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隆重接待了郑成功。 中午。 在总兵府设宴接风,也是为大明水师庆功。 吴三桂的总兵府,现在是皇帝的战时行宫。 除了轮值巡守的汪雄外,其他核心人物都到场参加。 陆海双捷,一同庆贺。 气氛洋溢一片喜气。 不断有“少年出英雄”,“虎父无犬子”之类的褒奖,加注在郑成功身上。 崇祯观察郑成功,神色平静,应对自如,并没有被溢美之词冲昏头脑。 名将,真不是偶然成就。 首先得有名将的品质。 姓名:郑森 忠诚:90 特点:智勇双全 难得,一来就有90的忠诚度。 他父子率领的舰队,直接覆灭了朝鲜水师,至少三千精锐鞑子兵沉入海底,破灭建奴想从背后登岸偷袭,两面夹攻的谋划。 战功赫赫,却与锦衣卫暗探的功劳一样,很难计算报功,因为船和人都沉到了海里,也没什么战利品,只献上一面朝方旗舰的帅旗。 但崇祯心里清楚,无需核实,直接给他们记上。 只多记,不少给。 对待敢战之士,前往不能扣扣索索。 以前朝堂中的文臣们,自己从不上战场拼命,却经常弹劾武将多报战功,去计较追究人头。 简直可笑。 即便是陆战厮杀,也算不了那么清楚。 难不成,杀十个敌人,就要拎着十个人头继续厮杀…… 如果能打胜仗,就算冒点功,也无伤大雅,还能增加战斗积极性。 而弹劾追究,只能削弱其斗志。 但要是故意杀良冒功,或王魁那样的怯战冒功,则必须从重惩处。 “郑卿,于大明对外之策,有何见解?” 崇祯随口问了一句。 得知郑成功曾随商船去过各地港口,包括日本长崎、吕宋马尼拉、文莱等。 并且他常与各种各样的外国人交流,属于开眼看世界的人。 所以,想听听他的想法。 “开海禁,行贸易。” 郑成功言简意赅,脱口而出。 可见这句话在他腹中酝酿了很久。 此言一出。 场面安静下来。 依照三百年传统观念,这简单六个字,却包含两项忤逆。 “不可啊,海禁是祖训,而贸易是商人的低贱行当,怎能让陛下……” 一名负责后勤的文臣,习惯性的开口反对,却见崇祯冷冷冽目光扫来,吓得一哆嗦,赶紧闭嘴。 要不是看在这名文臣忠诚度还行,也有办事能力,当场就革职掉他。 林忠陪,李自成等相视而笑。 这名一直呆在山海关的文臣,显然不知道陛下早已破了好几项祖训。 “迂腐。” 崇祯朗声道,“从今往后,大明的文臣武将,都必须开眼看看世界,与时俱进者,加官进爵,抱着迂腐思想故步自封者,发配种地。” “谨遵圣谕!” 所有人应诺。 那位文臣大汗淋漓的告罪。 “林忠陪,通知下去,多收集地理格物类西洋书籍,翻译成汉文,大量刊印,发给文臣武将,以后是官员考核的项目之一,也列入今年科举考试科目。” 林忠陪应诺。 众人震惊。 科举考试会考到,意味着想靠科举出仕,就要熟读这些西洋书籍,官员也是一样,不然考核过不了。 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场众人都是忠于大明,忠于崇祯,他们相信这是英明的决定,如此不拘一格,都是为重振大明。 崇祯视线回到郑成功身上,露出笑容。 “郑卿所言,与朕不谋而合。” 崇祯的开明程度,惊讶到了郑成功。 准备好的一肚子辩论与解释,根本用不上,皇帝的想法居然与他一样。 吃完宴席,众人各自散去。 崇祯留下郑成功单独谈话。 几杯酒下肚,郑成功渐渐不再拘谨,畅所欲言。 崇祯难得遇到一个思想相对进步的人,能聊得来。 两人聊得热火朝天,甚是投缘。 他们谈论开展海运贸易的细节。 华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百姓多是吃苦耐劳,制造出大量货品没问题。 问题是,对外海运贸易存在竞争。 “我大明若是也参与海运贸易,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荷、葡、西、英,这泰西四国,倭国、朝鲜的小海商不足为虑。” “泰西四国在南洋,拥有大部分份额,越往西,他们力量越大。” “而在大明周边海域,荷国在我大明琉球岛占据了一片险要海岸,建城据守,舰队来往。” “他们火器太厉害,若是强行攻打,我大明水师将损失甚大,因此,我父亲暂时与他们约定,他们不再扩张,并交付银钱当作租金,银钱用来贴补大明水师发展,徐徐图之。” 说完最后一句,郑成功表情有些不自然。 因为他不确定,父亲有没有把这事上奏给朝廷。 崇祯没得到奏报。 