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永乐元年,少年迷茫的睁开眼。 陌生的世界,他只能重新开始生活。 在这文化、经济远迈汉唐的永乐盛世,他参加科举、发明、创造,将后世所知发挥到了极致。 建造铁路、远洋汽轮,工业革命、殖民四海…… 蓦然回首,他已经仰头只看一人,低头万里山河了。

作家 玉蝙蝠 分類 历史 | 71萬字 | 227章
第99章 斯特林外燃机
苏毅一句话,所有人都像于嘉看了过来。
“大郎,你又做的这么快,质量肯定有问题。上回是在室外,现在是在厂房里,跑都不好往外跑,若是崩坏了锅还好,炸伤了人就不好了!”
于嘉白了眼苏毅,这大舅,啥事不往好了想呢?
发动机材料都是铁,不同于之前用的木头,就是憋灭火了也不可能炸。
虽说这回制作得快,可真没糊弄,螺栓和部分零件提前打造好的,拿出来就能用,这才一夜就造了出来。
要是没有提前做好的那些螺栓,给他两个铁匠铺,五天也造不出来。
于嘉一边检查着各部分的螺栓,一边说道:“舅父,我就让你见见,什么是大招!”
而后,于嘉给了满天一个眼神,让他点燃了火。
四周有铁皮包裹,火苗直往上窜,不一时,那斯特林发动机的热火塞便烧黑了,飞轮儿也开始微微摆动起来。
这时,于嘉双手抓住飞轮,猛地一转。
轰,轰……
谁知,那飞轮转了三圈之后便停了下来。
“大郎,你这怪点子都从哪出来的,这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可能自己转起来,咱还是抓紧时间,快点制作吧!”
于嘉想说,这大舅,说他傻就流鼻涕,可还是把话咽了下去,因为他怕挨揍。
又等了一刻钟后,于嘉重新抓住了飞轮一边,利用全身力量猛地一拽。只见那斯特林发动机,又轰轰响了起来。
“嗯?你看我说的吧,这玩意儿怎么可能自己转起来呢,又要停了!”苏毅转身就想往门外走,他准备实行自己的办法,让全体百姓先不收粮,全员上阵日夜生产。
然而,那越转越慢的飞轮,低速几圈之后,突然飞快地转了起来,而且越转越快!
哈哈哈!
“舅父,成功了!快看,机器转起来了!”
嗯?
苏毅回过头来,见到这一幕,不由地瞪大了眼。
那奇怪的铁疙瘩,上面的轮子飞快地旋转着,而且越转越快,如果不是底座固定在地上,估计整个发动机都蹦起来了!
“这不会,转一会儿又炸了吧?”
苏毅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不仅围观的家人都向后退了退,连满天烧火的手也抖了起来。
满天不同于满地,他是个老实人,于嘉不说让他离开,他是不会离开的,只是看着自己的妹夫,满脸的担心。
“舅父,这玩意儿能炸吗?他都转起来了他还能炸吗?”于嘉随即走到传动位置,拉动了传动杆。
斯特林发动机的另一边,是一个木质的大飞轮,中轴配有轴承,并且用铁轴固定,杠杆一拉,木质大飞轮随着滑道挪动,继而贴住斯特林发动机的铁飞轮。
下一秒,整个肥皂作坊里,二十口锅上方的木棍全都自动地搅了起来!
啊?
这一幕,不仅是苏毅,就连满天、满地、满刘氏、满新雨、苏荷、苏铭、苏达和小舅母也都瞪大了眼,一句话都没有了。
于嘉松开挡杆,用绳子固定好后,转回头看着众人:“肥皂作坊里有二十口锅,两个人换班搅锅也要四十个人,两个大班就是八十个人,这一下全给省了,每天只留下两个烧火,几个配料的人就可以了,其余的人再安排其余的工作!这样一来,完成契约的概率又大了些。”
苏毅几人都看傻了眼,只能呆呆的点着头。
于嘉向前走了几步,自豪地问道:“舅父,你看看怎么样,扯没扯到蛋?”
苏毅举起了大拇指,朴实的笑着:“我服了,我真服了!咱们多生产几台,铅笔作坊也配一个,水泥作坊也配一个!”
“配是肯定要配的,而且,还要生产两个小一点的外燃机,用来替代铁匠铺和玻璃作坊还有水泥作坊的风匣,这样一来,炉子的温度会更高!”
嗯嗯!
