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他懂得一個優秀將領的起點不是熟讀兵書,而是練兵。 只是在這個時代,庶民的本事越大,被殺的概率就越高。朱襄很珍惜自己這條命,珍惜他和雪的這個家,沒打算找死。 “你既然知道危險,為何還要求名?”荀況眉頭緊皺,“求名很容易,求得名聲後,你要如何自保?” 朱襄道:“等求得名聲之後,我就知道如何自保了。老師放心,我有分寸。” 荀況可不好騙:“你先把你的分寸和我說說。” 朱襄深呼吸了一下,腦筋急轉彎:“等有了名聲之後,我先做出一番功績,再在趙王賞賜我的時候主動辭官,隱居深山,只在趙王需要我的時候出來。這樣我既能發揮本事,也能讓其他貴族心安。” 荀況仍舊眉頭緊皺:“你確定你這樣做,真的能自保?” 朱襄道:“我好歹還有政兒這個護身符。身為秦國質子的舅父,只要我懂進退,趙王不會太為難我。若我出事,趙王從哪再尋一家合適的人養育政兒?” 荀況這才勉強被說服:“既然你已經想明白後路,我會為你揚名。你想揚哪方面的名聲?種地的名聲,趙王並不重視。” 朱襄道:“我可以與人論兵,也可以與人論政。” 荀況深深歎了口氣,道:“你終於要顯示出你的王佐之才了嗎?但我不認可你在趙國展現你的王佐之才。你為何不隨政兒回秦國之後再嶄露頭角?” 朱襄俯身叩首道:“請老師幫我。”因為來不及了。 荀況知道朱襄心裡還藏著事。但朱襄仍舊說服了他。 荀況思索朱襄之後可能遭遇的困境,認為以朱襄目前的條件自保綽綽有余。而且朱襄十分重視雪和政兒,肯定不會亂來。 朱襄急需求名,荀況便同意了。 荀況以為,朱襄如此急迫,一定是因為擔心趙國現在種田的勞動力不夠,如果再任由趙國官吏亂指揮,明年會餓死更多的人。朱襄不想錯過明年的春耕。 藺相如得知此事後,也以為朱襄如此急切是因為春耕。 鄰裡鄉親生活如此貧苦,還在夜晚悄悄將家裡不多的錢幣投擲進朱襄家中。朱襄心善,不願意待在家裡躲避災難,想再為鄰裡鄉親拚一次。這很符合朱襄的性格。 嬴小政夜晚進入夢境房間後努力思索,也以為舅父肯定是如此想法。 他想著會為他編織草玩具的農人們,老氣橫秋地連連歎氣。 連自己都想著等滅趙之後,要對藺相如封地的平民好一些,減免他們一兩年的稅賦。舅父心善,肯定就更急切地想幫助這些平民了。 儒家是春秋戰國著名噴子,也是戰國中能與縱橫家們撕逼的強大說客。 無論儒家學子信不信荀子那一套說辭,但荀子作為儒家目前資歷最老、名聲最大的人,他寫信請求儒家其他子弟幫忙舉薦一個人,這等舉手之勞,不會有人拒絕。 何況朱襄在民間的名聲確實很好,儒家弟子也早有耳聞。 蔡澤也寫信給與自己關系不好的同門。他不是舉薦朱襄,而是吹噓朱襄,說朱襄比這些同門強多了。可惜朱襄不肯離開趙國,否則其他六國的賢明君王見到朱襄,一定會奉朱襄為上卿。 廉頗得知此事後,雖然不知道為何朱襄突然想揚名,但看在自己順手牽走了朱襄家不少牲畜的份上,廉頗也寫信回邯鄲,和同僚們吹噓,朱襄確實知兵,我教的! 邯鄲城中有李牧的熟人,寫信詢問李牧此事。李牧想起朱襄曾說過關於士氣的話,斬釘截鐵地回復,對,朱襄知兵! 朱襄身邊那些引而不發的關系網突然發動起來,朱襄原本只在民間流傳的名聲,一下子進入了貴族階層的視野中。 他的名聲就像是烈火烹油一般猛烈燃燒起來,刺目極了。 朱襄家中迎來了不少不忿朱襄名聲的人。 他們與朱襄論道、論證、論兵。朱襄來者不拒,一一接待。 從天空上的日月輪轉,到地面上山川河流的走勢;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到春秋戰國各國政治得失;從排兵布陣的軍勢推演,到如何讓每一個士兵學會令行禁止……朱襄端坐在席上,與絡繹不絕的士子舉盞辯論,無所不知,無一敗績。 甚至連名家詭辯的人都敗在了朱襄的辯證法上。 這個時代的詭辯,也是哲學的一種。考研考博的政治學中,早就將幾千年古今中外的哲學辯論揉碎了塞進了課本中。而朱襄那張能爭取到課題支持和科研經費的嘴,本就不可能笨拙。 如果遇到朱襄辯論不贏的事,朱襄就會將話題轉移到那些人不知道的領域,狡黠地利用自己比這個時代的人更廣闊的知識面進行降維打擊。 如果隻論辯論,現代經過了高等教育的人是不會輸的。因為這個時代的人的哲學思想結晶,也在後人的課本上。 朱襄就這樣猛烈地燃燒著,仿佛夜間明亮的篝火。他的光芒終於引起了趙王和平原君的注意。 平原君趙勝雖然見識淺薄,但他在納諫上,特別是納有名望的人的諫言上,做得比趙王,比當下許多國君都好。 趙勝發現自己小瞧了朱襄的能力,親自登門拜訪,與朱襄煮酒論道。 在與朱襄論道了大半日之後,趙勝不顧自己趙國宗室的身份,作揖承認自己小看了朱襄。Tips: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傳送門:排行榜單 好書推薦 爽文 系統 種田文 木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