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文武百官的模樣,李世民心裡恨的牙根都癢癢。 這群王八蛋。 一出事兒,除了推卸責任,就是各種廢話連篇。 朕當了這麽多年皇帝,難道還不知道不能掉以輕心? 難道朕就不知道蝗災對民間的影響? 你們的廢話來提醒? 一群蠢貨!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朗聲說道:“好了,都別吵了!” “聖上……” “閉嘴!” 怒火中燒的李世民更是狠狠的一拍書案。 嘭的一聲,令文武百官都是一激靈。 目光掃視群臣,一個個看過去,見無人敢與他對視,李世民的心情這才稍稍舒坦了一些,繼續說道:“蝗災的事情,朕已經有辦法了,諸位不必慌張。” 什麽! 有辦法了? 李二郎吃錯了藥? 腦袋被門夾了?驢踢了?進水了? 武官們還好,只是一個個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的看著李世民。 但是文官們…… 一個個滿腹狐疑,目光之中除了懷疑、疑惑,再就是不信。 畢竟。 蝗災之事,歷朝歷代都有。 但是從來沒有人說過有什麽解決方案。 不然的話,隋末的時候也不會出現蝗災導致饑荒人相食那等人間慘劇! 房玄齡看了看長孫無忌,見他毫不慌張,心中猛地想到一個可能性。 難道說……老長知道什麽? 念頭一起,就壓不下去了。 終歸他也是大唐重臣,有自己的消息來源,知道老長最近和李世民經常湊在一塊,形跡可疑。 眼睛滴溜溜一轉,房玄齡當即開口:“吾皇聖明!臣,洗耳恭聽!” 聰明人,拍馬屁都快人一步! 說完,還不忘了朝長孫無忌努了努嘴,善意的提醒他,這時候應該拍馬屁了。 只不過…… 長孫無忌一臉便秘的表情,根本不想說話。 皇位上,李世民滿意的看了房玄齡一眼。 不錯,不錯,老房懂事兒! 他之所以停頓,就是為了等這一句。 既然等到了,也就不再賣關子,輕咳了一聲:“諸位愛卿,朕預備了幾萬隻雞鴨。” “只要把這幾萬隻雞鴨送到山東、河南。” “這就是幾萬滅蝗大軍。” “區區蝗蟲,不足為懼!” “蝗蟲敢讓莊稼顆粒無收,朕的雞鴨大軍就能讓他們有來無回!” 一番話說完,李世民志得意滿,昂首挺胸,顧盼生姿。 心中不停召喚:快,快,朕已經迫不及待了! 這麽好的主意,你們還不趕緊誇一誇朕? 還不誇朕,等雷劈呢? 老長,你他娘的做夢呢? 老房,朕前一分鍾才誇過你,你丫這麽不懂事? 傻愣愣的站著做啥? 一時間,兩儀殿中鴉雀無聲。 良久。 魏徵硬著頭皮開口:“聖上,雞鴨固然喜食小蟲。可……可這未免……未免有些……” 魏徵有些語塞。 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 哪怕他魏徵,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言辭。 畢竟,不能說荒誕不羈。 不然的話,就有些大逆不道了。 馬周緊隨其後,正色說道:“聖上,臣以為,當務之急,還是想辦法籌措糧食,用於賑濟災民!” 李世民心中怒火中燒! 王八蛋啊! 朕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你們居然還這麽不識趣! 這就跟朕的賢婿說的一樣! 這群狗東西,愚昧無知!只能在朕的光輝下,苟延殘喘! 這麽好的計謀,竟然都不識貨。 還是朕的眼界開闊,一聽就知道這是好主意了。 但是…… 這麽冷場也不是個辦法。 李世民的目光轉了轉,落在長孫無忌的身上:“長孫無忌,你有什麽想法,不妨直說?” 說話間,李世民對他使了個眼色,生怕他不懂。 長孫無忌是真的不想說。 好事兒都讓李世民佔了,他說什麽也沒用。 而且, 一會兒要奏秦瓊一封。 想到這裡,忍不住瞟了秦瓊一眼。 誒? 對啊! 反正一會兒也要彈劾秦瓊口無遮攔,不如趁著現在,直接開工? 心念一動,長孫無忌當即開口:“啟稟聖上。” “臣以為,翼國公秦瓊長子秦有道正在山東、河南賑災。” “倒是不妨使秦有道在沿途收購雞鴨,先行實驗一番,若是可行,在讓秦有道統帥雞鴨大軍,抵禦蝗蟲!” “臣以為,可以先封秦有道為雞鴨軍果毅都尉!” 一番話說的那叫一個花俏! 簡直了! 偌大朝堂,比之前李世民提出用雞鴨消滅蝗蟲,還要安靜。 尤其是長孫無忌最後一句“雞鴨果毅都尉”,更是點睛之筆! 如果不是正在上朝,李世民絕對會一拍大腿,伸出大拇指,稱讚一聲:臥槽! 而且…… 長孫無忌這一番話,堪稱一石二鳥! 先是讚同了李世民的計策,又把老秦家的兒子拉出來公開處刑! 這種事兒,在朝堂之上可是不多見。 秦瓊老臉一紅! 這一段時間,秦有道領命去山東、河南賑災,一度讓他臉上非常有光。 但是後來和門閥士族的矛盾,又讓他心情不爽。 此時,有人實在忍不住,發出“庫庫庫”的笑聲。 秦瓊也是忍無可忍,一挑眉,怒道:“長孫無忌,休要胡言亂語!” “我朝哪有什麽雞鴨軍!” “蝗災事關國計民生,你以此揶揄某,可在覺得某好欺負不成!” “誰說沒有了?”長孫無忌不慌不忙:“剛剛聖上就說了雞鴨軍,秦瓊,你竟然沒有聽到?” 說完,一轉身,面向李世民,抱拳拱手:“啟稟聖上,臣有事奏,翼國公秦瓊口無遮掩,上朝走神,不思進取,當申飭!” 好家夥! 行雲流水! 秦瓊被他的舉動,氣的七竅生煙,雙拳不由得握緊!手臂青筋暴突,恨不得找個火筷子,直接把長孫無忌叉起來! 深吸了一口氣,勉強鎮定下來之後,秦瓊甕聲甕氣的喝道:“啟稟聖上,臣子有道,能力有限、水平一般,蒙聖上不棄,能夠往山東、河南賑災,已是吃力。” “雞鴨軍重擔,臣子萬萬無法承擔。” “臣以為,趙國公長子長孫衝孔武有力,最適合擔此重任!” “聖上,臣也附議,駙馬都尉長孫衝可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