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踏阴阳

太爷落葬,家族暴死过半。精神小伙张显峰死叩到底,入深山,寻术士。以梦为马踏阴阳,因缘结界通人鬼。诡异怪事不断,线索越扯越远。蜀山阴阳,斗法不断,为宝器?为恩仇!

作家 谨晟微 分類 悬疑灵异 | 100萬字 | 202章
第七十七章 骨瓷
    当新娘的面纱就要揭开之时,也是人心最忐忑之时。显峰的眉心处,有一种莫名的阴影,让他停下了脚步。

    此时身后的几位明白,老大并不是怕什么。那古墓中传出的白烟,也没那么恐惧,大家的呼吸正常,而阿宽手中的能量器自带探测装置,也没报警。

    老大终于说话了:“我有一种不正常的预感。”

    “你是说,这墓?”乔仔总喜欢说废话,此时却显示出兴奋的情绪。他就是来找古墓的,从一开始就是这个目的,此时,古墓的墓道及石门,就在眼前,岂有不兴奋之理?

    “屁话,我说的是,这泥,阿宽,你没探测出异常?”

    “没啊,老大,这不是封墓常见的青膏泥吗?”阿宽再次把能量探测装置,几乎是杵在泥巴表面探,也没听见任何警报声响。当他回头看着老大严肃的神态时,突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对了,这不正常,相当不正常。”阿宽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对秘密发展的迫切性,蒙蔽了自己的冷静。这些年,学的大量知识,怎么就没注意到呢?

    “是不是哟,老大,这咋回事?”阿勇,是看得懂老大的神态的。尤其,他知道老大眉心处的秘密。在鲁班门的弟子传说中,当时老大仅以几天的时间,就在眉心处聚焦了阴阳运转的能量,对十几米外的土墙发力作功,这事,早就成了老大神迹的一个范例。

    “我只是有这个感觉,但是,不敢肯定。有可能,这些泥巴本身,就相当不简单。如果咱们面对这种疑问,是该往前硬闯,还是停下来,理出一点线索,再前进?”

    名义上,老大是在征求大家意见。其实,你本人都停下来了,我们怎么敢随便说走?乔仔想,这条路是你老大开出来的,甚至,今后兄弟们的命运,都得靠你保护,咱们听话,顺着你的意思说,就行了。

    “的确,老大,不管是青膏泥是用来做瓷器的,还是用来封墓的,这两种不挨着的功能,有可能有某种联系。我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对不对。”

    阿宽是四人中最博学的,此时,故作谦虚,其实是跟下面的长篇大论作铺垫。老大点了点头,大家也都歇下来,听他讲故事了。

    既然这古墓的样子就摆在面前,那就从古墓讲起。

    “其实,自古封墓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了各自的目的,最有权势墓主人,封墓的大致方式,可以分为沙封,石封,封土,或者青高泥封之类的。”

    阿宽说到这里时,乔仔接话了。“这些我都知道,我搞过考古的,虽然不是什么大墓,但人家专业的考古队员,我也是接触过的。流沙堵墓,你怎么挖,它都是流沙,防盗的办法。但是,对于工程量大的,集体甚至国家组织的盗墓行为,它就不起作用了。”

    在历史上,这种新朝代盗挖旧朝代古墓的事,经常发生。还有成建制的军队来挖墓的,比如曹操,就有摸金校尉的职称。而东陵大盗孙殿英,用上了炸药与火炮。

    这些知识,却是阿勇以前很少接触的,所以,急躁的性格,并没发作,还算听得进去。

    乔仔跟阿宽你一言我一语的,像是在说相声,倒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对话形式,有点趣味。怪不得,在人类最古老的一批启蒙思想家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经常是以对话录的方式传承的。比如佛经,论语。

    封土,这是帝王陵最常见的方式。所谓陵,即山陵。到过关中平原的人就知道,远远看平原上,一坐圆形的山,其实,很有可能,那是一个帝王的陵墓。把墓埋于地下,上面用封土做成一座山,显示出主人的丰功伟绩。

    而石封,一般见于接近棺楟的部分,通过巨大石头的咬合联结,让你根本无法打穿它。除非你找到它原始的墓道与正门,你根本无法进入墓室。

    此类墓室的杰作,莫过于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了。盛唐最鼎盛时期的两位帝王合葬,本身就极其罕见,况且,这里面,还有中国史上最成功最独特最厉害的女皇帝。

    这个墓里,曾经埋葬着多少奇珍异宝,就无法估计了。千年来,不知道多少人想盗掘它。但是,都没办法。要知道,历史以来,以公开组织或者私下偷摸的形式,基本上,把绝大部分大墓都盗过了。今天的考古队,面临的古墓,几乎全是被盗过的。但是,乾陵,这坐埋葬着女王的伟大山陵,就在这里,明摆着给所有盗墓贼示威,你就是拿它没办法。

