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怎么轮到朱琳铊元素中毒。” “你就迟迟诊断不出了?” 林渊根本不给唐富明喘息的机会, 当你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根本不用刻意组织语言, 只需要一直问, 谎言总有圆不过来的时候。 “嗯……1993年我确实是接收了一位铊中毒患者。” “你说的没错。” “这名患者是华清大学的清洁工。” “当时我之所以能第一时间就诊断出他的病因,是因为同行的陪护人员跟我说了事情经过。” “病发之前,他在化学室打扫卫生。” “所以我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化学元素中毒的可能性。” “而且。” “虽然都是铊中毒,但他跟朱琳不同。” “朱琳是慢性中毒。” “投毒者以微小剂量,持续性的下毒,导致朱琳的病症不明显,所以不好确诊。” “但他是急性中毒。” “接触到的铊盐含量很高,所以立刻发病了,发病的症状十分明显。” “这为我给他确诊铊元素中毒提供了思路。” 唐富明长出一口气, 以为自己的解释天衣无缝。 但是立刻林渊就指出了逻辑漏洞。 “1993年华清大学清洁工铊中毒,你是主治医师。” “1996年,又有一名来自华清大学的学生来到了万和医院,却诊断不出病因。” “你不觉得可笑吗?” “你作为主治医师,之前就已经接收过铊中毒患者。” “而且。” “又有一名来自华清大学的学生也出现了相似症状。” “两人身上的共同点这么明显。” “都来自华清大学。” “都有相似症状。” “正常医生的第一反应,难道不是猜测会不会又是一起因铊中毒而引起的病症吗?” 林渊的思路非常清晰, 一下就指出了唐富明的逻辑漏洞。 这时候,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恍然大悟。 确实。 两个病患之间的共同点太多了。 都来自华清大学, 都具有相似症状, 别说医生了, 就是普通人第一直觉也是铊中毒。 但是, 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唐富明,竟然没有往铊中毒的方向思考,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这是因为,朱琳是华清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她没有接触铊盐的途径。” “当时朱琳住进病房后,她的舍友来探望她。” “我还特意问了一下。” “物理系的学生会不会接触到有毒的化学元素。” “但是她的舍友说,物理系不会去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因此没有接触化学元素的可能性。” “所以……” “我排除了化学元素中毒的可能性。” 唐富明的声音比之前低了很多, 人也不自信了。 他发现, 林渊好像知道事情的所有经过。 无论他编造出多么合理的解释,但下一秒,林渊总能找到反驳点。 “好好好。” “唐富明医师,你非要这么说也可以。” “但是。” “朱琳住院的第八天,由于找不到病因,于是你终于对她开始了化学元素的检测。” “当时国内能够检测化学元素的医疗设备只有光谱仪。” “请问。” “铊元素在光谱上呈现的是什么颜色?” 林渊准备放大招了。 “绿……绿色。” 唐富明忽然感觉有冷风袭来, 脊背发凉。 “我手里正好有一份化学元素检测的光谱,上面记录的时间是1996.12.20.” “病人:朱琳。” “主治医师:唐富明。” “设备归属:万和医院。” 林渊将证据放到镜头前, 经过阳光的透射, 光谱上果然呈现出淡绿色的不规则形状。 “这——这不可能!” 唐富明浑浊的玻璃体里满是不可置信。 这份化学元素检测光谱, 早就被他销毁了。 怎么可能再次复原, 出现在三十年后的庭审现场? 除了伪作, 唐富明想不出其他可能。 “法官,他伪造证据!我请求专业人士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