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福儿才懒得理会,她将东西打成小包,背起来要走。 小吏扯了他袖口,滴泪横流:“郎君,求你可怜可怜我吧。参军走前已经下令,若他回来看不到你,便会禀明郡守,让我回家吃自己,到时我一家老小可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柳福儿恼怒磨牙。 梁二这是抓准了她的弱点,以旁人要挟他。 小吏见有效,便再接再厉,道:“边关本就苦han,战乱一起,米粮价格惊人。若我没有这差事,我那三个孩儿就只能插草卖身了。” 柳福儿停下脚,道:“行了,我知道了,我不走就是了。” “多谢郎君,”小吏感激道:“我帮郎君把包袱送回去吧。” “不必,我自己来就好,”柳福儿瞧他手背上的水渍,咧嘴。 小吏呵笑,跟在柳福儿身后,边走边掏帕子把脸手收拾干净。 放好包袱,柳福儿又往外去。 “郎君可是要去外面逛逛?” “我这里地头最熟,不如我带郎君去,如何?”小吏急忙跟上。 柳福儿站定,道:“你放心,我既然答应留下,就不会出尔反尔。” 小吏干笑,在袖子里摸了会儿,递上个荷包。 柳福儿挑眉。 小吏道:“我俸禄微薄,身上就只有这么多,还请郎君莫要嫌弃。” “这个就不用了,”柳福儿把荷包推回去,道:“我只是出去走走,不会买什么东西。” “这样啊,”小吏收好荷包,见柳福儿往外行,便道:“郎君,你若要买,就与他们说,可来官驿找山馆吏。” 柳福儿摆了摆手,出了官驿。 立在宽敞的官道之上,柳福儿循着人流一路往北,很快来到一个热闹的坊市。 坊市的道路很宽,两旁的店铺和路旁的摊贩在不停的叫卖,米铺、杂货、生铁、绢行,各式各样的招牌悬挂在外,热闹繁华不逊与蜀地。 柳福儿转着眼睛,边走边看,发现这里不单单有唐朝人,还有突厥、契丹人,甚至还有些她不知道的人种。 柳福儿呵了声,看来边关还挺繁华,那位馆吏便是不做那差事,在别处也能谋生。 她谢过几位打算引她入楼,喝浆听曲的酒水博士,回到官驿。 没等进门,就看到山馆吏候在门边,连连踱步。 看到柳福儿,山馆吏大喜过望,“郎君你可回来了,适才阜头来讯,说有人要来拜访参军与你呢。” “谁呀,”柳福儿诧异。 她在这儿可不认识什么人。 山馆吏摇头。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馆吏,那些事情旁人是不会跟他说的。 柳福儿点头,道:“可否请山馆吏帮忙备些浆水?” 山馆吏赶忙点头。 柳福儿回了屋里,洗了个把脸,才刚收拾妥当,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 柳福儿侧耳一听,听出其中一人应该是司空八郎。 她不由露出一点笑意,起身去门边。 宽阔的廊道里,山馆吏在前引路。 其后,司空八郎与一面容刚毅,线条有些硬朗的男子并肩而来。 “八郎,”柳福儿笑着拱手。 “大郎,”司空八郎眼前一亮,大步过来。 “你是跟着押粮船过来的?” 柳福儿淡笑着问道。 “什么,”司空八郎道:“我可是专门负责押运粮船的。” ☆、第一百章 梁家军危矣 “真的,”柳福儿抿嘴浅笑。 “当然,”司空八郎抬头挺胸,余光瞄见旁边男子,忙道:“忘了与你介绍,这位是梁中郎将,二郎的大兄。” “柳大见过梁中郎将,”柳福儿拱手一礼,目光极快的一睃。 论长相,与梁帅没有多少相似,倒是气质如出一辙的铁血硬朗。 “柳郎君,”梁大郎拱手的同时也在打量柳福儿。 同船一路,他可是没少听司空八郎说起这位,现在一见,倒觉聪明尚需再看,这身板却实在单薄瘦弱了些。 三人转入屋内,落座之后,山馆吏便送来浆水。 润过嗓子之后,柳福儿道:“八郎,之后你有何打算?” “边关告急,我打算去那儿帮忙,顺便长长见识。” “这样,”柳福儿笑着拿了杯子,抿甜浆。 梁大郎见柳福儿神情淡淡,便道:“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多少男儿心生向往,莫非大郎不做此想?” “我?还是算了。” “我胆子小,怕见血,又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杀敌什么的,怕是无能为力,”被点名的柳福儿干笑着答道。 梁大郎微微皱眉,有些失望。 司空八郎凑到近前道:“上阵杀敌自有骁勇的将士,你脑子活,在后面出谋划策就是。” 柳福儿抿嘴,没有吭气。 梁大郎只一眼,就能猜出,八成就是因为柳大郎不想去战场,兄弟义气的小弟才放弃这一强劲臂助,独自去边关。 他沉吟片刻,道:“大郎,我并非定要强人所难,只是妫州此番自立实在突然,边关又有契丹虎视眈眈,咱们这边粮草有限,经不得消耗。” 他起身道:“柳郎君,还请你看在二郎的交情上,助我一臂之力,将妫州尽早拿下。” 柳福儿转眼看他,半晌她道:“我可以帮你。” 梁大郎大喜。 柳福儿道:“但是我有条件。” “你说,”梁大郎忙道。 柳福儿浅笑,“收复妫州,你给我角符和船,放我南下吗?” “当然可以,”梁大郎满口答应,心里却在奇怪。 听司空八郎所言,他与二郎交情甚笃,要船南下,也不过是二郎一句话的事,他又何必特地拿出来说。 “行吧,事不宜迟,那咱们这就走吧,”柳福儿起身,笑吟吟的道。 梁大郎答应着,看司空八郎。 却见司空八郎已喜滋滋的站到柳福儿跟前,并往门口行去。 山馆吏看着柳福儿与他们一同前行,急得不成。 柳福儿笑道:“我随梁中郎将一同北上,这些日子多谢你照顾。” “哪里哪里,郎君客气。某祝诸位一路顺风,”山馆吏看看一同出来的梁大郎,笑呵呵的作揖。 柳福儿笑吟吟的摆手,目光清扫,见梁大郎眉宇舒展,不由轻笑着出了官驿。 此时阜头上的粮船已将随军的粮食清点出来。 趁着整军,柳福儿找到梁大,道:“中郎将,在下四肢不勤,实在无力策马,恳请中郎将为我备一马车。” 梁大很痛快,立马让人弄来辆两马并驾的宽厢花开富贵缎面的平顶车。 瞧着这辆华丽非凡的马车柳福儿有些惊讶。 梁大解释道:“军务紧急,实在耽搁不得,这是郡守帮忙寻来的。” 柳福儿了然,八成是郡守把自家马车贡献出来了。 她上了车子,推开造型精致的小门,发现里面竟然是分里外两间。 前面可跪坐小酌,后面有铺设厚厚毛垫的卧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