    其实,它就是石封做得好。巨大的石头咬合成坚固的整体,浇上用糯米石灰纤维调制的粘合剂,简直就像天然石料一样,稳稳地守护着那地下的珍宝。当年,日本人,用炸药与火炮,都无法炸开它。尽管,他们的火药力量,远超孙殿英的装备。

    最后,是因为修水库,偶然间发现了它的墓道,才让后人觉得,有打开它的可能。当然,上面的政策是,只要它没有被盗的危险,挖祖先的墓,毕竟是个不好的事。所以,保护至今。

    “难道,刚才,我打开这墓道,是不对的?”显峰故意这样问到。

    “不,老大,你看,它的墓门都开了,从考古角度上讲,它已经被打开过了,所以,我们进去,哪怕我们发掘它,也是抢救性发掘。”乔仔对这方面的政策,背得很熟的,毕竟,县文化馆,是个综合管理部门。

    “说得这么热闹,那青膏泥是啥用处呢?”阿勇觉得,他们说了这么多无关的知识,简直就是卖弄。

    “勇哥,问得好,这是另外的功能了。”阿宽解释到:“古人是利用了青膏泥细腻的特点,发现了,它防水性能特别好。将它,包裹在墓室外面,起一个防渗漏防水的作用。要知道,墓道越深,碰到地下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不是根房顶防水涂泥青,差不多?”

    “是这个意思。但是,这里涂的泥巴也太多了。所以,老大觉得,它不正常。我仔细一想,幸亏老大提醒,它太不正常了。”

    阿宽把老大抬在前面,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大家都知道,近几天来,阿宽的无人机也丢了,装备也没起到多大作用,此时,他的知识,是唯一可以用得上的骄傲,就让他勉强得瑟一会吧。

    “因为,根本不需要这么大量的青膏泥。就像楼顶的涂料,你见过,涂料体积,比整栋楼,还要大的吗?”

    太有说服力,至少万吨的青膏泥,如此宏大的体积,堆积在墓门之上,这哪里是防水工程呢?这分明像是,把一座墓,进入了泥潭之中嘛。

    “比它的用途数量不匹配,更值得怀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地质结构上说,这个地方,根本不产高岭土,至少,罐厂沟,没有这个矿产。如此数量的东西,从外地运来,那是个什么规模呢?假定,一个工人的日最大搬运量是一百公物,他一天走最远的负重距离是五十公里。假设,这东西,是从一百公里外搬运来的,那么,一个强壮体力,两个工作日的搬运到位量是一百公斤。一吨是10个一百公斤。一万吨,就是10万个一百公斤。折合起来,得20万个人工。

    假定,修这个墓,常年参加劳动的人数是一万人,光搬运泥巴,得20天。按些规律计算,这个墓,得由一万人,修它个一两年以上。这么巨大的工程,在历史上,应该有记载。至少,县志上,应该有痕迹。在古代,这应该是一个县百年一遇的大事了。

    “你看过这里的县志?”显峰问到。

    “看过,来之前,我就看过。当然,这里历代县志,研究院里都有。”阿宽说到:“你们学法时,我就在学这个。每天看资料,时间不少于3小时。”

    其实,对于唯一不会法术的阿宽来说,此时发挥着自己的知识作用,也是很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力量。

    而阿勇也提出他的感叹来:“伙计,你在算人工,我在算钱。这样大的工程,用于墓葬,简直不可想象。”按他的计算,一万人,按今天的最低工钱标准100元来算,每天支出100万,一年支出三个多亿,这还只是工钱。材料钱,技术工人付费之类的东西,那个这墓的成本,恐怕得10亿以上。

    “我操,十个亿万富翁,抵不上这野山上一座坟。老子现在觉得,自己恁穷”。

    他这话,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本来,从来不考虑钱的阿勇,第一次因钱而自卑,还是根死人对比。

    阿宽嘟囔了一句:“你怕是没见过曾侯乙墓。”他的意思是,你只要见过里面出土的青铜器,你阿勇家的收藏或者奢侈品,跟人家两千年前的人比,你家的东西,就是破烂,得扔。

    “说正题,莫扯远了。”显峰提醒到,此时,得抓往重点。

    “对不起老大,我说正题”阿宽接着说到:“我们上山来,不管是看到这些泥巴,还是看到那制坯车间的毛坯料子,我们是不是都有一种感觉,它太细腻了?”

