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短暫的錯愕之後,李世民的眼睛亮了! 這生意,硬是做的! 當然,不是按照秦壽的做法來做。 堂堂帝王,怎麽能跟他一塊胡鬧,跑去草原上賣糧。 他需要的,乃是花最少的錢,賺最多的糧食,繼而緩解山東、河南的困頓局面! 至於草原和頡利的事情,倒是可以放一放再說。 定了定神,李世民小聲問道:“賢婿,真的只要讓秦瓊出來說話,長安的糧價就會下降?” “千真萬確。”秦壽點了點頭,語氣篤定:“那些糧商,也是為了賺快錢,囤貨居奇。也就是說,只要不稀奇了,就不值錢了,他們自然就著急了。” “有道理,有道理!”長孫無忌恍然大悟,也跟著附和:“商人逐利,如果他們真的上當的話,長安糧價倒是真的……” “二郎,還在聊?”長孫皇后突然出現在門口,笑眯眯的望著李世民。 李世民不由得一愣,要說還沒說,秦壽搶著說道:“嶽母大人快來坐。” 長孫皇后臉上笑意更勝,微微頷首,笑著稱讚:“這孩子,真懂事兒,比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好多了。” 唔…… 嶽母你說的有道理。 你那幾個兒子,確實挺不爭氣的。 “啊!” 就在這時,李世民終於反應了過來,怪叫一聲,瞪著眼問道:“秦壽,你怎麽知道淮南豐產的事情?” “嶽父,小婿能掐會算呀,就像頡利的那個事情一樣。” 秦壽還有半句話在肚子裡沒有說出來:小爺的先知技能,你當是白給的? “對了嶽父,小婿還想起來一樁賺快錢的買賣。” “什麽?” “販賣雞鴨家禽。” “胡說八道。”李世民不由得皺眉反駁。 要說糧食,他信。 可是雞鴨家禽,有什麽可賺錢的? 這兩樣東西,吃的人又不多,又不是牛羊,能賺多少錢。 信你個大頭鬼! “好了,好了,先不說這些了。”李世民擺了擺手,打斷了秦壽的話。 而今,他必須回去和長孫無忌商量商量糧食的事情。 如果能行的話,馬上就得開始乾,畢竟河南、山東等不了那麽長時間。 如果不行……還得另想辦法。 “我們先走了,有什麽事情,改日再說。” “二郎,你去哪?” “回家啊。”李世民脫口而出。 只是說完,猛地想起來不對! 特麽的,今天是在這個偏院糊弄秦壽來著。 說好的,這個偏院是他家。這要是走了,還真的說不清楚了。 李世民一拍腦門,有些懊惱的說道:“你看看,忘了忘了,忙的糊塗了,連自己家都忘了。” 不愧是玄武門走出來的李二郎,這演技,著實不錯。 秦壽心中腹誹一句,當即笑道:“那嶽父、嶽母好好休息,小婿就先告辭了啊!” “好,好,輔機啊,你替我送送。”李世民忙不迭的笑道。 只不過…… 剛剛走出房門,秦壽忽然去而複返:“嶽父,小婿還有一句話,想跟你單獨說一下。” 李世民眉頭微皺。 猶豫了一下,還是走到秦壽的身邊。 “嶽父,今天日子不錯,如果沒有太多的事情,不妨早些休息,對你身體有好處。” 李世民一臉愕然。 這個秦壽,搞什麽名堂? 不過…… 當長孫無忌和秦壽、高陽一起離開,內院只剩下李世民、長孫皇后兩口子之後,李世民的呼吸變得急促,忽然明白了什麽。 這個女婿……知道的太多了啊! 好女婿……好女婿啊! …… 與此同時。 秦壽和高陽坐在馬車上,一路趕回公主府。 車內。 高陽公主依偎在秦壽的懷裡,臉上帶著甜甜的笑意。 秦壽倒是有些不解:“娘子,你和嶽母聊了什麽,怎麽嶽母的態度對我好了許多?” “沒有啊,母親就是才發現相公非常聰明能乾,所以就對相公改觀了。” “還有呢?” “還有……還有……” 高陽公主臉色一紅,湊到秦壽的耳邊,小聲嘀咕:“那一套衣服,我送給了母后。” 噗…… 秦壽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難怪,難怪,難怪了啊! 難怪剛剛和李世民分別之際,他忽然心生感應覺得李二郎會走桃花運。 就憑那一套戰袍,估摸著李二郎明天能不能起來上朝,都是一個未知數。 可惜了長孫無忌…… 一直在高陽公主的別院等到一更天,才看到李世民、長孫皇后互相攙扶著從別院裡走了出來。 二來,兩個人看起來都是疲憊不堪。 長孫無忌心裡一驚,連忙追問:“二郎,妹妹,你們這是怎麽了,快回宮找禦醫給你們看看吧?” “不用,不用。”長孫皇后臉上還帶著紅暈,忙不迭的說道。 長孫無忌還要再說,卻被李世民一句話給攔了下來。 “輔機,你去找玄齡,一會兒朕去崇文殿找你們。” “啊,是。”長孫無忌不敢耽擱時間,趕緊去找房玄齡。 當夜,崇文殿燈火通明,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一直商議到天邊露出魚肚白,這才閉上眼睛休息了一會兒,等到天光大亮,又跑到兩儀殿上朝。 …… 朝堂上。 李世民目光如炬,掃視群臣,沉聲說道:“諸位愛卿,朕這兩天聽說了一個事情。” “現如今,長安城中粗糧售價二十七錢一鬥,比一個月之前貴了三倍有余,可是真的?” 話音剛落。 長孫無忌立即上前,正色說道:“啟稟聖上,此事……是真的。” “臣正要稟報聖上,此乃無良奸商坐地起價,囤貨居奇,當嚴懲不貸!” “趙國公此言差矣!”房玄齡緊隨其後,正色說道:“啟稟聖上,昨日午後,粗糧售價已經三十三錢每鬥!” 明明……這事兒李二郎昨天晚上就知道了,可是現在仍是臉色一冷,喝道:“豈有此理!” “此事,若是不嚴懲奸商,朕如何對得起百姓!” 幾個門閥世家出身的官員,對於這一幕早有預料。 早在幾天之前,他們就已經商量好了對策。 此時一聽李世民的話,當即有人站出來說道:“聖上,臣有事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