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攻略

注意名门攻略目前的最新章节为分节阅读277,名门攻略主要描写了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认真过好每一天,崔可茵一不重生,二不穿越,只此一生,活得恣意绚丽,多姿多彩。她幼失怙恃,却能举止优雅,果断坚毅,不...

作家 若珂 分類 现代言情 | 136萬字 | 277章
分章完结70
    瘦得皮包骨头,脸上一双大得过份的眼睛。takanshu.com惊恐地看着周恒和崔可茵,直往远山身后缩。

    崔可茵让绿莹拿点心给他吃。温声道:“是不是饿了等会儿带你下去吃饭。”

    那孩子对着面前的点心咽口水,望向远山,见远山点头,才伸出瘦巴巴的手指去拿点心,一块点心塞嘴里,马上伸手再拿一块reads;戒仙。

    “慢点吃,多得很呢。”崔可茵说着,让绿莹:“给他端盅茶来。”

    孩子吃了两盘子玫瑰糕,抹了抹嘴角的残渣,看向崔可茵的目光便没有那么戒备了。

    周恒默默看着眼前一幕,待孩子吃完,才问:“你叫什么名字可曾识字”

    孩子道:“我叫满仓,不识字。”

    周恒温声道:“送你去私垫上学可好”

    满仓用力点头,又红了眼眶道:“我爹和我娘活不转来了,我我以后没有家了。”

    周恒道:“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只要你用心读书,本王和王妃一定不会亏待你。”

    满仓跪下重重谢过周恒和崔可茵,被远山带了下去,安排他去私垫读书不提。

    饭后,周恒召幕僚商议周康推波助澜“祥瑞”一事,直到二更三刻才回紫烟阁,见崔可茵坐在烛下边看书边等他,上前搂着她的削肩道:“以后不要等我了,早点歇下。”

    天气越来越冷,夜晚的气温很低,屋里地龙虽然烧得暖暖的,可从碧云居到紫烟阁的路上,还是很冷的。崔可茵放下书,回握他的手,道:“送去的点心可吃了我让灶上备了鸡汤,你喝一碗暖暖肚子吧。”

    崔可茵备了点心送到碧云居的,幕僚们吃了才散。

    周恒把她拥进怀里,道:“以后不要费心做这些了。”

    “没有费心,不过是让厨子们做了,着人送去罢了。”崔可茵笑道:“只有指定送给你的点心是红豆做的。”

    晋王府的厨子做的菜是极出色的,不过崔可茵还是喜欢吃红豆做的点心。因她现在身份贵重,所以外间对红豆做的点心多有臆想,甚至有人挖空心只想让晋王妃赏一碟子红豆做的点心。

    “我都吃了,现在饱得很。”周恒牵崔可茵的小手去摸他平坦的肚子,道:“有鸡汤的话,那就再喝一碗吧。”

    真正盛了鸡汤上来,他口对口喂崔可茵吃,自己倒没吃多少。

    两人收拾歇下。

    第二天崔可茵一早去了杏林胡同,张老夫人挑了十月初四的吉日回清河,眼看着日子越来越近,祖孙俩每次相见,都是眼泪洼洼。

    崔可茵和张老夫人约定:“若是查明父亲的死因,还请祖母长居京城,让孙女奉养。”

    张老夫人摸了摸崔可茵的头,思索片刻,道:“好。”

    崔可茵依偎进张老夫人怀里。

    张老夫人道:“晋王待你极好,你也该改改冷冷淡淡的性子,夫妻俩闺房之乐,哪能时时端着”

    崔可茵是她养大的,自是了解她一向处之泰然的性子。姜氏又告诉她,崔可茵看妖精打架的书淡定得很,她不免担心崔可茵太冷淡了,现在两人新婚周恒尚能忍耐,时日一久,却是未必。

    崔可茵不好说周恒夜里各种折腾,只红了脸点头,道:“孙女省得。”

    “多关心他。”张老夫人叮嘱道:“夫妻之间,要互相关心体谅,凡事不能分得那么清楚,要不是会寒了他的心的。”未完待续

    ...