    “对对对,它太细腻了,我也不是没见过高岭土,但这里的,分外要细腻些,好像,老大说过一句什么?”

    乔仔这是明显把话递给老大来说。显峰不得不回应一句:“是的,我怀疑过,它有被人故意加工过的痕迹,不像是天然出产的东西。”

    “对,这东西,像是被人加工过。我先说过,这东西,不是本地产的,是从外地运来的。至于,是按什么方式故意加工,加工起来是什么目的,这不好说。但是,我联想到另外一件事,估计,勇哥比我的体会更深。”

    “这还有我的事呢?”阿勇很是奇怪。

    “当然,那个梅瓶,你是不是看得仔细些?你觉得,它好看不好看?”

    “废话,当然好看。”

    “所以,我怀疑,它是骨瓷。”

    这个词一出来,把大家愣了一下,因为,其余三人,没这个概念。阿宽解释到,所谓骨瓷,是我国发明的一种,加入了四五成骨粉的一种瓷器。在景德镇瓷器中,骨瓷,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而闻名。在大约十七世纪,传入欧洲。

    一般骨瓷,加入猪牛羊的骨粉入高岭土,可以烧出那一种神奇的效果。质地轻巧、坚硬细密、透光保温、天然奶白,这些特点,其实,在那只梅瓶上,已经体现得相当突出了。

    它不仅因为成分中加入了骨粉,而且,烧制时,得经过两次工艺,所以,过程极为复杂考究,所以,才会请专门工匠与专家过来参与。况且,它正因为产出如此高档的瓷器,才得到了上面如此的重视。

    半透明、奶白色、光晕效果,这些,都是顶级骨瓷的特点。所以,这里烧出的骨瓷,市面上没有卖的。因为,都被上级按计划物资所收纳。不是换外汇,就是进入管制物品目录了。

    “但是,建国后,能够烧制骨瓷的,就这一家吗?”阿宽自问算答:“肯定不是,包括景德镇、唐山,都有好的产品。它们的产品,也在市场上流通。像阿勇家这样的老板们,哪家不有几套?为什么,罐厂沟的瓷器如此稀少,市场上,根本没有呢?那只能说明,它的优秀程度,太高了。物以稀为贵,它独特的稀缺性,究竟在哪里呢?”

    对啊,如果这里的瓷器有名了,那肯定有商人收藏。但如今,市场上根本没有罐厂沟骨瓷这个产品,这就不寻常了。

    “所以,骨是骨,但不是牛骨,这是我的猜测。”阿宽说到这里时,故意看了看老大,不说话了。

    他这一看,把大家吓一跳。大家明白,他想说什么。但是,这话不敢乱开口,哪有这样的做法呢?

    “其实,有一个传说,好像开启了这种做法。”阿宽解释到:“明朝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童宾,被奉为窑神:风火仙,其实,就有这个意思。”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如今,在景德镇,仍然有童宾路,仍然有风火仙的神庙,供奉着童宾。仍然有窑工开窑前,祭祀童宾的传统。

    景德镇有了官窑之后,官窑的功能就是专门为皇宫烧制定制瓷器。万历年间,个有潘太临当这个官窑的监制官,为了督造出一件特大瓷器,对窑工们逼近残酷,动不动就打死打伤窑工。因为那件瓷器设计得太大,始终没有成功,而参与的窑工,却死伤不少。

    当时身怀绝技的童宾,也是个窑工,悲愤无解。在某个类似于神喻的提示下,他作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在烧制在紧要的时候,他对天三拜,然后,虎啸一声,跳进了熊熊窑火。至此,童宾死了,大器烧成。

    “你的意思是,他这种以人祭瓷的方式,是另一种骨瓷?”显峰说到:“如果真是这样,那好像有一种联系,就呼之欲出了。”

    “什么联系?老大?你的意思是,腐骨虫?”

    老大点了点头,这个联系,看样子,是最好解释的方向。毕竟,对于小倩父母这种老专家看来,这些青膏泥,哪怕就是混入了骨粉,也不应该烧出如此绚丽的产品出来。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种人骨。

    没有人骨,就没有腐骨虫的出现。而腐骨虫,白天,也看不见。当年,工人们晚上就下班了,况且,还有人,把这种细微的绿光,当成鬼火或者磷的自然,没在意。除非迷信体系的人,才明白,腐骨虫,意味着什么。

    所以,参与科学救援的与迷信救援的两拨人,因为没有交流,并且互不信任,所以,根本没办法,解开这个迷底。

    但更大的问题来了。如果这些从外地搬来的泥巴,还可以用大量人工完成的话。那么,哪里来这么多的人骨?

    这已经不是一个墓葬了,难道,这里是曾经的:人间地狱?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