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小将与众禁卫从震惊中醒悟。 脸上惊喜无比,身上仿佛注入无穷力量。 似乎伤口不再疼痛。 “保护陛下!” “护驾!” “杀!” 他们不顾生死,爆吼着扑向剩余的贼兵。 这一齐声发喊。 立即引来城头城外无数人注意。 许许多多目光,汇向正阳门上。 那染血龙袍,格外醒目。 正阳门外,跪地投降的。 长安街上,激烈巷战的。 躲在房子里,战战兢兢在窗缝窥探的…… 有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 有大明京营和勇卫营的守城将士。 有瑟瑟发抖的官员和平民。 当然,也有顺军贼兵。 内外城均已攻破,虽然还在激烈巷战和局部抵抗,但明军情况惨烈。 诸多大臣投降,明军失去统一指挥,不可能有救兵,绝望透顶,士气全无。 明军只剩下两个选择。 投降。 或者,死。 这个时候投降,无可厚非。 仍在抵抗的人,全凭一股誓死效忠,与大明共存亡的信念。 这个时候,突然听见有人齐呼“护驾”。 然后他们看到。 沾满鲜血的龙袍,出现在正阳门上。 崇祯皇帝亲自上阵,疯狂厮杀。 身边没有大将,皇帝充当战将,身先士卒,血战不休! 史无前例的悲壮! 一股无与伦比的狂烈豪情直冲九天。 所有人心头掀起惊涛骇浪,全都惊撼到了。 外界对崇祯褒贬不一,但京城的将士与百姓清楚,崇祯纵然有错,却不是昏庸无能,他励精图治,勤政廉俭,体恤百姓,努力尝试用各种办法振兴大明。 可惜时运不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屡屡发生,最终压垮疲敝不堪的大明皇朝。 如果换个时期。 或撑过这段时间。 也许崇祯皇帝能成为一位中兴之主。 这一刻, 帝王末路。 崇祯却不放弃。 没有投降。 也没有楚霸王那般自行了断。 他从皇宫冲到墙头,援救守军,死战到底! 金黄龙袍,愣是被鲜血染红,见者无不感到壮烈悲怆至极! “啊啊啊!护驾!” “向陛下靠拢,杀!” “死也要拉个贼兵垫背!” 抵抗中的大明将士,顿时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心在撕裂! 士气猛然飙升。 他们一下子有了确切目标——保护皇帝,追随皇帝杀贼! “陛下,臣有罪啊……” “陛下放心,罪臣当随你而去。” 忠良文臣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主辱臣死,是这个时代的风气。 “苍天呐,为何要亡我大明啊。” “皇爷,呜呜呜呜……” 平民们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而许多投降顺军的大明将士,也红了眼圈。 他们默默抹泪,满脸羞愧,心内刀割般难过。 城外顺军对于崇祯悍勇惊疑不定,但觉得大局已定,一些人轻松的议论开。 “嗯,也是条汉子。” “没成想他是这种皇帝。” “本猜测他会自尽。” “我以为他会投降。” “务必生擒,闯王也是这个意思。” 城外顺军很快发现不对劲。 “额滴娘耶,他,他……” “这,这不可能……” 皇帝战力超乎众人想象。 他以一当千,越杀越猛,带着十几骑一路清扫过去,侵略如火,挡者必死,极其凶残! 许多人以为崇祯的爆发,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顽抗一段时间便要被擒拿。 殊不知………… 几个呼吸后,城头上已经没有能站着的贼兵。 城墙上的贼兵人数众多,但在崇祯与燕云十八骑面前却如土鸡瓦狗,毫无阻挡之力,几息之间,伏尸一片,惨遭全灭! 明军夺回正阳门,顺军攻势一缓。 端坐高头战马之上的崇祯,冷冽目光扫出,俯视城外。 冲天杀意与脸上血渍。 使他显得狰狞。 这一刻的狰狞! 看得顺军头皮发麻,心内震荡。 明军则狂喜洒泪,猛然振奋。 崇祯杀得酣畅淋漓,越战越勇。 他并未受伤,龙袍上的血,全来自贼兵。 崇祯龙袍内还有两层软甲,都是绝世珍品,寻常刀剑砍不破,至于火铳,还没试过。 座下名叫赤电的战马,不愧为顶级汗血战马,骑着它就如同电掣一般。 贼兵的火铳和弓箭没来得及瞄准,他已经冲到跟前,乱军里贴近突击,火铳兵与弓箭手很难发挥作用。 顺军火铳配备很少,擅长使用的人更少。 顺军火铳主要从明军手中缴获,但由于崇祯是穷逼皇帝,国库空虚,加上负责制造火器的诸臣,层层克扣,贪墨严重,偷工减料,导致火铳、大炮炸膛率不断提高,后期明军自己都不想用。 开枪没干死敌人,倒经常把自己炸得非死即伤,谁还愿意冒险。 就算勉强使用,这样的劣质火器,杀伤力、射程、精准度也不尽如人意。 目前常规使用的火绳枪,装填麻烦,用时久,一分钟打不出两发,还特别受天气影响,火药和引线受潮就失效。 今日,天空飘着雨。 崇祯举起滴血的方天画戟,爆喝:“大明万胜!” 声如洪钟,中气十足。 所有明军同声应和。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几千人同时呐喊,声音振聋发聩,如雷声轰鸣,力量感十足。 转瞬之间,正阳门附近的明军,士气直接从谷底攀升到顶峰。 崇祯朝外城喊道:“李自成何在!” 特么快点过来,省得老子去找你。 没有回应。 但皇帝的决心、魄力、勇气,深深影响到每一个人。 明军愈加振奋,眼神透着狂热。 顺军受到震慑,胆寒心悸。 崇祯不想等下去。 兵贵神速。 他当即从城墙上下来,率军杀出正阳门。 “兄弟们,皇帝陛下都上战场拼死血战,我等又何惜这条老命。” “唯死而已,拼啊!” “叛贼来啊,来杀我!” “杀!杀!杀!” 誓死抵抗中的大明将士,看着皇帝无畏冲杀,看到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心中顿时坚定,陡然间杀得无比起劲,疯了般嗷嗷叫着反扑,悍不畏死,爆发出超常战力! 直到此刻。 躲在屋子里的文臣与平民,才从惊愣中清醒。 崇祯皇帝的举动与发声,让许多人化悲愤为力量,激发出潜能。 许多人躲在家里的青壮,像是打了鸡血,纷纷操起柴刀、杀猪刀、斧头等各式武器,冲出屋子,加入巷战。 也有的从门缝中捅出尖矛,或是窗户里射出弩箭。 甚至怡红院阁楼上绿肥红瘦的姑娘们,也捧起瓷罐、石块往下砸,协助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