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子种田基建

第七十七章 桑蚕
  第七十七章 桑蠶
  晚間, 鬱徵在看帳本。
  今天收上來的帳本有些奇怪,他們買了那麽多菜與米,帳目上的數字不止沒降, 還漲了。
  他們現在帳上已經有十多萬兩,足夠未來一年的開銷。
  鬱徵抬眼看伯楹。
  伯楹臉上笑眯眯, 略帶點得意。
  鬱徵笑問:“看來今日入帳不少?哪邊入的帳?”
  伯楹神秘道:“都記在帳上了,殿下看看便知道了。”
  “怎麽還賣關子?”鬱徵收回目光, 仔細看帳本, 很快就弄清楚了, “這陣子辛苦瓷器坊與竹族的匠人了,標記一下,這月多給他們發一個月的月銀。”
  伯楹是把他們的瓷器與符紙買了出去, 所以才有那麽多入帳。
  鬱徵說完,又對伯楹溫聲道:“你與手底下的人也多發一個月的月銀,這陣子辛苦你們了。”
  他們現在除了換物資之外,也鼓勵外地的商販把大量的書籍運進來。
  百姓中,有的看上了郡王府提供的好飯好菜,有的則因為修運河就是修村外的河流,利益與自己息息相關,因此大量百姓參與進來。
  可惜, 盡管邑淶郡有個邑淶書院,可邑淶書院沒落已久,連藏書閣裡的藏書都逸散了大半,剩下的藏書也沒有什麽特別有用的。
  他們將運河當做軍務來做,十分肯下力氣。
  幸好左行懷管理有方,這麽多人,也不見亂。
  在修運河的過程中,交通已經便利不少,表現在外來的商戶越來越多。
  鬱徵對這個時代的工具書十分感興趣。
  等修了幾天,附近的百姓知道他們在這邊修運河,並且知道運河會穿過一些村莊與農田,百姓們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了。
  伯楹:“殿下英明。”
  這些幫忙的人技術不太熟練,但架不住人多,還肯下力氣,在專業人士的指揮下,修運河也修得飛快。
  兩人說了幾句。
  鬱徵身為郡王,想求符籙書籍而不得,情況已經持續有一陣子。
  伯楹:“殿下放心,隨著往來邑淶的人越來越多,肯定很快就能找到。”
  真正有用的書都在各種混亂中被人拿走了。
  等半個月之後,修運河的工人之中,已經有一半是夏南軍的將士,另一半是沿途的百姓,加起來足有數萬人,編隊都編了幾百個小隊。
  剛開始修運河時,修運河的九成是夏南軍的將士。
  鬱徵:“除銀錢物資外, 可收到了什麽有用的書?”
  尤其那些說教畫符籙的工具書。
  這運河之所以能夠修得那麽快,很大的原因在於人多。
  伯楹道:“暫時還未找到,不過消息已經傳出去,來往的商人知道我們想要書籍,也表示會幫忙找,應該很快就能找到了。”
  伯楹一想到商人們那愁眉苦臉, 一邊心疼又一邊激動地將所有身家砸下來換符紙的模樣, 就忍不住想笑。
  他們修運河用的是土石,先用石頭,再夯土,一段運河修好,不用等土乾掉,馬上就可以用了。
  伯楹:“暫未有回頭客, 可能商販暫未能將符紙賣完。不過來我們這裡的商販全都對符紙很感興趣, 有些人寧願欠債,也要把符紙換走。”
  不僅外行人讚歎,左行懷他們這些內行人,也不得不高看一眼。
  大家明面上不敢說,私底下都讚歎鬱徵實在不一般,短短幾十天,便能將當地百姓動員到這個地步,還絲毫不見亂,也聽不見不滿的聲音。
  冬季沒什麽事做。
  他們的運河修得飛快。
  伯楹:“商販們都說, 外面買不到我們這種又便宜又好的符紙。”
  郡王府這邊安排了好飯好菜,大家吃得好,睡得好,乾活自然也快。
  鬱徵在本地的名聲很好,許多百姓都信任他,聽說他牽頭,百姓們的熱情更是高漲,呼親喚朋,很快,有許多人過來幫忙。
  又修了一段時間,百姓們口耳相傳,這運河是郡王老爺主持修建。修建運河,也是為了百姓的生活。
  估計這位文弱的郡王殿下有志於軍事,也能當一方大將。
  鬱徵:“既然如此,就看他們什麽時候回來了。”
  鬱徵問:“我們的符紙受歡迎否?可有回頭客過來?”
