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向趙王推舉你,就像是推舉馬服君一樣!”趙勝將朱襄與馬服君趙奢相提並論,可見心中已經被朱襄折服。 朱襄恭敬回禮:“我願意效仿馬服君,為趙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個時代還沒有《出師表》,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趙勝聽得懂。 他十分感動,立刻進宮將這八個字告訴了趙王。 但趙王仍舊很猶豫:“朱襄之前還被人進言說有罪,現在他怎麽又成了大賢了?” 趙勝道:“我聽聞,朱襄之前被人詬病,是因為土豆有微毒,又耗費地力,所以掌管農事的官員不理解朱襄的做法。朱襄說,巴蜀有一種叫蒟蒻的植物,全株有劇毒,但根莖用灰汁蒸煮就會變成美味的食物。還有許多鳥獸生吃有毒,煮熟之後皆是美味。別人不理解他為何讓百姓在門前屋後種土豆,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土豆如何蒸煮才能食用。” “朱襄還說,我們將青壯男性征發去打秦國,地裡勞作的人不足。沒有人勞作,田地的肥力就不會被消耗。土豆若隻丟進土裡,不需要過多侍弄,也能長出能吃的草根。等打仗的人回來了,再換回黍稷不遲。” 聽了平原君趙勝的話後,趙王仍舊很疑惑:“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朱襄為何之前不為自己辯解?” 趙勝道:“君上,朱襄之前只是一介會種地的平民,他的辯解,他人不會聽,更不會信。如今朱襄顯示出他的本事,我們才會聽他的辯解啊。” 趙王再次覺得平原君言之有理。只是他剛免了朱襄的官職,短時間內重新提拔朱襄,好像是打自己的臉。這讓愛好面子、年輕氣盛的趙王有些不樂意。 這時候,因阻止趙王接收上黨而被冷落的平陽君趙豹,時隔許久再次進言。 他提醒趙王:“雖然朝中沒有太多人知曉,但君上肯定知道,朱襄乃是秦國質子的舅父。他之前不展露自己的才華,在趙國和秦國兩軍對峙的時候突然展露自己的才華,試圖為自己求得官職,君王不得不防啊!” 趙王正愁要找什麽借口拒絕平原君的舉薦,聽到趙豹的話之後,趙王立刻高興道:“沒錯!寡人正是擔憂這個!朱襄可用,但不能現在用。等寡人得到上黨,秦國退軍之後,再用他不遲!” 趙豹道:“君上,雖不能立刻用朱襄,但也應該給他一些安撫,讓他知道君上重視他。” 只要不立刻打自己的臉,趙王很慷慨。他不僅立刻將朱襄被罰沒的千金送還,送給朱襄許多錢幣、車架、牲畜和奴仆,還給予了朱襄等同於趙國下大夫的特權和俸祿。 此時國君之下,官職比較籠統,隻分卿、大夫、士,每種官職各分上中下三等。之後職位逐漸具體,官員也會另兼卿、大夫、士的官職,以區分自己在官場上的品級。 比如藺相如和廉頗一文一武,職責不同,但他們都是上卿。 朱襄原本被免除的官職,級別只是“下士”,勉強進入了戰國的貴族階級。 現在趙王雖然沒有給朱襄任命新的官職,但許諾給朱襄“下大夫”的待遇,朱襄就已經屬於“下大夫”這個中等貴族階層了。 這一點如同齊國當年創辦稷下學宮,只要被齊王認可的學者,都是“上大夫”待遇。那些學者雖沒有“上大夫”的官職,但在各國遊歷時都被認可為“上大夫”。 趙王給了朱襄“下大夫”的待遇,就是以趙國國君的身份認可了朱襄的才華。朱襄的名聲更上一層樓,連其他六國都有所耳聞。 朱襄的名聲傳到鹹陽時,王齕剛攻克了上黨。攻克上黨的捷報與朱襄的名聲一同傳入了秦王的耳中。 秦王驚訝,召來子楚,詢問道:“你說朱襄擅長種田,怎麽沒和寡人說,朱襄還擅長治民領兵,有王佐之才?” 子楚比秦王更驚訝。他比秦王更關心邯鄲,在秦王得知消息前,他就已經知道了朱襄在邯鄲揚名的事。秦王詢問他時,他已經琢磨了許久。 “君上,朱襄卻有王佐之才,但朱襄沒有王佐之智。為保全性命,他一直都不肯展露自己所有的才華。”子楚道。 秦王疑惑:“何為有王佐之才,沒有王佐之智?” 子楚拐彎抹角給秦王解釋了許久,並以朱襄平日舉止談吐實例佐證,終於讓秦王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朱襄確有王佐之才,給他一個王,他肯定能輔佐好。 但輔佐君王不僅需要才華,更要有能與朝臣爭鬥,保全自身的本事。朱襄沒有這個本事。 朱襄不僅心善,不可能為了權力與他人爭鬥,他還是一個很容易被“欺之以方”的君子。他如果進入朝堂,政敵給他設置陷阱,一設一個準。甚至朱襄知道這是陷阱,為了保護他人,他都有可能自己跳進去。 “無論是縱橫遊說,還是帶兵打仗,或者是治理一方,七國有的是能做這些事的人才。但能讓平民田地增產的大才,只有朱襄一人。”子楚很清楚摯友的優缺點,“讓朱襄站在朝堂上當王佐之才,是讓老鷹去打鳴,讓駿馬去耕地,用天下最鋒利的名刀名劍去割黍稷。能用是能用,但是大材小用。” 秦王明白了子楚的諫言:“確實如此,朱襄若在秦國,寡人定會讓他隻用操心農事,不被其他俗務影響。聽你的話,朱襄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故意隱藏才華,隱與藺相如門下。為何朱襄現在會主動尋求名聲?這對他有害無利。”Tips: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傳送門:排行榜單 好書推薦 爽文 系統 種田文 木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