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崇祯身后,王承恩长身而起: “不知从何起,太祖皇帝定下贪墨灾银十两,即剥皮充草的规矩,演变成了皇帝不得与“民”争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朝廷收税时,各级官吏照例要贪墨一层,朝廷花销用度时,各级官吏依旧要贪污一层……” “他们叫这是——照例漂没,是官绅应得……” “他们的照例,却是在朝廷应征税额的基础上,加了数十倍,数百倍!” “他们胡吃海喝,为了一个青楼妓女,都能狂砸数万两白银,区区几个妓女,都能捧到艳绝历史的地步上! 请问这些钱是哪来的?” 王承恩眼神渐冷: “这群毫无仁义道德,却高举着礼义廉耻大旗的无耻之徒——能百倍于朝廷定度,征收税赋,然后将朝廷拿出来用度的真金白银,再贪污了九成!” “昔日东江毛大帅牵制后金,东林老狗欲要将东江镇收为麾下,于是卡了毛大帅钱粮…… 毛大帅激烈自辩,上疏连问数句‘皇帝知否’! 拨付毛文龙部的钱粮,到了他手上,只剩下朝廷拨付原数的十分之一。” “毛大帅的奏疏,都在宫中放着呢! 要不要咱家找出来,给你们看看……” 王承恩脸色铁青: “这群狗娘养的,只要是不屈服他们的将领,谁能逃过他们的陷害? 熊蛮子咋死的?卢疯子咋死的?戚家军咋没的? 全他妈被他们坑死了!” 王承恩吐沫星子乱溅: “甚至——他们称呼这是‘祖制’。 我大明太祖,何时定下以文御武的制度? 就为了能够达成所谓的‘以文御武’的‘祖制’—— 这群畜生,在两百年前的土木堡,一举坑死朝廷的筋骨…… 彻底掌控了朝政后,这才有了以文治武的可能! 却不知这究竟是太祖之制,还是无耻之徒所制?” “武宗皇帝为了打破文臣的桎梏,躲在军营里理政,更是亲率兵马,打得蒙古大败,打得小王子仓皇北逃,被一句流言吓得马都不会骑了,落马摔死!” 被应州之战打崩了大军的小王子,死于仓皇落马 王承恩喘着粗气,他已经破罐子破摔,全都豁出去了: “然后呢? 他们毒死了武宗! 武宗察觉出了不对,想换太医,被杨廷和等阁臣坚决不许,更是调走了武宗身边亲信! 就因为一个落水,武宗足足坚持了几个月,还是被‘治疗’死了! …… 先皇以太监与他们夺权,又被他们毒死!” 王承恩什么都不顾了。 若是逃不出去,皇帝不过又是人家的一个玩物罢了! 既然如此,那就掀桌子吧: “只要不听他们话的皇帝,谁能讨得了好? 他们就是为了能够掌权,为了能够控制朝政而已!” 王承恩怒火中烧,狗娘养的,将皇帝逼成啥样了! …… 朱由检浑身杀意! 这群人,搁在后世,也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存在,更甭提是在封建时代。 还是原主心太仁慈了! 要是他,逮着一个,杀他个祖宗十八代,别的官想再祸祸,便要先掂量掂量看…… 皇帝陛下推心置腹的话,王承恩详实的举例,瞬间打动了众人。 他们都是从民间来的可怜人。 尤其是太监! 大明武功昌盛时,宫内太监大多都是征战掠夺来的俘虏。 比如郑和、汪直等。 等到大明衰弱了,没了战俘,这太监,便只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了。 穷家男子活不下去了,便一狠心,切了两个蛋,进宫来求一个渡命。 在场众人,九成九都是根里苦的黄黄苗,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吏,长着一张什么嘴脸,他们又岂能不知道呢? 昔日,他们怨恨朝廷,以为是朱家逼民太甚。 等到进了宫,渐渐了解了大明,这才知道,究竟是谁侵占了他们的口粮…… 眼见皇帝痛骂官吏的无耻,被说中了痛处的众人,不由纷纷同仇敌忾起来。 “是啊,都怪那群该死的当官的,要不是他们太贪,咱们又岂会……” 一年老宫女,穿着领班的服饰,却止不住的嚎啕大哭: “呜呜呜,可怜我老娘,卖了我两个姐姐还活不下去,被税吏活活逼死了啊,我也是快要饿死了,正好遇到选秀,这才能进宫活命啊!” 老宫女这一哭,宫女们瞬间哭成了一团…… 明朝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朝代,选秀都取自小门小户。 这一方面避免了外戚坐大,从另一个层次来讲,何尝不是给穷苦人家孩子一个活命的机会呢! 只要成为了秀女,就得到了活下去的机会,若是一朝被皇帝垂青,更是一跃飞上枝头,土鸡变凤凰。 “唉,要不是被官吏逼得活不下去了,谁会切了自己的卵蛋呢!”就连王承恩身后的一个武班宦者,也止不住感慨。 …… 太监、宫女们诉苦连连,止不住开始声讨官场的黑暗。 人心,开始所向了…… 朱由检暗暗点头。 他总算是扭转了不利的场面,将面前这些人,暂时给拧成了一根绳。 成功让惶恐的众人,枪口一致对准了文臣。 树立了敌对目标还不够,还要让这些人效忠自己。 朱由检开始打感情牌: “朕且问你等,朕登极十七载,可曾苛责你等一人?” 正在怒骂连连的太监、宫女们,愣住了。 朝臣都说皇上嗜杀,十几年来,更换的辅臣、大员无数,更有好些人都丢掉了性命。 但是,皇上却不曾苛责过他们啊! 甚至,皇上登基之后,更是数次遣散宫女,让年长的宫女回归家乡…… 这是仁政啊! 宫女进宫时间长了,多少也能积攒一些家底,宫里出去的女人,相对于原生家庭,大都能寻得一户好人家。 如此一来,后半生可就有了依靠,也不会等到年老力衰的时候,一个人孤苦伶仃。 “陛下哪里苛责过婢子们啊!” 人群里,一个小太监忽然扑了出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 “婢子本是坤宁宫小火者,五年前的冬天,婢子刚进宫,才11岁。 皇后娘娘问婢子认不认识字,婢子答不识,娘娘说不识字哪有前途呢,便悉心教导婢子,可是等第二天考校的时候,婢子因为贪玩,全给忘记了。” 却听那小太监继续道: “娘娘恼了,罚我在台阶上跪下,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起来,陛下看见了,询问婢子缘由后,笑骂婢子愚笨,又怕天寒地冻,冻坏了婢子的膝盖,便亲口替婢子求情……” 朱由检一楞,这件事在后世的野史上也有所记载,却不想竟然是真的。 稍微一思索,他的记忆里也出现了这一幕: 崇祯笑着对周皇后道:‘我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皇后佯装嗔怒说:‘坏了学规。’ 崇祯却是哈哈一笑,挥手让这小太监起来。 …… 小太监跪在地上,砰砰的磕头: “婢子感念陛下的恩德,改名秦知恩。 今日陛下有难,婢子文不成武不就,唯有以死方能报得陛下恩德啊! 只有让贼人先踏过了婢子的尸体,才能近得陛下跟前!” 那小太监不过是十六七岁的光景,一脸的泪水,却满脸视死如归。 秦知恩这么一说,人群里又出来了好几人,他们跪在地上,纷纷喊着要为朱由检战死。 有人大声述说自己失手打碎了东西,按律要打板子,却被陛下免于责罚……受了陛下的恩惠,自该为陛下效死…… 有说自己早前卷入阉党,却被陛下免除责罚,早就该死了,多活这些年已经是赚到了…… · 虽然盖棺定论:崇祯是亡国之君。 但是,遍翻史书,却无有说此人残暴者…… 除了那群鲸吞国家资产,还不干活的文臣勋贵! 他们可真他娘的有比脸著书立传、说自己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