  這年頭能打仗的大將多,能管好人的大將還真不多。
  伯楹一笑,行禮道:“那我便代他們多謝殿下。”
  鬱徵微微一歎:“但願運河修完前能有所收獲。”
  在鬱徵不知道的時候,夏南軍中許多人對他產生了崇敬之情。
  大家一起乾活,一起吃住,關系比之前好了不少,還能互通有無。
  這麽多人同時推進一個項目,確實非常了不起。
  鬱徵道:“我們所在的地方實在太過偏遠,在生意一道上沒什麽優勢, 只能降價, 讓更遠的商販過來。”
  伯楹出面談生意,整個郡王府賺得盆滿缽滿。
  這天有一隊從外地來的大商隊,到了他們這地界。
  底下的小吏招待不了,一層層上報,最後上報到鬱徵案頭。
  鬱徵十分詫異,問伯楹:“他們帶了什麽東西來?連你都處理不了。”
  伯楹壓低聲音:“是桑蠶。”
  “桑蠶?”鬱徵問,“本地沒有桑蠶麽?”
  伯楹搖頭:“本地冬棉夏麻,並未有種桑養蠶之人。商隊帶的桑蠶也不一般。”
  鬱徵聽到他這話十分感興趣:“既然如此,讓那商隊的人進來。”
  有陌生的商隊過來,紀衡約帶著刀站在鬱徵身後。
  鬱徵這邊的安保一向不錯,除了紀衡約親自出馬,他的帳篷外面也站了兩個侍衛。
  那商隊的東家一來,看到帳篷外面站著的兩個高大英武的侍衛,心裡先怵了一分。
    等進來後,鬱徵玉面華服,氣度模樣與一般人迥然不同,身後還站著個氣勢更足的軍爺,商隊的東家腿一下軟了。
  商隊的東家行了個大禮:“草民溫子鳴拜見殿下。”
  鬱徵伸手讓他起來,道:“不必緊張,本王聽說你從外面帶了優質的桑蠶過來,可有此事?”
  溫子鳴再拜:“回殿下,草民確實帶了桑蠶,聽聞殿下修建運河。千裡河堤上正適合種桑養蠶,便帶了過來。”
  鬱徵朝伯楹看去,微微點頭。
  溫子鳴為人機靈,立刻知道,這是讓他把東西呈上去一觀的意思。
  他立刻從袖子裡掏出一個木匣子,恭恭敬敬地遞給伯楹。
  伯楹接過木匣子之後先打開來看了一眼,接著又遞給紀衡約把關。
  兩人都確定沒問題,才把木匣呈給鬱徵。
  鬱徵打開來,裡面居然是正在吃桑葉的蠶。
  他以為這個季節,裡面應該是蠶繭與乾的桑葉才是。
  看來這個溫子鳴頗有幾分本事。
  鬱徵並不害怕蠶。
  他這輩子還親手養過蠶,觀察過蠶從孵化到結繭的整個過程。
  現在他能明顯地感覺到,這蠶比一般的蠶好了不少,生命力很強,個頭很大,進食也非常主動。
  應該是種好蠶。
  鬱徵觀察片刻,問道:“溫郎手裡可有這蠶吐的絲結的繭?本王瞧瞧。”
  溫子鳴準備得非常充分,一聽鬱徵問,立刻從袖子裡掏了出來:“回殿下,蠶絲與蠶繭皆在此,草民還準備了一小片布。”
  溫子鳴將三樣東西呈給伯楹,經過檢查後再次送到了鬱徵手中。
  鬱徵讚賞地看他一眼,這人確實機靈。
  這種蠶吐的絲比一般的蠶絲粗,光澤很明顯,它織出來的布也十分柔亮順滑,比一般的白綢要好一些。
  鬱徵道:“確實不錯,不知溫郎要價幾何?”