    第135章 得知

    到了十月初四这天,崔可茵起了个大早,和周恒一起赶去杏林胡同,和崔振翊姜氏崔慕华一起,送张老夫人回清河。篮色,

    马车出了城门,张老夫人吩咐停车,唤儿孙们到跟前,道:“都回去吧。”

    崔可茵泪流满面,扑到张老夫人怀里。

    这一次分别跟以前不一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所以觉得特别悲伤。

    张老夫人轻抚崔可茵的发髻,在她耳边道:“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崔可茵马上不哭了,抽出帕子拭泪,然后点头:“不敢忘。”

    张老夫人笑看她,又看在场的儿孙,最后目光落在周恒身上,道:“老身这孙女儿,托付给王爷了。”

    周恒郑重施礼,道:“孙婿一定好好待可茵。”

    张老夫人再叮嘱崔慕华:“好好读书。”

    “是。”崔慕华认真道:“孙儿一定好好读书,考个举人回来。”

    张老夫人含笑坐回车里去,宝珠放下车帘。

    崔可茵一行人直送到车子转弯,再也看不见,才在崔振翊招呼下上车。

    崔振翊今天特地请了一天假,因而有的是时间,上车前邀周恒和崔可茵过府说话,一行人去了杏林胡同。

    下了马车,崔振翊对崔可茵道:“我和王爷有话说,你陪你大伯母去内宅吧。”

    崔可茵答应了,和姜氏去花月轩说话。

    姜氏不停追问她与周恒之间可否和谐,又让她调养身体,早些怀孕。

    崔可茵道:“大伯母怎么跟祖母说的一样啊,孩子若要来时,我自不会拒绝,若不来,我也不强求。”

    姜氏叹气,道:“你不懂得子嗣的重要。你没看皇上么他若有太子,哪能受臣子的气”

    以至安帝的性子。有太子也会被臣子弹劾的,只是不会次次弹劾他没有积极耕耘而已。崔可茵腹诽,不想再谈这个话题,说起崔慕华的亲事:“我前些天问大哥。他只说想找个温婉姑娘,却不知可有眉目了”

    提起这件事,姜氏不由眉头紧锁,道:“还没有。你祖母也提了几家,后来细细打听。不是性子太强,是家里太宠溺。你祖母的意思,你大哥是三房长孙,虽然不是宗妇,却也应该说个端庄大气的媳妇。你大哥走的是仕途,总得在人前不失礼才是。”

    以太平巷崔家在士林中的名望地位,这样的要求,已算低了。

    崔可茵道:“难道满京城找不到合适的算京城没有合适的,不还有清河吗或是在江南的世家大族中找找。”

    江南世家大族嫁女,自然不会拘泥于只在江南地区选婿。

    姜氏叹气:“他自已也不着急。”

    这是他自己急不急的事吗崔可茵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却说不出来。

    这时,丫鬟进来禀道:“张家六小姐过来了。”

    张玉崔可茵很是惊讶,道:“她怎么来了”

    她出嫁,张玉送了两方亲自绣的帕子给她添妆,之后一直没有见面,若是找她,也应该去晋王府啊,怎么会找到这里来

    张玉被请了进来,向姜氏行礼毕,刚要向崔可茵行礼。被崔可茵扶住,于是拉着崔可茵的手笑道:“你果然在这里。刚才我五哥在路上瞧见晋王府的马车往杏林胡同的方向来,回去一说,我说一定是你。”

    崔可茵拉着她的手一起坐下。道:“怎么不去晋王府找我”

    “不敢去啊。”张玉温温柔柔地笑着,道:“晋王府门槛高,我不敢派人去下帕子。今次不请自来,还请王妃不要见怪。”

    崔可茵笑着嗔道:“你这样说,让我无地自容了。”又解释:“我们家菊花种得不好,不敢请你们去赏菊。待腊月一定请你们去赏梅花。”

    “好啊。”张玉爽快地应着。

    张老夫人即将离京,至亲故旧是早知道的,大家提前宴请践别过了。张老夫人不欲众人劳师动众去送她,没说具体的日期,只说最近几天,因而没有外人相送。想必张玉猜测崔可茵去送张老夫人,才追了来。

    张玉又对姜氏道:“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一伙差役押了一个官儿向大理寺方向去,很多人指指点点。不知可须向崔世伯禀报一声”

    姜氏不解道:“押了一个官儿”

    太平盛世的,至安帝又是大好人,很少有官儿被押解进京,反而是得罪王哲被贬出京的官儿很多,因而这件事很是奇怪。

    张玉这是赶来递消息的吗崔振翊是吏部侍郎,有什么消息他不知道,需要张玉透露

    崔可茵道:“是不是沧州县令被押解进京你可有看到御史”

    张玉摇头,道:“这个我不知了。不过,崔世伯想必知道详情,我也是这么一说。”