但他只是淡然的点了点头:“南方水师幸好有你郑家维持,才保持今日战力,是朕亏欠你们了,一些小节,朕不会放在心上。” “臣惶恐。” 郑成功就要跪下。 崇祯一把扶住,示意他坐回去,继续正题道:“待山海关战事趋稳,建奴暂时无力南顾,朕必以举国之力,重铸大明水师辉煌,横扫泰西诸国。” 大明不久后,就能造出先进大炮与燧发枪,崇祯说这句话时,很有底气。 郑成功心头狂震。 举国之力,这四个字在他脑海中如炸弹炸开。 分量之重,完全超乎预料。 还是太低估皇帝陛下的开明与魄力了。 本以为,皇帝能打破遵循两百多年的祖训与传统,开海禁,参与海运贸易赚钱,已是极其不易。 没料到。 皇帝竟是想举国之力发展大明水师! 大明如果能挺住这一次鞑子入侵,喘一口气,帝国的未来不是继续衰落,而是走向难以想象的辉煌。 “你率大明水师威震七海之日,即是你郑成功封王之时。” 崇祯注目郑成功的眼睛,许给他一个王。 郑成功又是一震。 他还年轻,没有想过自己的成就高出父亲,也不清楚为什么陛下对他如此厚遇。 但不管怎样,心中的热血,已经开始剧烈沸腾。 这不是玩笑话。 这不是随便说说。 这也不是夸夸其谈。 陛下的目光无比坚定。 从陛下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的信念。 荷、葡、西等皆为弹丸小国,靠海上贸易、掠夺与殖民成为强国,成为海上霸主,我大明煌煌上国,为何不能!? 征服七海,成王! 征服七海,成王! 征服七海,成王! 郑成功内心发出了呼喊。 心底深处仿佛打开了一扇野望之门,让他进入了一个更加浩瀚广袤的世界。 有陛下,有整个大明做强力支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梦想,今日在他心底坚定起来。 郑成功堆金山,倒玉柱,跪下抱拳道:“陛下有此宏愿,臣虽不才,也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征服七海,臣为王,陛下为七海霸主!” 这一次,崇祯端端正正的受他一拜。 然后爽朗大笑道:“好一个七海霸主,起来,我们干一杯!” 一旁侍立的白雪婷,知趣的端过来两杯酒。 两人的对话,也让她心内起伏。 陛下的理想,远大到她难以理解。 如果陛下能成为七海霸主,血洗清廷自然不在话下。 陛下好强大,好霸气,又那么俊,能在这样的陛下身边伺候,一辈子做他的侍女,也是很幸运了。 只是他总喜欢动手动脚,好羞人,人家还小……好像也不小了…… 想着想着,白雪婷俏脸升起红云,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收拾碗筷,倒是没被人察觉她的异样。 崇祯与郑成功都有些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经过这次谈话,关系更进一步。 郑成功犹豫了下,道:“陛下,刚才为何唤臣郑成功……” 这事他一直放在心里,想不明白,但又不敢问,现在借着酒胆,陛下心情又大好,这才动问。 崇祯嘴角一抽。 这个时候,郑成功还不叫郑成功。 “噗嗤”白雪婷忍不住发出笑声,手中边做事,边轻飘飘丢来一句,“陛下赐名,还要问。” 小丫头好伶俐啊。 崇祯厚着老脸,挤出笑容道:“没错,朕赐你成功之名,望你马到成功。” 郑成功闻言大喜,连声谢恩。 现在,他真正可以叫郑成功了。 接下来。 两人又谈论起,崇祯关心的航海人才。 打造一支强大舰队,有造船技术,有先进大炮,有资金就可以。 但如果缺乏航海人才,没有大批适应海战的将士,光有空船也没用。 郑成功表示,大明不愁没有航海人才。 只要资金够,在浙、福、广、琼州沿海一带能招募到许多航海人才。 在吕宋岛等南洋诸岛,也有大量华人海员,他们在海外,地位最高的是西洋人,其次是当地人,最底层的是华人,他们被西洋人强行抓去做劳工与水兵,受不对等待遇,酬劳微薄,病死、劳累而死也无人过问。 另外,郑家商船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船员与海战能手。 他们又谈到火器。 郑成功对火器也极感兴趣。 海战主要靠火炮对轰。 战船能否取胜,火炮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崇祯让郑成功去找毕懋康,直接加入火器专家研究团队。 郑成功当即兴致勃勃的前往。 不久前结束的宴席,毕懋康、孙和鼎等也在席间,互相认识过。