不过这般神态,乌发高挽,雪臂轻抬,那三分慵懒,更觉曼妙娇媚。 赵澜之才一进来,心就苏了一大半了,轻言细语地赶紧上前:"醒了?我们爷俩吵着你了?再睡会儿,再睡会儿。" 到跟前了又声声叮嘱着:"走的时候不是让你在chuáng上躺着么,这边有风,chui着了怎么办……" 徐椀默默把薄被放了回去,在心里默数了一二三四,果然才过四,她娘还些许沙哑的声音就在背后响起来了。 "赵澜之,把你的嘴闭上。" "……" 向来就是这样,爹太啰嗦,娘太淡然。 不过,她爹脸皮厚,从来不放在心上。 果然,她爹又继续啰嗦起来了:"别这样,我说的话你都放心上了,那我肯定就把嘴闭上了,我说了你又不听……" 徐椀偷笑,赶紧退了出来。 药抓来了,这就递给了洪珠,仔细叮嘱着,让她熬了药 她娘的嗓子应该快好了,这一直是她爹挂心尖尖上的事。祖母回了老家以后,也曾过去探望过,老太太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个孙儿,不敢到儿子媳妇那说去,偷偷求菩萨保佑着。 她爹可真是半分没放在心上,因着曾有个大夫说过,她娘现在算半个药罐子,年纪也一年长过一年,再有孕怕要在阎王爷那抢人头,吓得他小心得很。 洪珠去熬药了,徐椀就拿着药单自己配药。 窗下的簸萁里,晾着几样药材,是她用来制香的原料。 正看着,有人敲门。 洪运连忙上前开门,门口传来了一声妇女的问话声。 "敢问,这里可是徐大恩人住处?" "你是铁匠铺那大嫂?" "是是是,恩人现在在哪里?" "快随我进来!" 就听着脚步声在背后走过,也没太注意。 徐椀知道,她娘在青城这边留了一口活气,这几年也是怕京中联系不上人,拐了几道弯弯让人通信送到铁匠铺。昨个落脚时候就让洪运去铁匠铺打听了下,赶上这大嫂不在,留了住处。 铺子里的大嫂,说是当年有过情分的。 听着她们进屋了,这大嫂没说别的就开始哭,哭过又让人跪,说让叫恩人,徐回夫妇自然让起来说话,闲言碎语地这就搭上了话头。 "一打我跟铁匠搭上伙了,后来就再没恩人动静,我这心里一直惦记着!" "嗯,嫁了铁匠了?" "就是搭伙过日子,他待我也是极好的,待孩子们也很好,老大娶了媳妇儿了,这会不在家,姐儿去年也嫁了,现下就剩这老幺儿,我就领过来给恩人磕个头,当年要不是恩人一直救济我们娘几个,这会儿我们一家大小还指不定哪个坟头埋着呢!" 说到动情处,又让人跪,屋里闹哄的。 她娘自然是让起,这妇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又是问起了徐椀来。 这可当真是故人,还知道她。 耳朵里听着她娘让她爹出来叫她了,徐椀掀起门帘子这就走了进去。 才叫了声娘,进了里屋了,最先和个少年打了个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