    崔可茵派小福子去外院书房跟崔振翊说一声,很快小福子回来道:“崔大人说他知道了。”

    张玉略坐了一坐,告辞了。

    姜氏留崔可茵用午膳,崔可茵让小福子去看看周恒和崔振翊说完话没有。这次,周恒过来了,道:“沧州县令被押解进京了。大伯父找我商量这件事,是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还是大张旗鼓进行弹劾,尽量闹大。”

    原来两人在书房商量的是这件事。

    崔可茵道:“自然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既有周康在中间掺和,自然不宜闹大。

    周恒点头,道:“我也这么说。大伯父已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僚商量去了。”

    崔振翊应该是去通知各位同僚,对这件事要如何操作了。

    两人在杏林胡同用完午膳,一起回了晋王府。被沧州知县进京的事一打岔,崔可茵因张老夫人离京而满怀的悲伤消减了很多。

    过了几天,至安帝的圣旨下来了,沧州县令急功近利,逼死人命,着流放。

    并没有牵涉到其他人,对于像疯狗一样,逮到丁点事便紧咬不放的御史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消息传到洛阳,周康的失望可想而知。他本来想把事情闹大,最后把火烧到周恒身上。再者,至安帝因为“祥瑞”而搞得天怒人怨,若遇饥荒,稍加引导,民变便成,他的机会也来了。原本,这是个一石二鸟之计。

    到底是什么人把一场祸事消于无形呢周康再也坐不住了。未完待续。

    ps:求票票~~搜搜篮色,即可全文阅读后面章节

    ...

    第136章 生事

    太后的寿筵临近,周恒精心准备了礼物不说,崔可茵又抄了两部经书,于十月十五供于大相国寺观世音菩萨案前,为太后祈福。

    太后赐大相国寺白银两百两,着大相国寺的大和尚们做一场法事,祈求江山永固。

    两百两虽然不多,但是太后所赐,意义大大不同,而且各宗室勋贵公卿少不得共镶盛举,晋王府同样捐了两百两。

    这场盛*事,定于太后寿筵正日十月二十举行,连做三天,准许京城百姓观看。

    大相国寺因此力压京城众寺庙,成为京城第一寺。

    十月二十日,太后受完礼,依然在凤仪苑摆宴。皇后和崔可茵分坐太后左右下首。

    李秀秀坐在殿中角落,远远望着殿中正中一身大红王妃礼服的崔可茵,心中恨意难消,正自咬碎银牙时,兰香悄悄走过来,在她耳边道:“马总管说,晋王送的是一面西洋镜。”

    本朝没有玻璃制造工艺,所以玻璃制品一向是泊来品,非常昂贵。西洋镜,是用玻璃代替铜镜做镜面的镜子。上好的西洋镜,价格昂贵不说,还一物难求。

    “西洋镜?”李秀秀转了转眼珠,道:“你让马总管把西洋镜打破,我有重谢。”

    很快,兰香回复,马凉答应了,要价三千两。

    定兴侯府今非昔比,三千两怕是拿不出来,可是李秀秀还是答应了。只要能让太后厌憎周恒和崔可茵,她什么代价都愿意出。

    太后看着热闹的场景,感慨地对皇后道:“若是李选侍那个孩子还在,此时也该三四个月大了。”

    皇帝要是有个孩子,该有多好。

    皇后不愿扫太后的兴。陪笑道:“母后一向心诚,观世音菩萨感念母后诚心,一定会赐皇上孩子的。”

    太后想起此时在大相国寺举办的法事,连连点头道:“但愿如此。”又看了崔可茵一眼,道:“你过门一月有余了,怎么也没动静。”

    这是迁怒么?听到这句话的嫔妃都尽量把头埋进面前的碗碟里。

    “……”崔可茵停筷看她。

    “看我做什么?阿恒呢?把他找来,哀家有话跟他说。”太后其实挺担心崔可茵有孕。庶子有了孩子。皇帝依然膝下空虚,臣子们会怎么闹腾?

    马凉忙让小内侍去请周恒。

    英华殿里,御史刘有道和一群同僚道:“你们是没瞧见。晋王爷送给太后娘娘的礼那叫一个贵重,那么一面西洋镜,等闲找不到的。”

    西洋镜,顾名思议。是从西洋来的。如果没有航船出海,上哪寻摸去?

    这个月都二十了。刘有道的任务还没落实,到现在一封弹劾的奏折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