苏毅此时只会点头,他已经找不到什么好词儿来夸奖自己的外甥了。
全家人上午睡了会儿觉,除了满新雨,其他人中午的时候又都聚在铁匠铺里,按照上一台斯特林发动机的零部件,继续打造着第二台需要的零件。
洋井不用愁,存货也有几十套了,再补一些就够了。
虽说答应了秦家人不用存货,但对面不讲究,自己也没有必要讲究。
只要将备用的零件放进炉子烧红,拿出来,将【夕阳制造】的标签用铁水补平,再打出来【秦家布坊】四个字就行。
洋井的难题已经解决,香皂虽然不能回锅重做,但问题也不愁,有了斯特林发动机,只要途安原料送来,二十口锅同时做,五千块简简单单。
一万根铅笔,仍然是原料的事。
包括二百块玻璃,一百块水泥,也都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原料够,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还好有途安这个大哥,原料的事情不用担心,他只要等着就行了。
又用了三天时间,一家人又组装好了一台斯特林发动机,架设在了铅笔作坊里。
传动装置则是用纯木打造,于嘉亲自指挥架设。
这套传动机构要复杂一些,操纵杆有两个,一面连接二十口锅上面的搅拌装置,另一面的档杆,则是连接了二十张网架,拉动之后网架不停地抖动,为的是实现自动清筛,将晒干的粘土过滤到最细。
唯独不完美的,是打磨石墨的磨盘比较重,发动机带不动,目前只能用毛驴拉。
试验非常成功,也就意味着,铅笔作坊也可以省下一百多清筛和搅拌的人,只留下几个填料、烧火、赶毛驴的人就得了,剩下的人也能调到别的岗位上。
忙忙活活第五天,村民们才将田地里所有的粮打完,挨家挨户铺好之后,回到作坊里做工。
当看到这两台机械时,全夕阳里七百多人,都不由得瞪大了眼!
于嘉简短的调动之后,百姓们都回到各自岗位上,紧锣旗鼓地生产了起来。
第六天,途安带着四十几辆马车,满载原料来到了夕阳里。
夕阳里村口,于嘉拱手,对途安深深作了个揖:“清波先生,大恩不言谢!如果不是你,这么多原料我真不知道上哪弄去。说不定,真就赔得一贫如洗,我和家人都要卖身为奴了!”
途安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扶起了于嘉,笑着说道:“你我兄弟谈什么感谢,一共四十八车,你那清单上的原料是八百二十贯,剩下的一百八十贯,我也给你买了原料了。别人都给我面子,都是最低的价格。”
于嘉猜得不错,途安,一分多余的钱都不会留。
这不仅仅是大明锦衣卫遍及各地,官吏不太敢收百姓贿赂,更重要的是,途安这个人很正直,心向圣贤,两袖清风,不为五斗米折腰。
途安挥了挥手,四十几辆马车的车夫,赶着马车进入了夕阳里。
吴波派下来,协助途安护送原料的四哨长并没有进入夕阳里,而是打了声招呼之后,便带着本部九十名骑兵,飞快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途安双手背在身后,看着整齐划一、建筑、道路全部的夕阳里,笑道:“大郎,材料已经充足了,你看上去怎么不着急呢?难道你真想赔四千贯,卖身为奴不成?”
哈哈哈!
“清波先生多虑了,那契约上规定的数目,按照夕阳里的生产速率,根本用不上一个月,不是兄弟我吹,简简单单。”
哦?
途安和于嘉认识的要比江平早,况且,二人的差距对比江平也小一些,途安对比江平要亲和一些。于嘉倒也没有那么拘束。
“大郎,你跟老兄还吹嘘啊?别挺着了,快点去做吧!我之前听说那铅笔香皂搅拌可是很累的,而且时间很长。人都有私心,也都有倦怠的时候。如果你不去监工,如此大规模的生产,那些人保不齐会偷懒。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嘛!”
于嘉指着远处的香皂、铅笔两处作坊说:“清波先生,这个你大可以放心,要说别的做法偷懒我信,但是这两处,绝对不会有人偷懒。”
哈哈哈!
途安朗声笑道:“你呀,还是太年轻了!爹娘和儿女尚且藏有私心,只不过没有坏心思。世界上,就没有不偷懒的人!你若不信,咱们去那两个作坊,偷偷看一看便知!”
于嘉说没有人偷懒并非这个意思,途安说的也有道理,可两个人说的是两个事儿,根本就没在一个频道上啊。
算了,解释也解释不明白,那就让这个主管经济的师爷,好好地开开眼。
“清波先生,那行,咱们就绕到窗户边,偷偷地看一看。”
二人一拍即合,悄悄地脱离了队伍。
不一时,二人从田地里出来,贴着肥皂作坊的墙边,溜到了窗户下面。
厂房里轰隆隆的声音很大,估计也没人发现他们溜了过来,途安疑惑地问:“大郎,里边这是什么响啊?”
“清波先生,先不必管它是什么响,过会儿你就知道了。先说刚才的话,我这里,绝对不会有偷懒的人!”
呵呵!
途安微笑着摇了摇头:“你呀,真是太年轻了。五六十个干活的人,你敢保没有一个偷懒的吗?”
“绝对不会有偷懒的,清波先生,你起来看看便知!”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