  溫子鳴喉結微動,恭敬地說道:“回殿下,草民想要殿下手裡的青糧糧種。”
  青糧糧種,鬱徵摩挲了下椅子:“看來你對我們的情況打聽得很清楚。”
  溫子鳴:“不敢欺瞞殿下,草民正是為了青糧糧種而來。”
  鬱徵:“若是為了青糧,恐怕你要失望。唯有郡王府才能令青糧發芽,一般人縱使將青糧買回去,也只能作為糧食。”
  溫子鳴:“草民可否換發了芽的青糧?”
  鬱徵搖頭:“青糧發芽後若不盡快種下去,短則三五天,長則十來天,會漸漸枯死。”
  溫子鳴面帶猶豫。
  鬱徵見他這樣,說道:“你不妨下去之後好好考慮,等想好了要換什麽,再來求見本王。”
  溫子鳴從善如流地點頭:“是。”
  鬱徵對伯楹說道:“好好招待溫郎。”
  溫子鳴下去後,他帶來的蠶與桑葉仍然留在鬱徵手頭。
  鬱徵把玩著綢布,忽然說道:“去將胡兄請過來。”
  外面聽差的侍衛騎著快馬去將胡心姝請過來。
  一刻鍾後,胡心姝趕來:“殿下召我有何吩咐?”
  鬱徵見他氣都還沒喘勻,讓他在旁邊坐,親手給他倒了茶:“你先喝口茶。”
  胡心姝也不拘謹,直接咕嘟咕嘟灌下半杯冷茶:“殿下出來後,這條件也太艱苦了些。”
  “比起睡在外面的將士,我這不算什麽。”鬱徵道,“得看著運河建好,我才安心。”
  胡心姝原本想勸他,話才起了個頭,聽他這麽說,隻得將剩下的話咽下去:“殿下找我,是——”
  鬱徵將手頭的匣子遞過去:“今日找你來,是想請你看看這桑蠶。”
  胡心姝已經聽過貨商的消息,此時聽鬱徵問起,他接過桑葉與蠶仔細打量。
  鬱徵也不催,坐在一邊等他查驗的結果。
  胡心姝看過後,說道:“是南邊的好蠶,我曾見人穿過這蠶絲綢裁製的衣裳。這蠶身體強健,適應性強,吐出來的蠶絲品質也不錯,放到市面上,頗能賣上價錢。”
  胡心姝:“缺點則是吃得多,一生中要比別的蠶多吃一倍的桑葉,吐的絲卻不到別的蠶的一倍。”
  鬱徵沉吟:“若只是吃得多,倒不是不能接受。”
  胡心姝問:“那商人要換什麽?”
  鬱徵:“換青糧種子。我先前跟他說,青糧種子在外頭難以發芽,讓他考慮一下。”
  胡心姝道:“縱使他不跟我們換這些桑蠶也不要緊,我知道哪裡產這種桑蠶。”
  鬱徵:“他千裡迢迢將桑蠶運過來,能做成的生意還是叫他盡量做成,不然名聲傳出去,願意跟我們做生意的人就少了。”
  胡心姝:“殿下遠謀。”
  鬱徵:“做人做事要講良心罷了。”
  蠶是好東西,桑種也不錯。
  鬱徵見溫子鳴還算厚道,隔天再次召他入帳:“溫郎可想好了,這批桑蠶要換什麽?”
  溫子鳴堅定道:“回殿下,草民仍舊想換青糧糧種,求殿下成全。”
  鬱徵想了想,同意了:“青糧糧種也行,你在蓬定縣停留幾日,待郡王府的青糧糧種發芽了,再交給你。”
  溫子鳴行禮:“多謝殿下成全。”
  鬱徵答應是否將青糧糧種換給他,至於用什麽價格換,還要再談。
  伯楹接見過那麽多商戶,還沒人能從他手中佔到便宜。
  (本章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