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烨的事,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她真的病了。 她妈妈林碧霞一路上把女儿揽在怀里,因为她头都抬不起来,就是昏睡。妈妈心都碎了!“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林碧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那么优秀的女儿病得这样严重。据她的粗浅的精神病学知识判断,人经常有心结的,但是靠自我心理调节或者周围的人的劝解开导,可以缓解乃至平复。心结没打开就昏睡,最不利于心理自我平复。她知道她女儿的人格特征,有事愿意自我动用心劲儿。据女儿的同学反映,她看了母亲的信,眼睛都直了,脸色由明转暗,眼泪一直在流。谁给她说话都不作答。然后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后来,爱干净的胡烨连洗漱都没有,就一直昏睡着。 林碧霞没有找到自己写的那封信。她记忆中自己并没有写什么至关重要的内容,都是一些母女之间的鸡零狗碎。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军区派的两名司机和去的时候一样轮换驾驶,连夜赶回胡部长家。胡烨依然在半睡半醒之间昏昏然。路上大家都吃了东西,胡烨还是不吃不喝。林碧霞好不容易喂进去半杯水。林碧霞看着已经面黄肌瘦的女儿,几天水米不进,眼壳都塌进去了。漂亮的面容不见了,憔悴不堪,心就像刀绞一样。 胡部长心急如焚,亲自安排总院心理神经科专家会诊,大家会诊的结论是突发性抑郁型精神障碍,北京三甲医院的专家做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叫法不同而已。先用药,平复心情,然后做心理抚慰。发现得还勉强算及时。如果没有当天的那个昏睡,应该不会有什么后果,现在就不好说了。 专家在了解病况的时候,断定病因就是那封信。林碧霞坚持说没有什么有特殊意义的内容。专家非常严肃地表示,找到信才能有效治疗。胡部长发火了:“林碧霞,你把信的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出来!” 林碧霞内心极其自责,她也认为祸端的原因应该是那封信,不过除了她给她说了一下关于何主任女儿的事有误,这算一个有头有尾的事以外,再确实没有成型的内容了呀! 胡烨住院几天来一直不声不响,吃饭喝水不配合。体重下降了15斤,脸色依然憔悴惨白。问她信在哪里,她原先黑葡萄一样漂亮的大眼睛无神的望着吊瓶架,没有任何反应。 经过和主任研究,胡部长决定派人去北广找信。大家从胡烨的物品里找到旅行包的钥匙。请保卫部的专家陪同林碧霞一起去了。 在院保卫处和同学们的配合下,经过一通折腾,已经被眼泪浸得皱皱巴巴的信,最终还是在胡烨的枕头下的褥子底下找到了。 林碧霞更加自责了,她反复咀嚼了自己写的信,她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她错听了朋友的传言,又以讹传讹地递给了自己的女儿的过程。她当时为什么要把涉及何主任家的所谓丑闻扯老婆舌一样的告诉给无关的人──自己的女儿呢?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她只是觉得女儿的情感婚姻生活虽然坎坷曲折,也没什么大不了,还有和她作伴的,她何阿姨的女儿不也是挫败失德嘛!林碧霞无论如何解释不了女儿和这个事情有什么牵扯。两家的两位千金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啊!两个人甚至连认识都不认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